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 | 中國嘉德(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20 秋季拍賣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66
艾軒 (b.1947)
藏族女孩(二〇〇一年作)

油彩 畫布

99.5 x 79.5 cm. 39 1/8 x 31 1/4 in.

款識
艾軒 Aixuan 2001.2(右下)
來源
2016年6月6日,北京匡時春季拍賣會,拍品編號2769
亞洲私人收藏

蒼穹之下,精神獨醒
艾軒繪畫豐碑之作《藏族女孩》

「我在西藏感受到的不是壯麗和遼闊,而是作為人的孤獨和渺小。人在自然面前顯得太單薄、脆弱和無奈,地平線特別遼闊,人是如此渺小,被遠方嚴峻的地平線回收和釋放。」
——艾軒

「寫實主義」於中國油畫史中淵源深厚:五〇年代,徐悲鴻出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奠定寫實主義為美育基調,自此一門獨尊;改革開放後,來自西方的前衛思潮促使表現主義、抽象等現代藝術於八、九〇年代層出湧現,引發對傳統寫實 「內容決定形式」的詰問。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艾軒與王沂東、楊飛雲於2004年創立「北京寫實畫派」,旨在團結寫實畫家之群力,集合13位精英,在次年陳逸飛響應加入後,更名「中國寫實畫派」,進一步吸納不同地域的成員,壯大發展至逾30名成員,組建起一支中國寫實創作的精英隊伍,推動了寫實主義畫作在新世紀之初創下令世界矚目的市場奇跡。

「立足現實、紮根邊疆」,從創作至推廣,艾軒為中國寫實繪畫的靈魂人物,他信奉「唯美至上」,根植「生活之真」,以看似平靜的敘事,透露對時代的反思,用詩意化的現實主義,展現蒼穹之下的民族魂靈。

技巧的巔峰,靈魂的寄存地

「艾軒畫西藏高原的景色和孤獨的人物,主要是為了抒發自己內心世界的感情」。誠如美術史家邵大箴所說,艾軒筆下人物所獨有的精神面貌,來自其自身真實的人生經歷及對藏區生活的深刻體會。從中央美院附中畢業後,他被分配至成都軍區文化部創作組,任美術創作員達11年之久(1973-1984年),期間多次進出西藏,積累了對當地自然風貌、人文習俗由表至裡的深厚理解,以及獨到的生命價值觀。

上世紀八〇年代,艾軒與彼時同輩創作者一樣,受到美國藝術家懷斯(Andrew Wyeth)的寫實主義繪畫的啟發,並借助藏族人物主題展現對自然、人性的關注,從而在中國繪畫由「傷痕美術」到「鄉土繪畫」的轉變過程中,突破了人物畫日益僵化的造型模式,憑藉巨細無遺的觀察力,傳達出對個體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自82年起,他致力在畫面中捕捉藏民的純樸善美與藏區風貌的冷峻蒼茫,通過對人物心理與大自然本質力量的揭示,刻畫人類面對自然威力時的渺小,進而訴說其自少年因戰爭、文革動盪生活所留下的心靈創傷和精神意志。其早期創作受委拉斯開茲(Velazquez)、倫勃朗(Rembrandt van Rijn)等西方寫實主義大師的影響,善於抓取人物舉手投足的一瞬,賦予人物鮮明特質,通過對技巧的不斷打磨,至九〇年代後期,艾軒筆下的西藏女孩展現出溫柔與堅韌、童真與滄桑並陳的獨有精神風貌,成為中國新時代語境中最具代表的寫實人物形象,創作出如《靜靜的凍土帶》(1992年)、《有人從荒原走來》(1998年)等時代經典。是次呈現的《藏族少女》一作即來自此藝術家技法、情感、聲譽攀向巔峰之時,為見證其人生豐碑之手筆,殊難可貴!

穿透孤寂的凝望,堅毅之心的展現

「人對未來的不可知,我覺得是比較複雜的一種情感...從表面上看是特別讓人疼愛的一種孩子的感覺,實際上都是我們的一些內心思考。」
——艾軒

在創作於2001年的《藏族女孩》中,藝術家著力描繪一倚靠木樁旁的少女,以特寫角度拉近了觀者與畫中人的情感距離,人物的衣飾刻劃入微,露出的氊裘毛絮根根分明,展現真實觸感的同時,亦令觀者若身臨其境般感受藏區寒風之凜冽,而女孩冷漠且疏離的目光卻又拒觀者於千里之外;藝術家利用構圖和細節製造抓人心目的情感衝突,將藏區人民自我保護的生存本能含蓄地娓娓道來。雙頰通紅、令人憐愛的稚美少女以與其年齡不符的沈著目光側望遠方,在蒼茫的冷色基調畫裡透發著堅忍不拔、不畏風雪的意志。在畫面下方,女孩緊握的左手再次強化了這種情感力度,對現實的隱忍再度呼應人物堅韌的早熟個性,而傾斜的身軀彷彿試圖在木樁上尋求著某種依託,深化塑造人物個性的同時,在畫面中營造出沉穩有力的構圖。這種耐人尋味的畫面佈局最早出現於其八〇年代「傷痕寫實」名篇《有志者》,依靠的拐杖成為傷痕下有志者內心對知識、未來、所有無法言說的渴望的象徵。進入九〇年代,對抗時代傷痕的拐杖轉化為《凍土帶》(1990年)中抵禦藏土寒風的木樁,從此貫穿艾軒悉數重要創作,如《殉道者在遠方消失》(1992年)、《就讓風把歌聲吹散》(1997年)等,為其最具魅力的創作特點,與英國畫家惠斯勒(James McNeil Whistler)筆下《白色交響曲第2號:白衣少女》頗為相近,同為對純潔少女的表達,惠斯勒將其融入「人為的」韻律之中,而艾軒則將其置於「真實的」天地之間,《藏族女孩》畫境中沒有和煦的冬日暖陽,亦無精緻的佈景陳設,甚至隱去了任何帶有人文氣息的背景,卻憑藉最為可貴的「真實」俘獲人心。

精神寫實,見證時代悲歡

在艾軒2000年之後的創作中,皚皚的雪原從未改變,少女的神情也依然如故,卻始終能夠得到動物和牧民的陪伴,唯有在《西藏女孩》中保留了這一主題誕生之初的真實樣貌——在空無一人、無邊無際的天地之間,展現一個稚嫩卻獨立的堅強靈魂。《藏族女孩》彷彿記錄了藝術家在人生此時期獨有的孤獨心境,在題材有限的油畫創作中尋求進一步的突破,他如同一位在荒原獨行的朝聖者,在廣袤的自然中尋找著精神的方向——對於艾軒來說,信仰就是生活本身。無論是屹立在風雪中的少女、無限延伸的雪域荒原,亦或晶瑩剔透如寶石的雙眸、凍結乾枯的斷木樁,均展現了中國寫實繪畫的卓絕技巧,證明了來自傳統寫實的唯美魅力,並藉由高度的人道主義精神,展現社會的疏離、時光的流逝或對未來生活的希冀,從而賦予作品以深邃的美學價值與不屈的生命力度,彰顯出中國油畫創作從造型寫實到「精神寫實」的劃時代轉變,那些空闊高遠的雪域荒原、堅韌獨立的美好靈魂,在與觀者目光交匯的瞬間,吟唱出一個地域,乃至一個時代的離合悲歡。

估價 :
HKD: 1,800,000 – 2,800,000
USD: 232,300 – 361,300

成交價:
HKD: 撤拍

上一件 拍品 66 下一件

免責聲明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Wechat QR Code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