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 壓克力彩 拼貼 裱於纖維板
122 x 61 cm x 2. 48 x 24 in.x 2
款識
荷 藝術家鈐印(右下)Three Peaks 1962 Tseng Yu-ho A(左聯畫背) Three Peak 1962 Tseng Yu-ho Honolulu B(右聯畫背)
來源
紐約下城畫廊
美國私人收藏
2015年11月29日,香港佳士得秋季拍賣,拍品編號594
亞洲私人收藏
註:畫背貼有紐約下城畫廊展覽標籤
才情雋永,戲賦河山
曾佑和的至情至境
「我雖然離開中國了,但是中國文化一直沒有離開我。」
——曾佑和
二十世紀的中國水墨畫界逸才輩出,曾佑和身在其中亦巾幗不讓鬚眉,才情與奇思絕不遜色於與同輩名家。她生於北京的書香門第,自幼跟隨滿清貴族中與溥心畬齊名的畫家溥雪齋學畫。1942年考入北京輔仁大學美術系,並開始研習青銅器,結交眾多文人學者,來往鴻儒,奠定了豐厚的藝文素養。畢業後,與來自德國的歷史學家、明式家具泰斗艾克(Gustav Ecke)共結連理、移居美國,並先後取得夏威夷大學亞洲學碩士、紐約大學亞洲美術史博士學位,突顯其在東方美術史領域的淵博學識。蘇立文(Michael Sullivan)所著的《二十世紀的中國藝術及藝術家》一書中,曾評價曾佑和的其人其作「融合古今中西,是古代大師的核心特徵在當代語彙中的共鳴和迴響」,顯見其在中國美術史上所獲的認可。1972年冷戰結束,美國總統尼克遜首次訪華時將曾氏的書法著作贈予毛澤東作為外交禮物,足以顯示西方對曾氏文化思想之推崇。曾佑和曾於世界各地舉行個展和聯展超過四十次,作品獲牛津大學阿什莫爾藝術考古博物館及香港M+美術館等機構收藏,享譽中外,令人心嚮往之。
古風新意,變幻無窮
1949年,曾佑和移居夏威夷,有感於附近火山山脈的壯麗景色,開始以西方拼貼形式,輔以傳統水墨技法,突顯熱帶地區獨有的山巒地貌,自成一格。曾氏夫婦在遊歷過程中結交了諸多西方當代藝術先鋒,如布拉克、恩斯特與馬修,她將東方的書法與彼時西方西方興起的抽象文化浪潮鏈接,開拓西方藝界對書法的認知,更深受抽象自由表現的啟發,創生「掇畫」技術。此概念是將不同質地的紙材,以拼貼的方式托裱於一基底上,利用紙材豐富的紋理作畫,再以沾染壓克力與墨彩的筆點染佈局,畫下山水自然之美。此創作手法亦受啟發自其與丈夫對明式傢俱的鑽研及熱愛,傳統明式傢俱中花梨、紫檀、烏木等或拋光、或滯澀的細膩紋路令其著迷不已,在天然的穠華色澤下展現豐富的肌理,與著色而拼貼的宣紙有異曲同工之妙,「掇畫這種表達手法為我的畫法開闢一個新境界。以筆劃畫,末畫之先已拿準效果,新作則每幅均有某種難以預見之處、連我自己也不能再度模仿,再者,此境界變化無窮、探索出萬千樂趣。」創作於1962年的《三峰》集此技法之大成,一展藝術家對自然風景的愛惜之情、以及掇畫雋永生動的獨特韻味。
物外之境,熠熠生輝
作品由雙聯屏組合成方形構圖,三座柔軟綿延的山峰交錯而立,重巒疊嶂間波伏起落,猶如水波的流動。藝術家在畫面中部將作品進一步分割,金色的地面與叢林各自搖曳,展現如傳統畫卷般慢觀舒展的視角。遠處濕潤的黑與暖棕墨色,營造疏朗的墨跡,在質感如麻布纖維般的宣紙上揮灑開來,與畫面的顏料融匯混合,更襯托出眼前金色的山峰如夕陽般璀璨。而冷暖衝撞的色感,突顯了紙材如木藝般的紋理脈絡,在層層疊疊中生發光澤。「走遍溪頭無覓處,常時相對兩三峰」,曾佑和將畫意昇華於物外,以流動的幾何意向表達出簡潔而非物質的精神世界——一個藝術家結合個人經歷與審美的「理想國」,引觀者進入靜謐幽遠、和諧適然的感觀空間。曾氏對山水的當代演繹,堪稱驚豔。而其極盡才情,在同輩畫家中確是甚為罕見。
估價 :
HKD: 200,000 – 300,000
USD: 25,800 – 38,700
成交價:
HKD: 236,000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