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 | 中國嘉德(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21 春季拍賣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58
熊秉明 (1922-2002)
低首牛(一九九九年作)

銅雕 版數:4/8

23 × 48.5 × 20 cm. 9 × 19 1/8 × 7 7/8 in.

款識
PING MING 4/8 Landowski fondeur鑄造廠標誌 1999(底部)

出版(不同版數)
1999年,《中國當代藝術選集:熊秉明》,山美術館,高雄,第70至71頁
1999年,《熊秉明的藝術——遠行與回歸》,國立歷史博物館,台北,第40至41頁
2014年,《收藏有藝事》,藝術家出版社,台北,第261頁
2019年,《收藏有藝事》,四川美術出版社,成都,第306頁
展覽(不同版數)
1999年5月7日至27日,「熊秉明的藝術——遠行與回歸」,中國美術館,北京
1999年6月10日至20日,「熊秉明的藝術——遠行與回歸」,上海美術館,上海
1999年7月24日至8月8日,「熊秉明的藝術——遠行與回歸」,昆明市博物館,昆明
1999年10月15日至11月7日,「熊秉明的藝術——遠行與回歸」,國立歷史博物館,台北
2000年1月8日至3月12日,「熊秉明的藝術——遠行與回歸」,山美術館,高雄

來源
亞洲重要私人收藏

錚錚鐵骨,
言孺子之志

熊秉明的銘刻藝心

「雕刻是藝術家表現個人或者群體生存意志的最好憑藉。」
——熊秉明

在中國著名雕塑家熊秉明的畢生創作中,牛這一形象,謂其最廣為傳頌,且最具代表性的雕塑主題。它是吳冠中口中「永恆的題材」,是中國對外文化協會會長暨教育家楚圖南形容之「刀雕斧賜牛成形,百孔千瘡悟此生」的生命語義,亦是中央美院院長范迪安所稱讚的「既有西方雕塑的凝重、飽滿,也有中國藝術傳統大方、剛毅、宏闊的『雕塑感』」冶煉中西藝術的豐碑碩果,更是熊秉明自述「和我們共同經歷過悲苦沉重的日子,在泥濘裡踏出了生命的希望」的不屈生靈。是次上拍完成於1999年的《低首牛》一作,以精湛、精煉的雕刻手法,將一隻背負青天、腳踏黃土的低首牛形象,脫於金石,以精誠之心塑造出錚錚鐵骨中的孺子之志。

剛毅之形,塑不朽精魂

生於南京書香門第的熊秉明,自幼便廣泛接觸文學與藝術,十分崇敬法國現代雕塑大師羅丹(Auguste Rodin)的創作。自西南聯大哲學系畢業後,他於1947年抵達巴黎,並與吳冠中成為室友,相處中對藝術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同時,身處藝術氣息濃厚的法國更令他在耳濡目染間感悟到藝術創作對人類生存意志的重要意義。而憑藉卓越的文學底蘊和不懈的磨煉意念,他除在書法、學術領域的突出貢獻外,自1948年起潛心致力於創作,從早期的具象人體雕塑到60年代著重動物題材客體精神性的表現,直至80年代在鋼筋鐵骨中以幾何形貌再現生靈,獲得高度的認可,1983年法國教育部頒授他棕櫚騎士勛章,2002年其「孺子牛」雕塑被立於南京大學,作品更獲上海美術館、日內瓦美術館、台北市立美術館、巴黎工藝美術館等機構收藏。2019年,北京中國美術館並替他舉辦大型回顧展,彰顯特出的藝術地位。

熊秉明的雕塑雖形態多維,但貫注始終的藝術精神卻是一致的,形透骨肉的造型、以鋼鐵傳遞意志的創作精神,在其以「牛」為主題的系列創作中得到了最為深刻的體現。此件《低首牛》刻畫了一隻俯首前瞻、眸光堅定的孺子牛形象,嶙嶙的體態猶如生命在反復磨煉後留下的烙印,一身傲骨經由藝術家不斷的捏塑、銘刻、打磨,直至形成凝重而剛毅的特質,若山石嶙峋的身體表面似不屈靈魂的外顯,而肚裡卻飽滿、膨脹,呈現出豐滿的生命能量。在其如孺子般低首的姿態中,觀者所看到的,是其仍奮力前伸的脖頸、愈發挺立的四肢、以及瞭望遠方的神情,在強明的肌理感、空間體量上,為其灌注精氣與靈魂。熊秉明曾言:「雕塑要充分表現其存在的生命力」。正是透過這以形寫魂的雕刻手法,他站在中西雕塑的雙向維度,以來自東方的民族精神與西方的表現張力,銘刻著群體生存意志的最佳例證,以不變的藝心載道,錘煉出不朽的靈魂塊面。

估價 :
HKD: 480,000 – 680,000
USD: 61,900 – 87,700

成交價:
HKD: 684,400

上一件 拍品 58 下一件

免責聲明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Wechat QR Code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