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 | 中國嘉德(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23 秋季拍賣 > 瓷器工藝品
懷瑾握瑜-美國芝加哥亞洲傳統藝術博物館暨美國私人藏玉

631
玉辟邪

8 cm wide

神獸辟邪
這件玉雕辟邪宛若一隻正在行走的活獸。辟邪為白玉質地,全玉多處帶深褐色與赭黃色交錯分佈的玉沁,且有呈散落分佈的雞骨白色沁斑,無瑕處露出潤白玉質。辟邪採用整玉立體圓雕手法琢製,俯視其身形呈橫「S」形,右肩向前,頭轉向右,後身扭向左後。由首至尾,獸脊隱凸,既體現出身型,又富力量感。辟邪頭部較巨,首上獨角貼於頸項,雙耳沖後,雙目圓睜,大口噴張,露出捲曲舌頭,如意形大鼻,鼻孔圓鼓,一副警覺威嚴之態。其身形略顯肥碩,腹部微凸,尾粗且長,尾部分叉內卷,與後肢相抵觸,鏤空成穿。辟邪肩背與前肢交接處,生有雙翅,右翅貼服於右背,左翅微張。辟邪四肢健碩有力,四肢腳趾柔圓,腳掌寬闊,前後交錯觸地,尤其左後肢向後伸出,與其他三肢形成邁進之姿,頗具氣勢,特別是對辟邪的面部神情、扭動身姿、半展雙翅、匍匐之態等的琢刻、表現,將一隻威風神獸的行走姿態淋漓詮釋。
此玉辟邪,整體以減地起陽的浮雕手法雕刻,角、耳、翅等均通過深淺浮雕手法出形,尾部還運用了鏤雕工藝,辟邪之耳、翅、尾等部位,還以陰刻線作出廓,強化造型,脖頸、肩背、尾羽等處,還以陰刻法雕刻出細密排線,以示辟邪毛髮。作品還將俏色工藝巧施於獸首、翅尾、四肢等處,特別是玉沁之深色盡顯蒼勁,與辟邪脖頸、胸腹、尾巴等處的呈柔軟質感形成對比,增加了神獸的「象形」感和真實感。精細的切割、琢磨,使作品充滿「寫實」的意味,尤其對神獸發達的肌肉、合理身形結構等表現,是漢代治玉工匠在表現動物雕塑上的常用手法,注重對所表現物象的形神再現,是一件藝術性極高的玉雕上品。
神獸辟邪,其原型為獅子,似獅而帶翼是其形象的顯著特點,這一造型應是受到了西亞地區文化的影響。辟邪為獨角,也有說法是雙角。獨角後端分兩叉向左右彎曲。辟邪或單只出現,或與天祿成對,具有驅鬼辟邪、象徵吉祥之意。其形象最早出現於漢代,漢晉時期十分流行,唐以後漸少。漢晉時期,既有玉辟邪小件,也有造型更大的石雕辟邪。玉雕辟邪,是漢晉時期玉雕動物中的流行題材,尤其在東漢的玉雕動物中較為常見。因其被賦予驅避邪惡的美好寓意,只有富商貴胄等高級貴族才能享玩。目前所知辟邪最早出現於西漢元帝時期,考古發現了這一時期玉辟邪實物(圖1、圖2)。從藝術造型來看,西漢時期的玉雕辟邪多是匍匐狀(圖3),東漢時期出現了昂首挺胸朝天吼狀的辟邪(圖4),與當時多見的石雕辟邪造型相近(圖5)。漢代玉工琢製動物,無論是自然界真實的動物,還是各類神獸,均善於表現其「活態」,通過對具有動態的姿勢、細微的表情、合理的塑形等,再現動物的栩栩如生之貌,這件玉辟邪就是此類作品的代表之一,充分反映了漢代琢玉的技藝水準。
相似作匍匐狀的玉辟邪,有現藏於咸陽博物館的西漢元帝時期的玉辟邪(圖1、圖2,見《中國出土玉器全集 14 陝西》,科學出版社,2005年,第163-164頁);藏於故宮博物院的漢代玉辟邪(圖3,見《中國傳世玉器全集第2卷》,科學出版社,2010年,第125頁);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院的東漢玉辟邪,已呈站立朝天吼之姿態(圖4,見《中國傳世玉器全集第2卷》,科學出版社,2010年,第124頁)。
來源
香港奉文堂舊藏,購藏於2000年之前
中國嘉德(香港),2016年5月31日拍賣會,拍品編號752

估價 :
HKD: 4,500,000-5,500,000
USD: 576,900-705,100

成交價:
HKD: 16,530,000

上一件 拍品 631 下一件

免責聲明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Wechat QR Code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