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78×40 cm. ( 59×30 3/4×15 3/4 in.)
這是一件造形和雕飾均極為罕見的漢白玉山子。造形端莊,頗有唐代山形石的造形風格。通體浮雕圓渾狀「佛手」。「佛」與「福」諧音,寓意「福山」,因此該石應稱為「福山」石。 圓渾狀雕飾多見於御苑賞石之底座,例如紫禁城寧壽宮內景福宮西側靈璧石台座(《御苑賞石》之寧十二)和建福宮花園碧琳館八方門內須彌山形座(配圖2)(參見晉宏逵「故宮建福宮花園的賞石台座」,載《故宮博物院院刊》2020年第10期)。
賞石通體雕飾的作法見於西苑(今北京北海)團城(《御苑賞石》之西一)、西苑靜心齋(配圖3)、圓明園遺址(配圖4)和恭王府安善堂所藏賞石。這類賞石之雕飾多有尖稜狀、邊緣剔地、線刻比較直硬的特徵。北京北海公園乾隆九龍壁中山石通體雕飾,也具有尖稜狀、邊緣剔地、線刻比較直硬的特徵(配圖5)。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藏有銅鑄渾儀,建造於明代正統二年(一四三七年),其四角銅鑄「乾山」、「坤山」、「艮山」、「巽山」也為通體雕飾的做法,其中「坤山」通體雕飾具有尖稜狀、邊緣剔地、線刻比較直硬的特徵,「乾山」通體雕飾全無線刻與邊緣剔地的特徵,造形比較豐滿圓渾,彷彿「佛手」(配圖6),「艮山」和「巽山」通體雕飾的造形特徵則介於「坤山」與「乾山」之間。 從有可靠紀年的實例來看,尖稜狀雕飾的年代跨度較大,最早者為「坤山」,最晚者為北京北海公園乾隆九龍壁中雕飾的山石。圓渾狀雕飾的年代則僅限於明代早期,其實例如「乾山」以及山西大同朱桂代王府明洪武二十五年(一三九二年)九龍壁(配圖7)。由此推斷,此件「福山」石年代當為明代早期。 案紫禁城自明永樂十八年(一四二零年)建成後第二年便焚毀,正統五年(一四四零年)重建三大殿,天順三年(一四五九年)營建西苑。紫禁城御花園明代賞石底座多數建造於明代早期,例如《御苑賞石》之御四、御五、御六、御七、御九、御十、御十一、御十二、御十八、御十九,建福宮花園延春閣北檐東西對稱佈置的花斑石圓形須彌座(晉文圖二十四)也屬於明代早期。根據上述皇家宮苑建造記錄推測,此件「福山」石可能製作於明代永樂年間始建紫禁城時期、或正統年間復建時期,或天順年間營建西苑時期。若此說不謬,建福宮花園碧琳館八方門內須彌山形座也應為明代早期所作。 從紫禁城御苑賞石以及近年出土明代早期石雕作品看,明代早期石雕作品工藝十分精緻,既反映出南方匠人的文雅細膩,又反映出宮廷匠作的精益求精,此件「福山」石之工藝也不例外。此石收錄於《重新發現的中國雕塑史》。
Price estimate:
HKD: 2,000,000 - 3,000,000
USD: 255,400 - 383,100
Auction Result:
HKD: 2,400,000
All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websit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contents will be subject to change without prior notice.
All estimates and auction results shown in currencies other than
the Hong Kong Dollar are for reference only.
Although the Company endeavors to ensure the accuracy of the information,
i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of such information.
And hence will not be responsible to errors or omissions contained herein.
Please use the "Scan QR Code"
function in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