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 | 中國嘉德(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23 春季拍賣 > 中國書畫
觀想-中國書畫四海集珍

248
黃賓虹 (1865-1955)
秋山樓閣圖

手卷 設色紙本、水墨紙本

全卷:約32.5×542 cm. 12 3/4×213 3/8 in. 約15.9平尺 畫:32.5×103 cm. 12 3/4×40 1/2 in. 約3.0平尺 書:約32.5×439 cm. 12 3/4×172 7/8 in. 約12.8平尺

鈐印:黃賓虹、潭上質
出版:
1 .《中國書畫》,第38期,第17-18頁,人民美術出版,1995 年。
2.《黃賓虹精品集》,第162頁,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年。
3.《黃賓虹精品集(第三册)》,第351-352頁,印刷工業出版社,2012年。
4.《黃賓虹畫集(下卷)》第334-335頁,人民美術出版社,2013 年。
5.《虹叟書畫集—紀念黃賓虹誕辰一百五十周年》,第224-225頁,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4年。
6.《嘉德二十年精品錄》,近當代書畫卷一,第381頁,故宮出版社,2014年。
楊福音(1942-)題引首:
黃賓虹山水精品,辛卯(2011年)福音。鈐印:楊。黃賓虹積墨法直接宋人山水,其無皴法或曰反皴法自明代六百年一人而已。辛卯夏日福音並記。鈐印:楊、福音、半新不舊齋。
題跋:
1.王魯湘(1956-)題:此畫無題無款,從筆墨風格判斷,應為公五十歲後所作。公時居滬上,常憶故鄉,曾作潭渡圖。題其上云:我族潭渡之上,襟江枕山,頗饒勝景,高人逸士,寄情繪事。自碧峰公後如鳳六柳谿諸賢,尤其卓卓表著。近今真跡罕覯矣,寫此不禁興懷仰止之誠。乙卯夏日,同年七月又作與二弟仲方,跋云:余村居潭上,距黃嶽百里,而近祖惟貞公築“課耕樓”。自撰聯云:教子遲眠數卷讀殘窗外月,呼童早起一犁耕破隴頭雲。今先人敝盧即其舊址,仲弟讀書耕田里居以為樂。茲秋適值五十初度,率成詩作畫記之。乙卯七月質并題,時客滬豄。吾觀賓翁此作或為滬上懷念故鄉潭渡,而形諸筆墨者也。但細品畫中湖山農田茅舍,尤其是畫首之堨口、水碓,又疑其所畫或為任耕或言所記之豐謁。光緒廿六年,公感於國事垂危,報國無門,只得從家鄉做起,聞有田數百畝,在歙東數十里,河溪淤塞,墟里無炊煙。惟越楚流民棚居耳。棲止無常,不獲耕種。公憫之,為築堨導流,並邀鄭搢書襄理,昼夜經營,不辭勞動瘁。堨務當年就收到效益,水道流通,加之本年霖雨充足,謁田大稔。公正值盛年,每未黎明,秣馬而興。嘗於星月朦朧中,策馬過橋,行經蔓草寒途之無人跡處,鷙鳥巨獸,聞聲驚躍,馬亦奔逸,疾走曠野。公策馬循行隴畝的英姿,何等豪邁。公舉業既廢,即事墾荒耕田讀書,日對溪山煙靄,時有所悟。且歲必至天都蓮花諸峰,探索邱壑雲煙之趣。辛卯(2011年)夏,魯湘。鈐印:王魯湘印
2.郎紹君(1939-)題:此圖無款識。惟鈐黃賓虹潭上質二小印。曾收入一九九一年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印刷之黃賓虹精品集,並以六頁篇幅加以介紹。該書所收作品絕大多數出自中國美術館及各地重要博物院館。僅數件未私人藏。此為一也。余曾請教中秀兄此私人為誰?答曰:據傳為黃氏家屬。此圖為不多見之橫卷,以平遠之勢展開,視為湖岸坡樹。有廡廊掩映,繼而是起伏的岡巒,浮動的煙嵐,近景為湖面與島,島上有小路,通向樹木圍繞的農捨。捨前是開闊的場院,捨旁有圓形的稻草垛。儼然是一桃花源式的幽居之地。一九二四年,賓翁曾在安徽貴池風景佳處置地築屋,並於當年秋攜家遷入。欲過耕讀可樂的隱居生活。但一場大水,沖了他的歸隱之夢。無奈之下又返回上海求職。但他的歸隱之思並沒減滅。不過只能寄情於詩畫罷了。此圖可名之曰「湖山幽居」。正是畫家營造的歸隱想像。
此圖在畫法風格上以淡墨擦染為主。與突出勾勒點畫的作品不同。此畫搭配以勾染赭石,淡渲石綠花青,突顯丘壑之塊面性結構,而不是常見的以勾點疊積為特點的突出用筆的線性結構。與此相應,其用筆處相對柔潤而澀,而非剛勁多波折的意味。賓翁山水歷經演變,即同一階段亦有不盡相同之手法與面貌。或者渾厚,或者淡雅,或者重勾點,或者重潑染,或者秀潤,或者枯渴,或者粗放或者相對工細。然其筆路格致氣息又一脈相承相通。余看此圖,初則無疑,進而近察局部,略有疑惑,再三觀其整體,品其格致氣息,則又不疑矣。辛卯(2011年)六月初一日,郎紹君識於兩顧樓。鈐印:郎紹君印。
後紙:
1. 王中秀(1940-2018) 題:此卷曾刊人民美術出版社之黃賓虹精品集,精品集問世於一九九一年歲秒,較餘執編之黃賓虹畫集早近一年,餘為洽談上海書畫出版社與浙江省博物館合作出版黃賓虹捐贈作品及文獻,於是年初春有杭州之行而彼社同行亦杭州徵集作品與餘擦肩而過,餘此行為打開黃賓虹藝術寶庫之始記憶特深,其有為外人所不盡知者,不必瑣碎述之如下,浙江省博物館時主理黃賓虹紀念室之駱堅群女史電約,與時主持館務之副館長楊陸建先生首次面談。餘即網杭州已暮色合矣,投宿旅捨一家已全滿,怪之曰省府開會之故也。無奈重返車站,與眾遊客被拉至七星橋某小旅店,車站三產也,地偏而捨陋,將就一夜,翌晨打聽往棲霞嶺路線,尚巧穿越鐵路即有公交車往上車,車子穿越林越嶺,一路風景如畫,一宿不寧盡去,與楊館長洽談極為快意,彼談其館被外界視為封鎖黃賓虹資源,實不知館方另有苦衷,有某知名出版社用了不少館裡藏品即不署館方名稱,亦不贈樣書,遑論費用,無過兩支煙功夫,合作意向一拍即合。洽談之順利,一如昨宵之不順,出乎意料,歸滬尚未經旬,駱女史電來告知曰:人民美術出版社一行人亦來館,意欲徵集未問世之黃賓虹作品,意頗驚皇,越日復電曰,彼去矣,未打開那扇門,黃賓虹精品集未能收入。當年未經深度整理之遺作。以此本卷當為編者徵集於此際者,據傳為黃氏家屬提供者,餘未曾去證印者並記此。辛卯(2011年)夏,王中秀跋於滬上夢蝶苑。鈐印:秀。
2. 楊福音(1942-)題:黃賓虹先生之積墨法直接宋人山水,此法明清龔賢多用之其他少見,又賓虹之無皴法或曰反皴法,元人黃公望山水偶見,賓虹先生乃自明代六百年來之康大成者。辛卯(2011年)夏日大雨,暫歇福音客穗。鈐印:楊、福音
簡介:
楊福音,1942年出生,湖南長沙人。國家一級美術師,曾任廣州書畫研究院副院長,湖南師大美術學院客座教授。現任楊福音藝術館館長。
王中秀,1940年生於山東福山(現煙臺),曾供職於上海書畫出版社,長期從事上海近代美術史料輯佚、考辨,做過大量黃賓虹第一手資料整理、編撰與研究工作,也以書畫為寄,師從胡問遂、黃幻吾,著有《近現代中國金石書畫家潤例》(與人合著)、《黃賓虹年譜長編》、《黃賓虹畫傳》、《黃賓虹文集全編》等。
王魯湘,1956年生於湖南,1978年進湘潭大學中文系,1982年畢業留校,1984年進北京大學研修中國美術史,並獲哲學碩士學位。現為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香港鳳凰衛視高級策劃。歷任鳳凰衛視《縱橫中國》總策劃、《世紀大講堂》主持人、《文化大觀園》總策劃、主持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導,北京鳳凰嶺書院院長。
郎紹君,生於1939年,1961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1981年畢業於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部。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著有《論中國現代美術》、《重建中國精英藝術》、《現代中國畫論集》、《齊白石的世界》、《中國現代美術理論批評文叢·郎紹君卷》等。

浑厚华滋 历久弥新
—黃賓虹晚年精製《秋山樓閣圖》
黃賓虹為山水畫一代宗師,其山水畫的成就得益於對中國傳統山水畫的研究以及他「讀萬卷書」的學識,「行萬裡路」的藝術實踐。黃賓虹說:「治俗之道,在於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讀書多則積理富、氣質換,遊歷廣則眼界明、胸襟廣,俗病可除也。」黃賓虹也是早學晩熟的山水畫大家。50歲之前,他臨古求法,由明入手,直追北宋,打下了深厚的筆墨基礎。50至75歲之間,師法造化,遍歷名山大川。75歲以後,山水畫呈現出另一新貌,尤其是在80歲以後,所畫作品,興會淋灕,渾厚華滋。該卷《秋山樓閣圖》正是賓老晚年筆墨臻於化境之作,徹底打破了傳統山水畫的藩籬,開創了自己的山水面貌。他把胸中丘壑與積澱數十年的筆墨工夫融為一體,潑墨、積墨、宿墨、破墨互用,蒼老生辣,山川奧境奇辟,面邈幽深,而自有一種點染自然、風骨超邁之致。作為典型的賓老晚年的面目,該幅畫體現出畫家對章法上開合虛白的妙用。山頂上方的巧妙留白、山間的煙雲,林密處的斑駁光感,使整體畫面通透而靈動,達到「實中求虛,虛中求氣,節節有呼吸」的境界。構圖上上密下疏,近景屋舍、樹木、平坡,以淡墨和石綠、赭石點染;中景山石樹木,以積墨與漬墨法層層點染,整幅畫在墨破色與色破墨間渾然一體,和諧統一。
用色方面,唐宋青綠山水經元代趙孟頫、明代董其昌以文人寫意畫體制將其轉換為寫意語彙後,和原來青綠畫法有了很大不同,從以赭石打底再著石色,向以墨打底、墨色相融轉化,成為寫意青綠畫法,是一種在青綠中求墨色、在墨色中求「五彩」的新畫法,主要是求得石青、石綠和墨色的對比和渾融,給筆墨增加一分雅麗之氣。在此卷中,我們看到在許多淡墨處,青綠色和墨色渾合一氣,墨淡而厚,色輕而重,層次多變,耐人品味。此卷將赭石、石青、石綠點染於水墨之中,墨與色相融相襯,秀潤天成。
中國畫的表現形式有許多獨到之處,如:扇面、長屏與手卷等。扇面的特異形狀暫不說它,就說長屏與手卷,那種縱與橫的上下左右延展,正是人文心理空間的「周流六虛」 之概,「放之則彌漫六合,退之則收藏之密」,用「遊心」而盡攬山川萬物的獨特視覺創造。董思翁所謂:「宇宙在乎手,眼前無非生機」。中國畫家自古以來便擅長作屏卷,在狹長的天地中馳騁才思。因為屏卷的視域有特殊性,所以屏卷的創作較難,許多畫家對此也望而生畏,不敢採用此一形式,就是一些現在大家亦不例外。在現代畫史中,對傳統研究有素的畫家則皆有長卷之作,如溥儒、張大千、陸儼少、謝稚柳、吳湖帆、黃賓虹等,皆不乏長卷之佳制。而上述諸家,前五位皆有精潔修能之長,或淡雅、或富麗、或精緻、或秀媚、或溫婉,極盡風致之美,獨黃賓虹,以粗服亂頭之筆墨,作蒼蒼莽莽之峰巒,渾厚華滋,戛戛獨造,所求在古樸自然,不落雕飾習氣,境界尤高,創制尤難。此《秋山樓閣圖》總卷長5米多,賓老所繪畫面長103釐米,實難得。本幅手卷是黃賓虹先生對自己傳統山水畫研究和創作的一次理論性總結。既可從中一窺黃賓虹的藝術面貌,也可以看出黃賓虹對於墨法的運用已經進入化境,墨法更加豐富多變,畫面反而呈現出清淡之意,這是黃賓虹晚年佳作的一個重要特徵。此作所繪故鄉山水,表現的即是高人逸士寄情繪事之潭渡村一帶景色。畫前有楊福音題引首「黃賓虹山水精品」,並記「黃賓虹積墨法直接宋人山水,其無皴法或曰反皴法自明代六百年一人而已」。又有王魯湘和郎紹君、王中秀題跋,概括提煉黃賓虹的山水畫用筆和用墨特色。
歷代畫手長於模仿者多,畫上難免有一種「畫譜氣」,畫面無新面貌;而晚近之不事模仿者,畫景而弊於塞實,多再現而乏意味,求景致而失畫意。賓翁之獨到正在能寫生而複寫意,寫實而複寫趣,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長卷有如交響樂章,其起承轉合,回護跌宕,美感在曲折掩映,攝景如鏡頭「全方位」,而其表現則在於畫家心思之「取景由人,取景不由人」(黃賓虹語),虛虛實實,疏疏密密,開開合合,然後意味悠長,令人意遠,超拔塵俗而胸襟滌蕩矣。
賓翁一生汲古造新,探訪宋元,擬古而不落窠臼,自出機抒,是為方家大宗。此卷擬宋人意,山重水複,構勢滿密,黢黑華潤如行夜山,至明清如柴丈人、釋石溪、吳漁山諸賢所取法要,皆以筆蒼墨潤,不蹈纖巧之習,成就大方家數。展卷觀此作,點畫披離、墨滲漬化,坡石樹屋欹側欲摧,但又似被一種神秘鬱勃的內力牢牢吸引。構築這種矛盾極限中的大平衡,是賓翁晚年大心力、大腕力的結晶。其落筆如重錘,尤其最後一遍之焦墨點苔,如斬釘截鐵般砸向畫面,無論氣勢亦或質感都給人前所未有的聲色激蕩及心靈震撼。畫中樹木、山石先用淡墨勾染,中鋒出筆,再反復皴擦,柔韌剛勁,線條之間施加形態各異的苔點,使色墨融於波磔的點線之中。山石、樹木局部以淺絳提亮,呈現「丹青隱墨、墨隱丹青」的效果。

估價 :
HKD: 3,000,000-5,000,000
USD: 382,200-636,900

成交價:
HKD: 6,936,000

上一件 拍品 248 下一件

免責聲明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Wechat QR Code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