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克力彩 畫布
15.8 x 22.7 cm. 6 1/4 × 8 7/8 in.
款識
Yayoi Kusama 1990 南瓜(畫背)
來源
2017年5月14日,台北金仕發春季拍賣會,拍品編號504
2018年12月2日,台北羅芙奧秋季拍賣會,拍品編號221
現亞洲重要私人藏家直接購自上述來源
附:草間彌生工作室開立之作品登錄卡
灼灼其華,色彩之巔
草間彌生的繽紛之年
「我的生命也是一個點,是億萬粒子中的一點,我要用天文數字的波點,繪製出一張虛無的網,在此時此地提出宣言、消融自我、他者和宇宙的一切。」
——草間彌生
草間彌生的創作如同一本關於自我的當代詩集,她用直率、天真的態度描述自我對自然的記憶及感受,以獨一無二的方式「表達人性之美、死之大義和生存的巨大希望」,她無懼時代和傳統的束縛,無畏文化和語言的桎梏,剛柔並濟,進退自如。
1973年,草間自紐約激情四射的普普藝術浪潮中揚名歸國,卻遭遇日本保守文化的冷遇,對故步自封的本土藝壇失望的草間,自主搬入東京一家精神病院,隨後在旁建立工作室,自此開始了日復一日至今仍不停歇的創作。在隔絕的空間裡,她持續以南瓜為主角,決心從零開始重塑自我。經過80年代鍥而不捨的探索實踐,其作逐漸開始在日本獲得認同並屢被邀請至歐美展覽,由日本重返紐約,在國際藝壇展露頭角,發光發熱。
女王歸來,與眾不同的色彩加冕
縱觀草間迄今包羅萬象的作品,「南瓜」始終是其最獲青睞、經久不衰的視覺意象,貫穿在她各個創作階段以及不同媒材的運用之中,那幾近完美排序的大小波點,不見頓筆的綿延線網、和諧呼應的飽滿色彩,有著中世紀繪畫般的精妙技巧,又包含當代藝術前衛性的精神詰問。然而若回顧其自1987年至1990年期間的創作,便會驚訝於那與眾不同的繽紛色彩、鬼馬精靈的趣味構圖,讓人仿佛跌入愛麗絲的仙境,感受草間藝術奔騰的激情活力,而這種若春天般勃發、若秋收般富足的狀態皆源自1987年,草間再次站上了世界藝術舞臺的中心:先是首次在日本北九洲美術館舉辦個展,隔年,暌違15年後她再度回到紐約國際當代藝術中心(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Contemporary Arts)舉辦個展,再次獲得西方學界的集體關注,此亦促成了在1993年她成為首位以個展形式代表日本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的藝術家。從此拉開了草間經久不衰的藝術熱潮。在那藝術事業奮勇高歌的四年間,曾伴她共渡低潮的「南瓜」,亦展露了此前罕見的流光溢彩,與此後藝術家創作的大量單色南瓜,如《午夜南瓜》(1989年)等,呈現出迥然不同面貌與活力。
今次春拍,我們聚集9件草間不同媒材的經典演繹,其二為完成於1990年,標誌草間「無限網」以及「南瓜」兩大經典題材之作,一展一代前衛女王問鼎藝術之巔的蔚然神采。
浮翠流丹,秋之物語
《南瓜》裡的無為之境
「南瓜外型實在太可愛了......吸引我的是它脂粉未施的大肚子,還有強大的精神安定感。」
——草間彌生
完成於1990年的《南瓜》(拍品編號76)即在此與眾不同的特殊階段中將草間南瓜系列的各個經典元素匯聚一堂,成為同尺幅系列作品中傲視群雄的代表,暗藏極為珍貴的特殊要義。草間以其經典構圖在畫面中央碩呈一顆型態飽滿、艷麗奪目的黃底黑點南瓜,獨特的黑色波卡圓點被精心安排成大小不一的變化排列,通過由大漸小、由小增大的迴圈中,塑造出南瓜的體積感,亦模糊了寫實與抽象的形式邊界。黃色的瓜身繼而持續而向四周擴張,形成若「鱗狀」紋理的無限網結構,藉由紅與黑的對比,烘托中央主體的飽滿造型。而畫面左右兩側的鋸齒圖案,為藝術家80年代南瓜系列構圖中另一經典,朝向畫面內部的齒尖,得以在波點紋理中將觀者的視線匯聚於中心主角,畫面中的波點與鱗狀紋理韻律自由地交替分佈,讓人深刻感受草間對波點和強烈對比色彩的偏執,並感嘆於她對畫面細緻、精準的掌控力。而粗壯的瓜莖垂直向上,賦予畫面一股「縱向」的動勢,與兩側的「橫向」進擊的勢力相抗衡。正是這種內在的張力,使《南瓜》具備了非比尋常的現實意義。
80年代,在日本國內遭受冷遇的草間若將自身投射至南瓜中,兩側醒目、無序的白色波點,與南瓜身上沈穩、有序的黑色波點,形成鮮明對比,以此作為言說自身對於外界勢力的獨特表達——「波點擁有太陽的形狀,這是世界和生活力量的象徵;它也有著月亮的形狀,這意味著寧靜」。此外,在南瓜下方,棕紅色的「鱗狀」紋理如同陷阱遍佈的暗礁,使中央的「獵物」成為眾矢之的,草間在此展現出「無限網」的一種變體,從而巧妙融合了「無限網」與「南瓜」兩個最具個人代表性的系列,以此展現自身真實的創作境遇及其當下面臨的種種衝擊。畫面中央,碩大、敦實的南瓜似乎被歲月磨平了稜角,但粗壯有力的瓜莖卻帶有「沾枯發枝葉,磨鈍起鋒芒」的堅韌,它靜默地回擊著外界的敵意,又以自己的方式感動更多的心靈。正如畫面中「淡然處之」的南瓜一樣,與「鋒芒畢露」相比,草間彌生所嚮往的只是靜謐、堅毅的「一人一世界」,暖暖內含光。
蔓蔓日茂,春之回憶
《新綠》中的進擊之心
在草間彌生極具代表性的「無限網」系列中,與《南瓜》同年完成的《新綠》(拍品編號77)可謂當之無愧的妙品,草間以墨綠色在畫面建立起一個生機盎然的別樣空間,白色的細網如細胞般有序地鋪展開來,好似漫生的藤蔓,以細弱的枝莖形成鋪天蓋地之勢,支撐起一片廣袤的天地。由此看來,《新綠》恰如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早期創作的《開花的蘋果樹》(Pommier en fleurs)、《構成》(Composition)等作,借助圖式的語言傳遞出生命的美感,將躍動的心跡注入簡潔有序的線條之中,使畫面兼具風格派的理性與野獸派的熱忱。但與蒙德里安相比,草間的「無限網」系列帶有鮮明的個人特質,她以重復性的紋理建構起一個神秘的網絡,同時借助局部的細微變化形成一股暗流,展現出熠熠生輝的內在延續性。在《新綠》中,這種網狀紋理在墨綠色的襯托下若令人忘卻空間的現實維度,可跟隨畫家的筆觸蔓延至牆壁、天花板,最後覆蓋整個宇宙,而草間則如同藤蔓的「根基」,始終處於這種強迫性的增生和重復的中心。
由於父輩長期經營種子生意,草間從小便能近距離接觸各類植物,並在幻視和幻聽的影響下對綠植世界留下獨特的視覺印象,而也只有在自然之中,她才能如其自言「忘卻所有事情,專心致志地看著我面前的形象」,從而獲得靈魂的救贖。因此,草間將如種子般的「春之回憶」收入畫中,以網狀結構象徵極富活力的生命本質,甚至演化為彰顯女性權力的「烙印」,借助藝術強大的延續性和創新力,在男性主導的當代藝壇大膽發聲。《新綠》若預示著草間的夢想即將在新世界中展開的過程,她在掙扎中獲得了自主力量的覺醒,最終將內心強大的能量轉化為藝術的果實,在無限延展的時代之網中收獲一片盎然的「新綠」。為此,她將躍動的生命力捕捉入畫,永存在作品編織的未來中,即使周遭的「黑暗」尚未消散、阻礙前行腳步的恐懼依然存在,從作品內部傳遞出的盎然春意依然撼動人心,正如她反覆訴說的:「我希望自己的藝術可以為世人帶來幸福」。
草間的創作是她個人生命的縮影,她從不進行視域宏大、立意高遠的表達,而是建立起一種忠於「自我」的藝術,記錄存於心中的生命流轉、春華秋實。在她特有的精神世界中自在獨行,只因為「這是我的史詩,總括我的一切」。
估價 :
HKD: 1,500,000 – 2,500,000
USD: 193,400 – 322,400
成交價:
HKD: 2,950,000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