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 | 中國嘉德(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23 秋季拍賣 > 瓷器工藝品
懷瑾握瑜-美國芝加哥亞洲傳統藝術博物館暨美國私人藏玉

641
玉駱駝

6.7 cm high

此玉駱駝為整玉圓雕而成,玉質為黃玉,黃中閃白,局部帶赭黃色沁。駱駝為站立狀,其下有呈「亞」字形的片狀玉托底座,系與駱駝一體雕成。駱駝微昂首,雙目略小,口微張露出舌尖,小耳貼頭,頭部鬃毛自後朝前聚攏,整體神情恬靜。駱駝四肢修長,四肢及胸腹之間,以透雕工藝琢成,四肢骨骼結構形象,線條流暢。駝背雙峰呈尖狀、略矮,分別倒向左右兩側,極富真實感;胸腹向兩側闊出,頗顯壯實。駱駝長尾下垂,甩貼於右後肢,其間施以透雕,增添形象與靈動。駱駝整體以光素為主,僅於頭部、駝峰以及尾部等以細密陰刻排線,表現鬃毛。駱駝右耳、身體右側、右側兩肢及尾部有大面積黃沁,被治玉工匠巧作利用,尤其駱駝身體部位的黃沁,黃中還帶有細密的絲狀紋理,恰如駱駝之棕黃色毛髮,盡顯「沙漠之舟」之蒼渾,頗具真實之美。
這件作品整體寫實,玉質瑩潤,拋磨光滑,尤其是駱駝的造型傳神,線條流暢優美,反映了工匠對駱駝氣定神閑的姿態和神情的精准觀察與細緻表現,而駱駝之姿,又富有唐代自信、豪邁的時代氣息,經工匠之手再現於這件駱駝作品之上。天津博物館藏有與此作在形制、造型乃至俏色運用方面均極為相似的唐代黃玉駱駝(圖1)。駱駝腳踏板托(底座)的形制,較早見有西周時期的玉牛犧(圖2)、戰國時期圓雕站立玉馬的帶平托底座形制(圖3),也與漢代的石雕辟邪等大型石雕帶底座的形制相一致,唐代也有類似手法雕刻的麒麟形玉飾(圖4),此外還與魏晉至唐常見帶托板的陶駱駝、陶馬的站立形象的表現形制相似,如唐代三彩釉陶載樂駱駝(圖5)、陶駱駝(圖6)、三彩黑釉陶馬(圖7)等,反映了工匠在表現動物站像時一體雕刻的技術處理手法。

以玉琢刻駱駝早在漢代就已出現,這反映了自漢代以來,在絲綢之路的影響下,誕生的「駱駝」這一特殊動物題材,也是對絲路文化交流互鑒的物證,尤其到唐代,表現駱駝的各類藝術形式及作品更為多見,尤以陶駱駝為多。值得注意的是,歷史上出現的玉雕駱駝,多見橫臥之姿,如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的漢代玉駱駝(圖8)、現藏故宮博物院的宋代黃玉駱駝(圖9),乃至到明代的玉駱駝,也都以直身趴臥、回首曲身趴臥的造型為主。這件唐代的玉駱駝則一改常態,取站姿雕刻駱駝,與同時代三彩駱駝的形制一致,較為罕見。相比臥姿,表現四肢觸底的站姿更考驗工匠的琢玉技術,尤其是對駝身以下四肢之間的透雕工藝。由於站姿駱駝下部需「掏空」,對於講究量料取材的治玉工藝,與其掏挖玉料不如「隨形就勢」,這或許是站姿駱駝少於臥姿駱駝的一個原因。此外,此作對駱駝站立姿態、前後駝峰形態、駱駝口部微微吐舌的狀態等細節的表現,可知唐人對駱駝的熟知程度,在這一背景下,工匠才有可能忠實而自然地描繪它們,琢製出形神兼備的非漢地物產的駱駝。這件玉雕駱駝在一定程度上,恰是唐代治玉工匠表現駱駝題材技藝走向成熟的反映。
此外,唐代絲綢之路的暢通,使得來自西域的和田玉料進入內地,這件玉駱駝擺件用料,即為和田黃玉,因黃玉產量極少,而更添作品的貴重之氣。對於黃玉的品評,古人多有認為其在白玉之上者,如《格古要論》提到「黃玉如粟者為貴,謂之甘黃,玉焦黃者次之」,高濂也認為「玉以甘黃為上,羊脂次之」,甘黃即形容玉色如蒸熟的板栗色澤。此玉駱駝,其發色近於「甘黃」,其帶有赭黃色沁,更添玉性熟殼之美,整玉被精細拋磨,黃潤而具瑩透之感,更顯和田玉石之材美,再配以工匠的精工、巧藝,使得此作堪稱技藝雙絕的典範,為難得一見的唐代玉擺件之逸品。
來源
紐約Tonying & Co.1946年2月15日
史蒂芬•瓊肯三世舊藏
紐約佳士得,2021年3月18日拍賣會,拍品編號620

估價 :
HKD: 2,200,000-2,800,000
USD: 282,100-359,000

成交價:
HKD: 5,400,000

上一件 拍品 641 下一件

免責聲明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Wechat QR Code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