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彩 畫板
29.5 × 21.5 cm. 11 5/8 x 8 1/2 in.
款識
8/26(左下)沅 Yun(右下)
來源
2000年10月29日,蘇富比香港秋季拍賣會,拍品編號250
亞洲私人收藏
2008年4月9日,蘇富比香港春季拍賣會,拍品編號807
亞洲重要私人收藏
獨步時代的幻彩之瞳
華裔旅美先驅——朱沅芷
長期以來,二十世紀初「西畫東漸」運動被定義為中國現代藝術的開端:以徐悲鴻、顏文樑為代表的旅歐派,將18世紀歐洲學院派寫實的繪畫體系帶回中土,為「油畫」在中國藝壇的推廣打下根基,而同期的劉海粟、林風眠、吳大羽等則將20世紀以法國為中心而興起的印象派之後的現代繪畫流派為楷模,對國內畫壇發起「中西融合」的革新探索;與此同時,以陳抱一、丁衍庸、關良等為首的「留日派」,則將東瀛對西方現代繪畫洗禮的豐碩成果,借鑒吸收,共同助力現代主義的藝術實踐在中國本土的豐富變化。然而,有一個名字,獨立於所有上述主流留學求藝之軌跡,打破為華人發展之陳規,以前衛的藝術思想,顯赫國際的藝術成就,其盛名更於稍後傳回上海,被編入1932年的《中國名人錄》,他便是華裔旅美先驅—朱沅芷。
天才早慧
「華埠華人歷史的轉變關鍵,來自1920年代朱沅芷的生平與作品—那個時代最具代表性的美藉華裔畫家。」
——曼荷蓮學院歷史系教授李安東尼
生長於廣州的朱沅芷,自幼入私塾學習,受「嶺南畫派」前瞻的改革派思想啟發,萌生對現代繪畫的興趣。1921年,年僅15歲的朱沅芷遠赴舊金山,在加州自由開放的風氣下,正式展開對現代繪畫的學習,1924年進入加州美術學校,受旅法歸來的立體派畫家歐菲德(Otis Oldfield)指導,並在之後的一年半間,充分掌握了歐菲德「色域理論」的精髓,即毋需素描勾勒,使用純色從畫面正中央向外加入不同顏色的色域的基礎上,融合立體主義及表現主義的精神,展現其過人的才華。
1926年,弱冠之齡的朱沅芷創立「現代畫廊」(今舊金山藝術中心),並於8月在畫廊策劃、組織了人生第一個群展。 「布魯克林每日鷹報」(Brooklyn Daily Eagle)紀錄了該展的盛況,「開幕當日即吸引近500人觀展,朱沅芷本人更售出10幅作品」,同時大幅介紹了這位「來自中國的年輕未來主義藝術家」在舊金山藝壇突出的成就,一時反響熱烈,使沅芷名聲鵲起。同年11月,他舉辦了首次個展,並在展覽上結識巴黎穆哈特王菲夫婦,大受讚賞,獲邀至巴黎進一步發展,成為其1927年赴巴黎畫壇大展拳腳的重要契機。而他對現代繪畫的認識,更是遙遙領先於同輩旅歐、旅日的東方求學者,成為當時對西方前衛藝術瞭解最為透徹的華裔藝術家,亦如陳丹青對他的評價,「朱沅芷是1920年代到1940年代中國唯一一個直接介入立體主義運動,就像藤田嗣治介入巴黎畫派,他比藤田嗣治還要前衛。」
見證革命理想的鑽石色彩
《小城風光》
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在廣州誓師北伐,「北伐戰爭」正式打響,革命號角響徹中土。與此同時,嶺南畫派的開創者—陳樹人正在舊金山為孫中山的革命事業募集資金,受其感召,朱沅芷在舊金山唐人街成立「中華美術革命學校」,效仿嶺南畫派以藝術參與革命的做法,他在當時的筆記中寫道:「我們必須賦予藝術真正的價值,使其符合孫博士(孫中山)提出的三民主義—這難道不就是他所說的,『用藝術拯救世界』嗎?」他以個人化的「鑽石主義」風格—透過作品的色彩、形狀、光線來引發觀者的情緒,並傳達藝術家的思想,透過猶如鑽石璀璨的色彩,來闡述其在藝術上的革命理想和熱情。
《小城風光》(拍品編號667)便創作於北伐戰爭打響後的8月,朱沅芷構繪了其所生活的舊金山唐人街一隅的景致。不似傳統街景構圖,他別出心裁的以房屋局部為畫面主體,用疊加的三角圖形構建橫貫畫面的屋頂,將畫面切割為上下兩個塊面,配合屋頂高低、角度的變化,締造出街道縱深的空間感。紅色屋頂以綠色線條勾勒輪廓,強烈的對比色調形成視覺明暗關係。綠色線條形塑豎長的門窗結構,與橫向的屋頂呼應,平衡的結構催生和諧穩定的畫面視像。屋後的綠樹被簡化為圓弧形塊,黃與綠借助不同方向的筆觸為分割,打造多角度的空間層次,塑造出三維立體的體積感,展現了藝術家運籌帷幄的構圖及用色功力。朱沅芷雖未與當時流行歐洲的現代派藝術家有過直接接觸,其作品特質卻和立體主義典型風格以及德國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為首的「藍騎士」畫派遙相呼應,不得不感嘆其敏銳前衛的國際藝術視野。左下方斜靠的梯子及其映照與墻的斜影,與上方斜曲的綠葉輪廓相呼應,給予畫面一種向下的動勢,配合自西向東的光影安排,刻畫出夕陽西下,和風吹拂的畫境。而細膩泛染整個畫面的粉紅色調,形成如晚霞緋紅的和諧美好之境,若寄託了藝術家內心對革命事業、民族生活和諧美滿的真摯期盼。
自信筆觸 喃喃鄉愁
青年移民的標誌《帽》
1927年,朱沅芷躊躇滿志的來到現代藝術之都巴黎,不出兩年,年僅23歲的他已在如卡明畫廊(Galerie Carmine)、藝術家畫廊(Galerie des Artisties et Artisans)等巴黎多家重要畫廊舉辦個展,並接連入選法國巴黎獨立沙龍展,成就在同期留法的中國藝術家中無人能與之相匹!
初闖巴黎的朱沅芷,在繼續打磨「鑽石主義」風格的同時,得益於「巴黎畫派」的部分藝術家啟蒙,促使他再次關注塞尚,並將繪畫對象從戶外城市風光轉向室內靜物,作品《帽》(拍品編號668)便是這一階段的代表性嘗試,並為已知藝術家作品中於市場僅見的,以單一靜物為繪畫對象的油畫創作,獨具特色!
畫面中,一頂「報童帽」以垂直俯視的角度靜置畫面中央,平面性的構圖視角,大有向塞尚致敬的意味。而在表現形式上,朱沅芷汲取印象派的主觀表達的特色,由《小城風光》中的幾何結構轉向《帽》中的曲線結構,呈現抒情寫意的風格。在用色上,整體乍看以土黃色為主,仔細觀察仍充滿多組對比色,如紅與綠、白與黑、黃與藍豐富變化,但與舊金山時期飽滿色塊間各自獨立並陳不同,對比色塊交互融合、交疊過渡,締造出猶如印象畫派筆下朦朧韻味的色彩變化。而毫不猶豫的斜筆筆觸所創造出的陣陣律動,如同朱沅芷年輕飽滿的朝氣,賦予盈盈畫幅如疾風般的力度感。
「帽子」是朱沅芷生活及繪畫中一個重要的元素,時常出現在其日常裝扮及重要作品之中,而作品《帽》中所呈現的「報童帽」源自二十世紀初的紐約,伴隨海運時代的來臨,美國湧入了大量的移民潮,因生活艱苦,許多移民家庭中的孩童上街賣報擦鞋,以要生計,而他們在服裝打扮上的特色就是這頂帶沿帽的八角帽,帽子成為移民孩童代名詞,故而被命名為「報童帽」,之後眾多街頭青年及紳士也紛紛效仿戴起此款具流浪風情的帽子,成為二〇年代美國街頭的流行裝扮。受此影響,朱沅芷二〇年代青年時期也常常戴上「報童帽」,更留下了多幅以此形象創作的經典自畫像,如《帶帽男子(自畫像)》(1927年),成為其個人經典傳世的形象標誌外,更具有暗示其第一代華人移民身分的深刻要義。在《帽》俯視的畫面中,「報童帽」彷彿朱沅芷自身形象的抽象符號,藏匿了其青年時期離開家鄉,移民美國、闖蕩巴黎的動盪生活記憶,以及作為異鄉人,深藏帽中的那份思鄉之情。
估價 :
HKD: 750,000 - 950,000
USD: 96,200 - 121,800
成交價:
HKD: 1,298,000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