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心、照片 水墨紙本
尺寸不一
此輯包括不同年代林語堂與其友人的自畫像、手跡、信札、簽名稿與老照片等,內容涉及生活、會客、學術等各個方面,其中以林語堂簽名蓋章之自畫像與蔣孝武致林語堂的親筆信劄尤為珍貴。這些都是研究林語堂的重要歷史資料,可謂滄海遺珍,實屬難得!
林語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中華民國文學家、發明家。福建漳州龍溪人,生於漳州市平和縣阪仔鎮,基督徒,聖約翰大學英文學士、美國哈佛大學比較文學碩士、德國萊比錫大學語言學博士,曾任北京大學英文系教授、廈門大學文學院院長、南洋大學首位校長。最後定居香港,任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教授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美術與文學主任、國際筆會副會長等職,1940年和1950年兩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
1)林語堂簽名蓋章之自畫像,根據年表推測此件自畫像為林語堂中年旅美時期所繪。(鈐印:有不為齋、語堂。簽名:語堂。)
2) 蔣宋美齡致林語堂謝函,感謝所贈之林語堂所著《Imperial Peking》簽名版明信片。
3)1974年林語堂致陳石孚手跡——有關辜鴻銘《論語譯英文》的美麗誤會。附:辜鴻銘《論語譯英文》原書出版物。
(背景:林語堂向來佩服辜鴻銘的英文,嘗言如能親睹辜氏《論語譯英文》願意叩頭致敬。該書於1898在上海出版,早已絕版。1970左右,語堂在臺灣時,有兩位哲學大師方東美的學生持該影本往見語堂,語堂乃交正中書局,盼能再版公諸於世,但久候未果。以後取回轉請鴻銘的後人辜振甫先生協助,終於在語堂過世後次年1977年1月出版。其間語堂曾函請方東美作序,但方氏來函,說該稿是他的,不應"攘為己有"。語堂不悅,乃作此信,請其學生,曾任國立政治大學首任教務長的陳石孚教授斡旋。此事以後未見下文,很可能已經誤會冰釋,大概這是兩位耄耋之年的大師之間。記憶有誤的一場美麗的誤會。)
4)蔣孝武致林語堂信劄,並署親筆簽章。
5)蔣宋美齡為慶祝林語堂八十歲論文集所作序文英文《PROLEGOMENA》的簽名版(附影印版背景資料:蔣宋美齡為慶祝林語堂八十歲論文集所作序文,臺灣《中國時報》,1974年10月13日的中央社翻譯英文原文似乎從未發表過)。
6)錢穆先生所題林語堂先生之墓原稿。
林語堂與錢穆的相識:民國五十四年(1965)錢穆正式卸任新亞書院校長,居香港沙田鄉區半山上,謂其「桴樓」,取孔子「道不行,乘桴浮於海」之意。同時林語堂也有意放棄於美旅居而赴台定居。林語堂剛至香港,《 人生雜誌 》編輯王道先生本是林語堂之同鄉,也是錢穆好友,林語堂遂囑咐王氏邀請錢穆夫婦相聚。於是在王家的小樓上,林語堂夫婦、錢穆夫婦和王道夫婦得以聚會。午飯後,林語堂興致頗高,邀請錢穆等同去附近宋王台古跡遊覽,並拍照留念。這次聚會時間很長,林語堂與錢穆都很高興,直到下午四時才分手道別。過了些天,林語堂又請王道約請錢穆夫婦在錢先生家附近的海邊畫舫上聚餐,這次參加還有林語堂次女林太乙夫婦,八人相談甚歡,尤其是林語堂更是精神很好,據錢穆夫人胡美琦回憶,這一天林語堂和錢穆分手時,「他不勝依依,約賓四到台時一定相會」。
林語堂與錢穆兩位大師,有許多相似之處,兩人都出生于民國建立前的1895年,都在民國55年前後來到臺灣,也都選擇陽明山一帶居住,兩人生活中最重要的夥伴就是煙──都煙不離手;如果說,人的命運冥冥之中早有安排,那麼兩位大師就註定要在臺北結為莫逆;個性浪漫而悠游的林語堂先走一步,錢穆在82歲那年送走好友,林語堂墓碑上的文字為錢穆親筆所題。
7)蔣介石與林語堂夫婦合影照片。(攝於1966年2月24日)
8)蔣宋美齡官邸賀語堂夫婦八十雙壽合影照片。(攝於1974年10月10日)
估價 :
無底價
NO RESERVE PRICE
成交價:
HKD: 212,400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