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 | 中國嘉德(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18 秋季拍賣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57
趙無極 (1921-2013)
16.02.82(一九八二年作)

油彩 畫布

65 x 81 cm. 25 1/2 x 31 7/8 in.

款識
無極ZAO 82(右下)ZAO WOU-Ki 16.2.82(畫背)
出版
1983年,《趙無極畫集》,國立歷史博物館,臺北,圖版第23號
1986年,《趙無極》,Cirde d'Art 出版社,巴黎,圖版第549號,第352頁
1986年,《趙無極》,Poligrata 出版社,巴黎隆納,圖版第549號,第352頁

展覽
1983年1月5日至1月26日,「趙無極」,國立歷史博物館,臺北

來源
亞洲重要私人收藏

注:此作將收錄於由梵思娃•馬凱及揚•亨德根正籌備編纂的《趙無極作品編年集》(資料提供/趙無極基金會)

汲天地之氣,化自然於無形
八○年代的無極氣象
他是第一位在巴黎龐畢度中心舉辦展覽的華人藝術家;是20世紀東西方藝術交流的重要代表,被華裔建築大師貝律銘稱爲「當今歐洲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亦是第一個打入西方核心藝術圈的華裔現代藝術家;其作品遍布全球超過20個國家的138個公共美術館藏;他還是中國油畫世界拍賣紀錄保持者,他是—趙無極。
今年6月,巴黎市立現代藝術博物館(Musée d’Art Moderne de la Ville de Paris)舉行「無言的空間」趙無極作品展,這是闊別十五年,法國二度再呈現他的大型回顧展。展覽開幕即吸引大批來自世界各地雅好藝術之人,向世人展現了趙氏藝術突破國界的魅力和國際地位。
蜚聲國際的圓融大境
王國維曾言:「言氣質,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氣質、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隨之矣。」趙無極的畫,當屬前者,而這境界的塑就,得自於其一生多次風格轉變中的積累。
1953年,趙無極由具象轉向抽象繪畫,從早先受到甲骨文啓發而運用綫條、符號組合構成;到60年代,畫面常以深黑、褐色的冷色調爲主,筆觸强烈,充滿張力及濃烈的情感;至70年代初,由於愛妻美琴病逝,悲慟至極,一度中斷創作,經過一年半,他方重拾水墨畫,此帶給他在油畫表現關鍵性的影響,作品由此褪去早年風雲變幻、天地雷動的銳氣,轉而傾向東方水墨生氣的雅致妙趣,開創出抒情優雅的氛圍;邁入80年代,其繪畫精神與風格進入了一個更爲沉潜、內心世界的表達,在歷經近40年的藝術探索之後,迎來了繪畫的純熟圓融、完美的至臻階段,通過對中國傳統藝術精神與西方繪畫技法多年的體悟與總結,揭示出個人心中對自然萬象及人生的關照。
而八○年代可謂其功成名就、名揚國際的鼎盛之巔。1981年,受法國一級博物館—巴黎大皇宮 (Galeries Nationales du Grand Palais)之邀,趙無極與俄裔法國抽象大師史塔耶爾(Nicolas de Staël)同期舉辦大型展覽,顯示法國藝術圈對其成就的全面肯定。這是他的作品首次在西方官方場所展出,此展更被法國國際交流協會指定爲年度外交重點項目,於1981至1982年間,巡迴至日本五大城市的大型美術館(福岡市美術館、京都國立近代美術館、東京日本橋畫廊、福井縣立美術館、神奈川縣立近代美術館)及香港藝術中心和新加坡國家美術館,爲其藝術生涯中突破性的重要里程碑。而是次上拍的作品《16.02.82》可謂體察趙無極80年代創作走向圓熟大境的典型表徵,作品於完成隔年,便展出於其在臺北歷史博物館舉行的個展,足顯代表性,作品在過去逾三十年來由私人藏家珍藏,是次首現市場,值得期待。
滉漾奪目:獨門技法建多重空間
趙無極自六○年代初期便嘗試在油彩中加入大量的松節油,運用油與彩相交互融時産生的多姿變化形塑畫面上豐富的層次。自七○年代重新探索中國繪畫的根源後,得到了用色的新視野。他試圖將中國傳統水墨中分層渲染的效果在油畫中展現,將水墨的流動氣韵透過油彩綻放出輕盈飄逸的幻彩詩音,爲西畫開拓出新穎的表現方式,《16.02.82》便可見他對這一革新技法的完美演繹。在畫面上方,藝術家通過大筆橫刷,借助松節油輕薄的特質,使顔料更易拖動,運筆也顯流暢,遠望黃綠交迭,近看,竟飽含了豐富的色彩,如淡黃、淺綠、霧藕、青藍油彩層層交迸出絢人的霞光,濃淡變化間細膩清潤、瑩亮純透,足顯藝術家對油料及用色成熟自如的把控。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曾贊嘆:「在同輩藝術家中,趙無極無疑是對油畫古典技藝領悟得最好的一個。他善用油,通過油來經營繪畫的『滋潤』,釋放與揮寫胸中的塊磊和快意。」
美國抽象表現藝術中的色域繪畫一般多傾向以幾何硬邊來表現,即以有機形狀和飽和的實色相結合,如馬瑟韋爾(Robert Motherwell),即便羅斯科(Mark Rothko)開啓了脫離飽和實色的大門,其用色也著重於單一原色色調間的轉變,且構圖以矩形爲主。與之相异,趙無極將對中國水墨「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之精髓充分領悟,轉化爲對色彩交融、衝撞、再生的追尋,如其所言「我渴望繪畫看不見的東西,生命之氣、風、生命的形式、顔色的誕生及其混合。」他期望表現水墨與生宣一瞬間的結合時,顔色自然地通過偶發的接觸而生成新的色彩,著重於色與色的結合及過渡而形塑的空間。
遠觀作品《16.02.82》,畫面整體隱約被包裹於藕色基調的背景之中,在與左下的綠、右下的靛藍,及上方的黃彩相融過程中,不僅生成色彩的自然過渡,更成爲宛若水墨畫中「留白」的筆意和空間,形成視覺上一種呼吸的節奏律動,自右下角由中區向上擴散,貼合輕薄的油彩,不留筆觸,締造出一種流動、滲入、擴散和綿延的效果,創造出虛實相間、緩急有律、氣韵流動的畫面空間。若凑近看去,在下方的藍、綠色彩中,同一色系的不同明度、彩度的顔料,薄薄相擦、層層互揉,而藝術家更在藍色中逐步調入白色,由右至左揮灑,形成藏匿層層色彩中由蔚藍轉變爲淺藍的甩筆點彩,遠遠觀望,猶如浩瀚宇宙中的繁星點點,閃爍著生命的躍動,令人驚嘆於作品細節的豐富變幻。
集風格之萃,現心象山水
在形式安排上,《16.02.82》充分集合了趙無極各個時期之風格特點。雄勁有力的深褐色綫條自畫面左右由外至中密布交錯,筆觸强烈富有張力,如中國書法般「密處不透風」,帶有藝術家50至60年代的特色,勾勒出時隱時現的蜿蜒山脊,形成一股向內凝聚的視覺引力,指引觀者的目光聚焦於藍綠交匯處。當中靜謐淳美的綠與藍左右相峙,宛如青翠的山巒與一泓湖水,掩映其間,遙相輝映,環繞在棕色綫條四周,彌漫天地氤氳的氣氛的同時,柔和了棕色綫條形成的緊張節奏,使畫面不僅構圖飽滿,更展現出一種從容內斂、收放有序的氣韵,猶如中國水墨畫中的空靈蘊藉,展現其「心象山水」。
回憶趙無極在1966年觀看羅浮宮弗羅倫薩學派大師西瑪波(Cimabue)的《聖母與天使圖》時,對之贊嘆備至,譽其爲「羅浮宮最美的一幅畫」,并指出,山水畫裏的雲霧畫法,正如此畫中天使頭上的光暈,是造成這幅畫面特殊空間的要素。受此啓發,他通過對油彩虛實、明暗的構圖安排,營造出猶如光之朦朧感,以此來達到水墨山水中的心象風景,揭示天地大道的神與形。
《16.02.82》中,縹緲靈動的藕色,有如從天吹落的暖風,喚醒萬物春日生長,融化湖泊中的冰雪,吹散遮蔽山川的濃霧,趙無極的畫筆猶如汲天地靈氣之精韵,架構自然於無形,既有張大千晚年潑彩巨制《愛痕湖》中色彩的蕩氣迴腸,又有傅抱石《雪山行旅圖》中構圖的蒼茫遼遠,他將外在客觀的形式秩序,轉化爲內心主觀的想像,宇宙之大,草木之微,皆爲其所有。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在他的創作過程中交流鏈接,并最終在作品中衝撞出隽美激越的火花,締結爲永恒的心象山水。

估價 :
HKD: 3,800,000 - 4,800,000
USD: 484,100 - 611,500

成交價:
HKD : 6,820,000

上一件 拍品 57 下一件

免責聲明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Wechat QR Code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