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彩 木板
43.5 × 59.5 cm. 17 1/8 × 23 3/8 in.
款識
中信1986(左下)多瑙河的夢 艾中信1986(畫背)
出版
2007年,《艾中信藝術全集》,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北京,第154頁及203頁
來源
現亞洲私人藏家直接購自藝術家本人
附:台灣亞太國際藝術中心開立之藝術家親簽作品證書
情深意篤,秀由自然
中國寫意風景第一人——艾中信
二十世紀中葉,當歐洲油畫的傳統——寫實主義在原生地式微之時,卻在被移植到中國的過程中,受中國畫中「寫意」風格的影響而得以進一步發展。通過東方傳統繪畫強調的「意在筆先」,將西方寫實的「象」——即形體,轉化為精神性的「意」之指代,並經由如書法筆墨般的書寫,開闢出「寫實中的寫意」的獨有風貌,成為上世紀50年代以來第二代中國油畫家共同努力的創造性求索,在這其中含納了艾中信獨到的成果。
作為推動寫實主義的重要先驅,艾中信是中國第二代油畫家的傑出代表。畢業於中央大學的他,先後師從徐悲鴻、吳作人、呂斯百習素描及油畫,並隨黃君璧畫山水、自傅抱石門下研習美術史,得到中西方雙重美學的滋養,在師承徐悲鴻寫實風格的根基上, 吸納吳作人「立足於生活」的藝術主張。早年便認定「為人生而藝術」的道理,摒棄傳統寫實學院派的精謹工細,從德拉克羅瓦(Eugène Delacroix)的浪漫手筆出發,心領神會於印象派新風,如自比利時大家巴斯天(Alfred Bastien)收放有致的情感中獲得啟發。他在寫生過程中敏銳捕捉視覺上一切生動對象,有意識的趨向對中國畫寫意性的探索,落筆洗練單純,形成「意到筆不到」的畫面佳境,被李可染讚為「中國油畫筆墨」。
夢迴經典,初心告白
「信念是鳥,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際,感覺到了光明,唱出了歌。」
——泰戈爾《飛鳥集》
完成於1986年的《多瑙河的夢》即為融艾中信經典語彙的晚年風景代表作,此題材基於藝術家對三十年前首次出國、遊歷東德期間美好時光之追憶。1956年旅德的兩個半月時光,是艾中信一生難忘的藝術之旅,被其視作個人「寫生最勤快、收效最大」的創作圓熟階段,來自官方充裕的繪畫材料,不受干擾的寫生環境,令其身心「自由自在、暢所欲畫」,提升個人風景寫生能力的同時,更在構圖、用色中深化與寫意精神的契合,奠定了日後其風景畫「野逸間透生機,典雅中露天趣」之貌。
藝術家用鬆動的筆觸勾勒夜晚多瑙河畔的迷人月色,構圖樸素卻情深意篤。湛藍靜謐的多瑙河水與隱隱若現的緋霞,通過灰色調的綿延山丘過渡相融,巧妙銜接畫面的前、中、後景,頗有水墨畫墨色五分的意味。前景褐色的沃土,輔以深綠貫穿其中,既刻畫出鬱鬱蔥蔥的自然風貌,又與上方的紫霞、白雲形成強烈的明暗對比,通過不同顏色的調配,形成近看靈動、遠望靜好的視覺意象。與1956年創作的《瓦特堡月夜》對照,《多瑙河的夢》無論是構圖或用色上,更突顯藝術家所追求抒情達意的寫意情懷。而右側一輪皎白圓月,成為畫面唯一的光源,體現了寫實繪畫中通過明暗建構空間的透視技法。而單一光源的運用,源自徐悲鴻於重慶藝專對新生活繪畫「象徵寓於記實」的教學思想,旨在突出「點亮人心」的光照,自50年代後期便成為艾中信風景創作中最經典的構圖要素之一。月光下自由翱翔的白鳥,如同他畫筆下馬克思的一頭白髮、《都江堰》、《登景山》中的白雪,皆寄託著對昔日學藝時光的憧憬,賦予畫面感念世事在流變與不變之間的意蘊,映照此時畫者隨筆飄動的銀髮,無非是他用畫筆留下人生足跡、藝術理想最真摯動人的守望與告白。
估價 :
HKD: 150,000 – 250,000
USD: 19,300 – 32,200
成交價:
HKD: 259,600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