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 | 中國嘉德(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17 秋季拍賣
觀想─中國書畫四海集珍

1362
李可染 (1907-1989)
東方欲曉(1965年作)

立軸 設色紙本

66 x 46.5 cm. 26 x 18 1/4 in. 約2.8平尺

鈐印:可染、在精微、李
題識: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一九六五年,敬寫毛主席清平樂詞意。可染於北京。
《清平樂·會昌》這首詞作於1934年7月,毛澤東在會昌登山後所作。這一時期毛澤東在黨內軍內已無發言權,但他並不氣餒,調整心態,堅持自己的觀點。在他自己說的沒有發言權的1931年到1934年的那些日子里,他埋頭於做調查研究、讀書、向中央提建議,而不是“賦閒”。“踏遍青山人未老”就是他的這種精神的藝術寫照。毛澤東曾說:“1934年,形勢危急,準備長征,心情又是鬱悶的。”《會昌》這首詞的基調是昂揚的,語言是雄奇的,反映了毛澤東積極樂觀的精神狀態和堅韌不拔的意志,但是字裡行間也隱約表露了詞人的憂慮和憤懣。這一首清平樂,於菩薩蠻一樣,表露了同一心情。這首詞最早發表在《詩刊》1957年1月。全詞內容是”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會昌城外高峰,顛連直接東溟。戰士指看南粵,更加鬱鬱蔥蔥。”意思是東方就將初露曙色,但請不要說你來得早。我遍踏青山仍正當年華,這兒的風景最好。會昌縣城外面的山峰,一氣直接連去東海。戰士們眺望指點廣東,那邊更為青蔥。

此幅《東方欲曉》構圖嚴謹,以李可染獨有的“逆光”手法,體現山石的厚重,山峰的高聳以及雲霞的繚繞。光線從左側而來,筆筆有痕,虛中有實,實中有虛,似空氣在流動,酣暢的筆墨,淋灕盡致地描繪出一個個雄渾的山峰。1965年,中國大陸的政治氣候嚴峻,北京尤甚,文革前夕,風雨欲來……在這種形勢氣氛下,李可染還堅持畫畫,唯一可能畫的只是革命題材,畫毛澤東的詩詞。
在李可染的山水畫中,毛主席詞意圖是一類富有時代特色和個性筆墨的作品。從20世紀50至70年代,隨著毛澤東詩詞的陸續發表,眾多畫家紛紛選為畫題,成為一個特殊時代的文化現象。當時的社會語境是破舊立新,畫家們大多順應時代,改造舊題材,選取新題材,描寫新時代的風景,藝術品的功能側重於宣傳性和政治性,在如此背景下,毛主席詩意圖便成為一項不錯的選擇,以這種方式表達對於偉人的敬仰,既具有政治上的安全性,又可以盡情描繪壯麗的景觀。傅抱石、李可染、錢松岩、陸儼少、何海霞等畫家均有過同類題材的作品。畫毛主席詩意者在當時非常多,但是真正接近毛主席氣質情懷的卻不多,李可染便是其中之一。李可染曾經說過:“在毛主席那些寫景抒情、壯闊激越的詩詞里,有許多動人的山水畫。”此即為其選擇這一題材的初衷,《東方欲曉》作於1965年,畫面的格式與《萬山紅遍》和《婁山關詞意》相似,宏偉的構圖,飽滿厚重的風格是李可染這一時期山水畫的基本特徵。60年代是李可染山水畫的成熟期,他在50年代所形成的“李家山水”範式已經確立,他提出“採一煉十”的主張,在寫生中尋找視覺素材,提煉生活本質美,將理性控制和直覺感受相結合,摒除公式化和程序化,千方百計地進行意匠加工,以使觀者感受到強烈真摯的感情。此幅便見證了李可染在創作上的革新與突破,見證了其在時代藩籬中受到的制約和感染,見證了其洋溢的激情和隱含的無奈,見證了其如何在政治意味濃厚的題材內開闢出山水畫的新格局。

估價 :
HKD: 500,000 - 800,000
USD: 64,100 - 102,600

成交價:
HKD: 2,360,000

上一件 拍品 1362 下一件

免責聲明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Wechat QR Code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