Mounted for framing; ink and colour on paper
69 x 138 cm. 27 1/8 x 54 3/8 in. 約8.6平尺
Signed Wu Guanzhong, dated 1983, with three artist seals.
太湖西岸,蘇南宜興,吳冠中在這座傍水的竹海陶都度過了垂髫之年。就學之初,吳冠中選工科機電,以圖實業救國,偶然間駐足點線色彩前為其所引,遂入國立藝專,從此舟遊藝海。乙酉公費赴法留學,歸國後美育苗圃、躬耕學院。文革磨難中,他棄人物而專心風景,背畫箱、踏青山,寫生路漫。他以油畫的創作手段探索形式美,試圖用東方的「韻」來駕馭西方的形和色,卻不時覺得生硬不能調和。於是在70年代中期,吳冠中進軍水墨,以求突破。80年代,水墨成了吳冠中創作的主要手段,數量和質量上均不遜於油畫,「四十餘年的油畫功力倒做了水墨畫的墊腳石」,東方西方、油彩水墨生發交互,所謂水陸兼程亦即如此。
經年創作,吳冠中積累經驗心得,默成文字公諸於彼時藝壇。從1979年數年間,他斗胆衝破藝術禁區,《繪畫的形式美》、《關於抽象美》、《內容決定形式?》、《風箏不斷線》等數篇探討「形式美」、「抽象美」的文章發表震動藝壇。在創作和理論的交互輝映中,吳冠中逐漸明晰了什麼才是屬於自己的風格路徑,「一條由清麗、工謹向歡快恣肆發展的道路」。
春日方謁《獅子林》,秋陽幸見映日峰。
己亥,吳冠中誕辰百年。春日里,中國嘉德以巨製《獅子林》緬懷紀念他;又到秋陽,我們在香港將以其1983年的傾力之作《千峰映日 萬流朝宗》再追再思吳先生。
《千峰映日 萬流朝宗》畫成於吳冠中水墨創作迸發的80年代,這一時期畫家愈加大膽的突破條框凡窠,關注畫面結構,關注物象投射於畫面產生的「形式美」和「抽象美」,以一系列的點線巨製實踐「風箏不斷線」的理論。是作四尺整紙,淡墨染底,意造蒼遼壯闊情境;日遠而高懸於天端,灰色線條方折、盤繞、勾連、開闔,塑形層疊巍峨、硬度十足山峰高岡;筆至畫底卻化百指繞剛柔,游龍蒼蟒狀出百流歸海的壯勢磅礡。最不同的,是吳冠中以濃重水墨在畫面點出成群飛鳥,掠山俯水、振翅禽鳴,襯托營造畫面空闊壯大之勢。類似這種以傳統技法營造意境的創作方法,似乎在吳冠中的水墨創作中亦僅有數例。
《千峰映日 萬流朝宗》從宏觀處著眼,一山一石好寫,一覽無余、氣象萬千的群峰卻不好塑造。蓋因無論如何去看,視線總是躲不開局部的一塊石頭、一隻水鳥、一顆山松,轉轉繞繞很難打開視野,紙上下筆便會拘泥一地一隅。吳冠中在這裡「試系長纓追蹤鷹之視野,留下了線之軌跡」。他幾乎全部以線經營整個畫面,所有的塊面也是由線條構成。竪直方向的線構成了佔據畫面百分之八十的群山,竪直線條反復結合、勾連,由寬入尖,或直截挺進,或轉折而達,於是多種線路組成迂迴跌宕的畫面。但總的趨勢,則堅持垂直之勢、上升之感,以期營造挺拔健勁的視覺感,高聳巍峨的山勢壓迫感十足。高聳的山勢壓迫至畫面下端,留出激流水道。這裡的線條變為相對婉轉的橫線,線條的佈置更密集,更有延展性和流動性,水在狹窄的水道中似緩實急,一往無前、奔流騰躍之感更加明顯。加之此處以較重的墨染描畫出激流滌蕩起的河底泥沙,水流激勢的刻畫於是再深三分。除此之外,此件細節處亦可稱嘆:一為紅日,畫家刻意將之體量縮小,並將其佈置在峰頭左近,其作用是點染光色之感,並與山峰形成對比,將山之壯闊再次襯托,形式上的地位比太陽自身的概念重要;二為群鳥,畫家將山中鳥的數量由傳統的一隻或數只,擴容至百數十隻,由峰頂至崖底錯落佈置,為山水注入活氣靈魂。四尺整紙之中,畫家運營諸般要素,經意施為,靜動有致,於是山高刺天,激流歸海,千峰映日,萬流朝宗。
Price estimate:
HKD: 2,800,000 - 3,800,000
USD: 357,000 - 484,500
Auction Result:
HKD: --
All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websit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contents will be subject to change without prior notice.
All estimates and auction results shown in currencies other than
the Hong Kong Dollar are for reference only.
Although the Company endeavors to ensure the accuracy of the information,
i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of such information.
And hence will not be responsible to errors or omissions contained herein.
Please use the "Scan QR Code"
function in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