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彩 畫布
330 x 215 cm. 129 7/8 x 84 5/8 in.
款識
曾梵志2012(右下)
出版
2012年,《曾梵志》,高古軒畫廊,倫敦,第86至91頁
2013年,《曾梵志》,市立現代美術館,巴黎,第161頁
2013年,《Cercle雜誌第三期(冬季刊)》,Cercle Ltd.出版社,倫敦,第98頁
展覽
2012年11月20日至2013年1月19日,「曾梵志」,高古軒畫廊,倫敦
2013年10月18日至2014年2月16日,「曾梵志」,市立現代美術館,巴黎
2017年9月26日至11月9日,「世外桃源」,高古軒畫廊,香港
來源
倫敦高古軒畫廊
歐洲重要私人收藏
亞洲重要私人收藏
註:畫背貼有倫敦高古軒畫廊及巴黎市立現代美術館展覽標籤
此作已登記於曾梵志藝術與教育基金會之文獻庫,並將被收錄於正在編纂的《曾梵志作品全集》(資料提供/曾梵志藝術與教育基金會)
俯仰星空,自有心中丘壑
曾梵志首件「雪景」主題首登拍場
「心無罣礙,下筆即成。」
——曾梵志
2013年,巴黎市立現代美術館為曾梵志舉辦了大型個人回顧展,包含了藝術家自九〇年代至兩千年後的一系列經典創作,使曾梵志成為百年來在此西方頂級藝術機構舉辦個展的第一位中國藝術家,顯見其廣獲國際認可。2019年,世界三間頂級畫廊高古軒(Gagosian Gallery)、豪瑟沃斯(Hauser & Wirth Gallery)及香格納(Shanghart Gallery)史無前例地宣佈聯合代理其作,標誌曾梵志在當代藝壇無出其右的影響力。從90年代初震撼人心的「醫院」系列,至1994年開啟的「面具」系列畫作,曾氏以豐富多樣的創作面貌震懾全球:一方面展示了他的妙思及表現主義的魅力,另一方面讓觀者為其細膩精湛的技法折服。千禧之際,他開始學習中國傳統水墨畫,特別研究唐宋時期的中國藝術。創作進一步抽象化,著力於線條的表現性及流動性的探索,成就了其意義非凡的「亂筆」系列。是次秋拍,我們很榮幸呈現曾展出於巴黎市立現代美術館的藝術家「亂筆」成熟之作《無題》,該作成功地把傳統山水畫的精髓與西方抽象繪畫結合,匯成獨特傑作。
尺幅最大及首件「雪景」主題之作
綜觀曾梵志始於2002年的「亂筆」系列,佈滿畫面的枯藤與老枝是該系列的畫面主題,體現藝術家精神內化的成熟轉變。這之中有一特出的珍稀「雪景」主題,《無題》正為該系列之首作,此主題迄今僅只三件,本作更是其中尺幅最大之作,彰示著該時期藝術家心境的重要轉折。曾梵志出生於武漢,移居北京之前,雪景是其生活中極不尋常的景色,稀少而在記憶中彌足珍貴。1993年,他帶著全部家當,「在武漢除了書以外,什麼也看不到,我不覺得這對我的進步有任何幫助」破釜沈舟北漂而上定居三里屯,結識王廣義、栗憲庭等人,創作了早期重要題材「協和醫院」,並在冬日裡第一次見識到了北方的大雪,成為了其腦海中揮之不去的畫面。《無題》中,漫天紛飛的落雪映著朝霞墜入人間,雪白、霞粉和粉紫色超現實的繽紛色彩,或來自其記憶中的浪漫想像。而看似統一的色譜中,蘊含著諸般變化與微妙層次,他以黎明升起前的暗夜為主題,蒼勁的亂筆線條橫亙於眼前,而遠處那隱隱升起的朝霞成了隱秘而未可知的處女地,在幽夜中散發出玫瑰色的光澤,猶如少女的面頰,暈染紫色調的夜空,為此作增添了神秘主義色彩,令廣袤無垠的大地散發幽夜潛藏的希望。雪點落入凡間擲地有聲,點綴破曉前無垠的星空,化作五顏六色的春泥,融於大地。油彩自然向下滴流的痕跡,不難令人聯想到西方抽象主義大師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筆下的狂草線條,以心靈出發,讓線條進行無意識地運動,保留創作時的隨機性與獨特性。曾梵志在此利用油彩密實的特質,顏料猶濕之際,新的筆畫可直接蓋過舊的層次,畫布表面可狀如浮雕,形成立體的空間感。而隨著漫天飛雪的油彩點趨漸密集,似乎可看到他或行或躬,或俯或蹲,全身心投入的創作過程。畫境若講述了大詩人杜甫《閣夜》中「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的東方詩境:冬夜寒愴、拂曉所聞,雪光映照下,卻明朗如晝。杜公的萬千感慨,在豁然開朗的天色間吞雲吐納,流轉動人。筆觸大氣磅礡,用色和諧致簡,收放自如,注入了中國文人畫家的美學元素,如詩意滿懷的孤清意境和直觀內省,令人一窺其妙悟之堂奧。
「亂筆」十年,繪超然至大境
「逸筆草草,潦寫胸中之逸氣。」
——元代書畫名家倪雲林
從2002年「亂筆」的開始,到創作《無題》的2012年,盛名之下的曾梵志已走過又一個十年。該系列的最初靈感,來自其工作室的花園,此處逐漸成為他實踐自己景觀想法的小天地。在該時期,他通過對古典園林藝術的研究,進而深入親近形形色色的傳統文化。在枝椏的修剪打磨中,他反復實踐,漸入佳境,將這種「園林審美」反映在作品裡,開始表述中國傳統審美觀,越來越具有文人情懷。《無題》說是亂筆,實則是在看似混沌的線條中,暗含著井然有序的韻律,也可見中國園林中的氣韻。「西方油畫很少用線條,而是用塊面、色彩和光影來交代畫面。中國傳統繪畫注重筆墨、多以線條來勾勒。我一直想尋找一種完全屬於自己的語言。至今,我覺得我可能找到了一條小路。」2004年,他的右手偶然受傷,不得不用左手繪畫。藉此打開了一扇明窗——左手不嫻熟的運筆,令其得以挑戰傳統的繪畫思維,不再一蹴而就、想當然地創作,打破了慣性,由此在邊畫邊思考的路上突破。痊癒後,他持續左手創作,甚至同時手握兩筆作畫:一筆推進,另一筆隨之破壞,蜿蜒而複雜的線條訴說視象之外的胸中丘壑。在以雙手並行作畫的八年後創作《無題》時,其技法已如若無人之境,他不再滿足於使用猷勁的畫筆填滿空間,轉而注重空間的「留白」,延伸出一種園林般的結構感,包抄的構圖,賦予枝與椏呼吸的空間,呈現出耐人尋味的空靈之美。在筆觸上,其作畫方式不僅涉及腕臂,更需動用全身的力量:據工作室照片顯示,曾梵志創作時多用平鋒大筆來表現橫線和斜線、界定天地輪廓,後再以較細的畫刷在其上揮灑出縱橫交錯、層層疊疊的筆劃,過程猶如狂草般展身舒臂。在《無題》中,這種有如書法一般的線條,由底部向空中升騰,由緊密至疏朗,豁然開朗而隱沒於夜空中。正是人畫合一,天地無我的境界。從側面道出了藝術家「亂筆」十年之後,月盈則缺、沉潛內斂的心境。若將其「亂筆」系列的心象風景與德國新表現主義代表基弗(Amslem Kiefer)相對照,基弗善於營造蒼茫之壯美,並視之為西方的文明記憶,那麼《無題》下方的枯枝和老藤,則近似於宋畫中「寒林古木」的畫意,鬆弛的結構,脫離了早期「亂筆」系列盤根錯節的壓抑,畫作中空靈而超然外物的精神,寄寓了生生不息的願望。
唐宋山水,覽風發之意氣
論東方繪畫差異,曾梵志曾說:「西方繪畫對工匠技藝展示出強烈的好奇心,如明暗對比,生動透視及理性分析的知識。」相較之下,「中國傳統繪畫利用極簡的材料和工具,追求的是文人心中極其豐富的精神領域和心靈意景。」在「亂筆」系列承襲了中國山水畫的元素,包括「山水畫」,開闊的構圖、連綿不絕的河山景觀。在《無題》中亦可見一斑。藝術家特別在《無題》中把「國畫」的概念進一步延伸:隋唐繪畫受彼時時興的壁畫影響,講究畫面的敘事性,及有分量感的用色與線條;而宋代所關注的則是景觀空靈之美,講求畫面意境勝於內容之豐富。《無題》則可被視為兩者的結合,不追求傳統書畫手卷式的縱覽開闊,而在豎直的構圖中表現遠近之層次,景色之高遠。如宋朝馬遠的《對月圖》,在一大一小的兩座山峰之間升起的雲霧籠罩了眼前的斷崖,逸筆草草間映照《無題》中粉色的晚霞;而綿密、交錯的「亂筆」線條可對照唐朝李思訓的《江帆樓閣圖》,在畫面下方的近景愈趨紮實,予人分量感,向上升騰的美景則愈發縹緲,形成天與地、空靈與厚重的對比,層次分明。在《無題》中,我們不僅能看到曾梵志致敬古人、心中大山大水的「草筆」妙用,更能看到他在油彩運用上對自己的直覺和視覺經驗的自信,堪稱對話古今典範之作,一展其藝術之途的風發意氣。
橫跨歐亞,傳承有序
《無題》於2012年創作完畢後,甫參加藝術家於倫敦高古軒的首次個展,旋即獲歐洲知名藏家舒爾夫婦(Mr. and Mrs. Joseph Schull)收藏,並獲邀參加藝術家隔年的巴黎市立美術館大展。舒爾夫婦不僅是成功的銀行家及律師,更是牛津現代美術館(Modern Art Oxford)、當代藝術協會(Contemporary Art Society)及倫敦南岸藝術中心(Southbank Art Center, London)的重要贊助人,致力推廣當代藝術之餘,以不凡品味聞名歐洲收藏界,足見此作分量。由倫敦到巴黎,再至香港,《無題》不僅見證曾梵志創作轉折的生命軌跡,更言說了其由外向內、對話自我的成熟心境。正如藝評人皮道堅所說:「相較於85思潮的藝術家,曾梵志的藝術起點更高。他從不受其他藝術同儕的影響,堅持跟隨內心的聲音,用色彩和線條表達當代社會的清醒與孤獨。」回看畫作,某個內心的角落隨著朝霞冉冉浮現,點亮慢慢長夜,點亮了來時的路。而漫天繁星的小路上,正是那卸下「面具」、與過去鄭重道別的風雪夜歸人。
估價 :
HKD: 5,800,000 – 8,000,000
USD: 748,400 – 1,032,300
成交價:
HKD: 9,235,000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