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彩 畫布
91 x 100 cm. 35 7/8 x 39 3/8 in.
款識
荼 96(左下)
出版
1996年,《吳冠中畫選:60年代—90年代》,中國三峽出版社,北京,第134頁
1999年,《中國名畫家精品集—吳冠中》,河北教育出版社,河北,第65頁
1999年,《1999 吳冠中藝術展作品集》,廣西美術出版社,南寧,第43頁
2003年,《吳冠中—山水屐痕》,廣西美術出版社,南寧,第104頁
2007年,《吳冠中全集:第三卷》,湖南美術出版社,長沙,第140頁
展覽
1999年11月5日至12月2日,「1999 吳冠中藝術展」,中國美術館,北京
來源
2001年11月4日,中國嘉德秋季拍賣會,拍品編號169
亞洲重要私人收藏
人生若如初見
吳冠中九○年代美術館級油畫經典《遺忘的雪》
「發現一位大師,其作品可能成爲繪畫藝術巨變的標志,
且能打開通往世界最古老文化的大道,這是一項不平凡的工作,
也許爲此才促使東方文物部的負責人罕見地打破大英博物館只展文物的不成文規例。」
—巴黎《國際先鋒論壇報》主管、著名評論家梅利柯恩(S.Melikian)
吳冠中的一生體現了二十世紀中國現代美術的發展進程。他於1947至1950年間赴法求藝,在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校(É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es beaux-arts)學習時受西方印象派大師大膽、强烈的表現形式啓發,結合此前在杭州藝專所接受的「東西融合」的藝術理念滋養,開啓一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形式美學探索之路;在承接其導師林風眠二十世紀之初對於中國水墨畫的現代性革新的基礎上,於70年代展開對「形式美」與「抽象美」的深入研究,不遺餘力的推動中國現代繪畫觀念革新,成爲二十世紀中國美術向現代轉型的進程中最令人尊敬的先行者。
90年代,吳冠中走出國門,以兼具「水、油、墨」、「灰、白、黑」、「畫、文、詩」三個「三方淨土」、個性鮮明、深具東方寫意內蘊的風景繪畫名揚國際,於1991年獲法國文化部授予「法國文藝最高勛位」,隔年,更成功打破大英博物館只展古代文物的慣例,成爲獲邀舉辦個人畫展的在世藝術家第一人,并在2000年成爲首位獲選法蘭西學院藝術院通訊院士殊榮的亞洲藝術家。
與其數之不盡的成就相對,吳冠中的個性,却如其筆下潔白無瑕的雪般簡單、真實,容不得一絲對美的玷污,他不懼傳統思想的固有成見,不斷發表對形式美學實踐的藝術成果,一生出版藝術評論文集、散文集逾七十種,以「風箏不斷綫」的美術思想奠定中國油畫民族化的精神內核,對中國現代美術的學術發展産生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影響。
里程碑的寫照:集人生風格之大成
「京郊白花山,山高天寒,五月天,山下的桃花早已雕謝,山上春寒料峭,花蕾初吐。在密林間探幽,突然發現一大片厚厚的積雪,像是山澗的源頭。因被包圍在幽暗的叢林深處,殘雪顯得分外地白,白得分外孤獨,春天遺忘了她,她被遺忘在去年的冬天裏。」
— 吳冠中《遺忘的雪》
1996年5月,吳冠中携夫人朱碧琴一同赴北京郊外百花山寫生,山頂林木深處一灣冰凍溪流上覆蓋的厚厚積雪,猶如「隱藏的美人」般,吸引了他的目光,據其在《雪》一文中回憶「無論如何,這是被遺忘了的雪,觸動心弦,我於是用油彩和水墨分別捕捉了《遺忘的雪》。」他前後共繪製了四幅「遺忘的雪」,前兩幅分別爲在百花山觀景即日所作的小幅油畫及水墨寫生稿,是次上拍的《遺忘的雪》乃藝術家在汲取前兩幅畫稿之精髓的基礎上,經深思熟慮後所作的大幅油畫,充分彰顯了其90年代所言的「水陸兼程」的藝術高度,即在油畫(行陸路)及彩墨(走水墨)兩方面均至達創作的巔峰!次年,吳冠中又在此件油畫作品基礎上用彩墨再次構繪,并捐之贈予新加坡美術館典藏,突顯藝術家對該作尤爲看重的特殊情感,以及份量十足的藝術價值。
《遺忘的雪》爲近年鮮見於市的吳冠中大尺幅油畫作品,收錄於藝術家全集之中,另有諸多重要出版紀錄,謂集吳冠中九○年代創作風格特色之大成的人生代表作。創作完成後,由藝術家親自挑選參加1999年中國美術館爲其舉辦的大型個展「吳冠中藝術展」,此展爲中國政府首次以「文化部」官方名義爲在世藝術家舉辦的個展,在中國當代藝術史中有著重要的里程碑要義。之後,該作由海外資深藏家悉心購藏,時隔17年後,今秋現身香港嘉德拍場,實屬藏家之幸!
對景造意:成就斐然的「形式美」探索
50年代中,在清華大學和北京藝術學院任教期間,適逢提倡文藝工作者深入體驗生活,畫家外出寫生蔚然成風,吳冠中便從此開始了「背著畫箱走天涯」。他將自我對於點、綫節奏的敏感優勢充分發揮,視大自然爲可供發掘形式美的題材,無論是開闊平原,還是林間一隅,都能在其筆下轉化爲形式結構關係的表現,亦如水天中感嘆:「吳冠中的畫與同時代主流畫家的畫有明顯的不同—他不是爲宣傳某種政策、體現某一思想、紀念某一事件而畫,而是爲探索繪畫的形式,營造情調和意境,以『擺脫一切客觀利害約束』的心態作畫。他的這種觀念,歷經風風雨雨之剝蝕而不變。」 他向「內容决定形式」固有觀念發起挑戰,以「形式美」爲「抽象美」辯護,生髮出視角多元、格局新穎、風格鮮明的畫風獨步畫壇。進入90年代,他的創作如同「大江入海」,在歷經數十年耕耘後,將畫面的形式美感打磨至一個更加開闊浩蕩的視野與境界,《遺忘的雪》便凝聚了吳冠中一生對「形式美」的思考成果。
《遺忘的雪》中,藝術家采俯瞰與仰視兩種視角,通過中景式聚焦構圖描繪了深林環雪的山頂一隅。皚皚積雪自中心向四周覆蓋,將密林切割成環狀繞其四周,連系著遠景的山巒與前景的山石,蜿蜒伸展中隱藏著運動的脉絡、氣韵的流轉,使畫面呈現出「回環往覆」的動感。類似環型構圖常可見於吳冠中創作之中,如在其70年代的「桂林寫生」系列中的樹環湖泊,但慣被用作遠景構圖中的一部分,且多爲實景地貌的客觀紀錄。自90年代起,方中帶圓的環形構圖以主體呈現,如在《野景(倒影)》(1990)中,被用以對古井的特寫;而發展至《遺忘的雪》中,該形式不再爲客觀寫景,而是轉爲服膺於藝術家主觀意境上的塑造。雪被圍繞於林中成爲主角,好似與世隔離,貼合了藝術家心中「遺忘」的感官表達,展現出吳冠中在90年代超越一般意義上的審美、著力展現人生感悟的形式追求。
初生綠意的樹幹枝丫於積雪四周展姿而出,斑駁細碎的筆觸點染出樹枝的粗糙質感,亦勾勒其曲折清奇、疏朗伶伫之形態。樹幹前後錯綜、由高至矮,表達了空間之深邃、地勢之起伏,其姿竪立向上,與彌漫其間的橫展積雪構成視覺制衡的同時,鋪陳出「春生」與「冬逝」的意蘊,以西方表現形式達到石濤所謂「筆鋒下决出生活」之意境主張。背景中平塗、薄質的油彩肌理如水墨般的流暢輕靈,刻畫出山間的氤氳霧氣;寬大恣意的塊狀筆觸形成深淺交迭的塊面層次,締造縱深遞進的視覺效果,勾勒參差起伏的綿延林貌;纖細輕盈的綫條飛舞枝頭,「東風梳弄柳叢」之姿躍然而出;星星細點的嫩蕊點綴丫尖,與左下大筆頓點的零星白雪構成呼應。藝術家通過爐火純青的技法,駕輕就熟的以點、綫、面的交織布局,塑造出畫面內蘊意涵的形式美感,展現如範寬般「對景造意,不取繁飾,寫山真骨,自成一家」的畫中精韵。
空靈意涵:風箏不斷綫的「抽象美」
「相當於國畫中的空白,油畫中也必須有極重要的視而不見的部分。這部分既爲意境服務,又能給觀衆以美的享受,要虛而不虛,不空洞,不乏味。⋯⋯在國畫中引進實不易,在油畫中引進虛尤難。」
—吳冠中
吳冠中曾在《繪畫的形式美》一文中强調「美感之産生多半緣於形象結構或色彩組織的藝術效果」。《遺忘的雪》便以凝練的用色進一步突顯純淨靜美的畫面氣氛。吳冠中喜用「白」,稱其爲最美的顔色,故「白墻」、「白雪」成爲其筆下最具代表性的元素。《遺忘的雪》中,畫面中央的大片積雪仿佛中國山水畫中的留白,既有寫景之用,呈雪的皓白純潔之色;又作抽象意境的傳達,展「白」的空靈純淨之美。與80年代其筆下「江南白墻」中的大面積薄質平塗的「白」不同,《遺忘的雪》中,藝術家在積雪上、中、下方均迭加了數筆厚重筆觸,形成色階變化的光影效果,以及起伏跌宕的肌理質感。白雪之白中,油彩的綿密遞變,傳遞出生命流動的節奏,「虛而不虛」之間,將風景提升至美感的高妙層次,透射出澄明通透的精神意境。
環繞白雪的山林被藝術家意象的以灰色調鋪就,突顯其90年代喜用灰、白營造虛實、明暗對比的習慣,亦在視覺上製造出疏密張力、形成積雪與山林俯視效果的縱深地勢。褐黃的大地色調在灰與綠中若隱若現的調和過渡,製造出山中尚處半夢半醒、曖昧涌動的春意。遠遠觀望,此刻冬雪靜白、春柳微綠、遠山偏青,濕潤的堤岸帶生褐色,彼此間的色彩融洽和諧。枝頭疏疏的嫩柳、湖岸角落自雪中冒生的新綠,被藝術家以草綠的簡筆帶出;初冒新芽的各色花蕊,則通過明黃、翠綠、朱紅、嫩粉色彩點抽象式的鑲嵌,形成如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抽象畫中的色律動感,傳遞出生命覺醒的活力,細節處側觀出吳冠中「風箏不斷綫」的核心藝術價值觀
有我之境:「水陸兼程」的心象風景
與寫生稿和此後新加坡美術館所藏的水墨作品相較,本件《遺忘的雪》在構圖上更爲洗練,既在大面積平塗的技法中深得如北宋大師郭熙《早春圖》中山水深遠、寒林虛空的要領,又在局部細節處利用油彩肌理打造視覺層次,打造出莫內(Claude Monet)《睡蓮》中的光影變化,在平面的虛實之中加入三維空間的疏密映襯,締造出白花山間深邃幽靜與積雪新綠氣韵交融的空靈畫境,可謂動靜結合,渾然天成。
而在用色上,此作也更趨單純內斂,山、樹、花、石、均脫離了寫實追求,將水墨點彩的色彩之釋放,吸收在油彩的厚實之中,展現更貼近藝術家近耄耋之年的坦然、從容的心境。
遺世獨立:「雪」鑒初心的藝術回望
「雪」在中國傳統美學中一直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對象 ,吳冠中更是對「雪」情有獨鍾,謂其是難得的形式和內容統一的美之構成,更是中國審美意識中「寫景融情」的最佳載體,他一生不斷挖掘「雪」的形式美,留下如《北國風光》(1973)、《北京.雪》(1975)等諸多美術史經典,成爲其個人藝術追求的理想化身。
《遺忘的雪》中,藝術家將本應由自然季節交替而消融殆盡的一方積雪,安排爲畫面主角,與五月春光相悖,構成强烈的存在感,藉由「遺雪」流露心頭對昔日時光的的追憶,體現出年邁者對人生一去不復返的眷戀情愫,達到「形式之中蘊藏情意」之境界。殷殷白雪寸寸消融,猶如經年流歲間逐漸模糊的記憶,回望自己一路顛簸不易的藝術道路,那動蕩歲月的艱辛回憶似乎已漸被遺忘,一種唏噓的落寂逐涌心頭。令人不禁聯想到同爲東方風景大師的日本藝術家東山魁夷(Kaii Higashiyama)晚年筆下幽曠靜謐的山峽雪景。然而在《遺忘的雪》中,吳冠中結合中國傳統繪畫講求的「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在展露白雪落寂之美的同時,更用暗蘊四周的生命力及春的氣息,傳達自我擁抱、釋懷「遺忘」的感悟,他將「雪」於畫中凝固爲永恒的靜美,亦如其對「美」永不停歇的追尋。
77歲的吳冠中,眺望過多少回杜甫筆下「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的冬去春來,却仍爲遺留其中的皚皚白雪駐留脚步,在尋找「美」的道路上,他收穫形式多元的藝術語言與手法,却在精神境界上更加質樸與單純,偶遇的白雪亦如其對繪畫的初心寫照。當遺忘入畫,便生永恒,我們似乎聽見他對藝術、對美的堅貞誓言:「人生若如初見」,還要再將自然之美尋一遍。
估價 :
HKD: 12,000,000 -18,000,000
USD: 1,528,700 - 2,293,500
成交價:
HKD : 16,250,000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