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 | 中國嘉德(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23 秋季拍賣 > 瓷器工藝品
映水藏山-宮廷藝術與尚古美學

235
清乾隆
銅雙龍趕珠紋五供一組

The candlestick: each, 49cm (19 1/4 in) high The vase: each, 45 cm (17 3/4 in) high The incense burner with cover: 47 cm (18 1/2 in) high

「大清乾隆年造」六字楷書橫款

敬天法祖 乾清供奉——清乾隆銅雙龍趕珠紋五供
清代宮中歷來重視禮佛之事,大小佛堂遍布紫禁城各個角落,皇室當然也會像普通百姓一樣有各種節令慶賀、生辰祭日祝禱、天地神靈祈福、佛道神仙信奉,而且絲毫不敢怠慢甚至更為講究。這從大大小小的供奉場所陳設的大量供器足可以見的,它們種類豐富、工藝精湛、用材考究、裝飾奢華,體現著皇家虔誠的宗教信仰和特有的宮廷審美意趣。
今秋中國嘉德香港呈現一組難得的乾隆時期供養法器,包括銅朝冠耳爐一件、銅瓶兩件、銅燭台兩件。五件法器歷史上稱為「五供」,又名「五供養」、「五具足」、「五供一堂」,皆以精銅為材,鑄造精良,彰顯乾隆製器的雍容繁復,無論其形制,或是工藝均可稱為乾隆時期銅器鑄造的至臻佳作。
「五供」源自漢朝時候的「五祭」,漢代蔡邕所著的《獨斷》卷下中提道:「正月上丁,祠南郊禮畢,次北郊、明堂、高祖廟、世祖廟,謂之五供。五供畢,以次上陵也。」唐宋時期供器有碗、盤、瓶等,並沒有固定的形式,至元代出現香爐、花瓶的組合,逐漸花瓶、香爐、燭台被稱為「三具足」。至明代,五供成為定制,由一個香爐(或鼎)、一對燭台(或豆)和一對花觚(或花瓶、壺)組成。香爐居中間擺放,花瓶和燭台在兩側,依次對稱排列。以五供供奉神明,意旨得到光明、清淨。
香是信使,以香爐擺放中間,誠心可達神前,又名「信香」。此處五供之香爐為朝冠耳爐,彰顯皇家威嚴。由器蓋和爐身兩部分組成。蓋設束腰仰覆蓮花座式寶珠鈕,蓋面鏤空西番蓮纏枝紋環繞團壽紋,線條連綿,舒捲流暢。直口平沿,束直頸,鼓腹下收,弧腹深膛,下承三獸足。肩部如意雲紋規整有序,朝冠雙耳挺拔向上、婉轉有力,外側再以游龍紋為飾。爐身圓弧飽滿,以雙龍趕珠紋為主體紋飾,其間祥雲滾動,蒼龍鬚發飛揚、身軀輾轉騰挪、回旋向上,五爪張弩遒勁,俯首下探,氣勢雄渾,大有氣奪千里之勢。足部獸首深目高眉,寬鼻闊口,獠牙外露,古拙沈穩。口沿正中鑄刻「大清乾隆年造」六字單行楷書橫款。
兩個燭台分別放於香爐兩側,焚香燃燭,以示光明。其上、中、下三層由蠟扦、大小兩個撇口淺盤、立柱、高足組合而成,亦以雙龍戲珠圖案為主體紋飾,龍紋穿梭於煙霧繚繞的雲層中,造型生動,遒勁有力。用於盛放蠟油的托盤,內堂深廣平滑,打磨細緻。足牆正面鑄刻「大清乾隆年造」六字單行楷書橫款。
蠟台的兩側再放花瓶,花代表芳香清潔。此對銅瓶作高盤口,束頸,溜肩,圓弧腹,肩飾對稱螭龍銜環耳,底承高圈足。頸部以凸起弦紋分隔三層裝飾紋飾,溜肩設連續如意雲紋,脛部設蓮瓣紋。盤口、頸部、足牆皆作雙龍戲珠紋襯托腹部雲龍紋主體紋飾,五爪雙龍自下而上穿梭於祥雲之間,追趕火珠,雙龍蒼勁,氣勢撼人。足牆正面鑄刻「大清乾隆年造」六字單行楷書橫款。
整套五供鑄造精研,紋飾繁復細密,燒古銅色,造型古雅大方。《清宮活計檔》中關於此類器物的記載,如乾隆二十四年二月:「初八日,郎中白世秀員外郎金輝來說太監胡世傑交:銅燒古朝冠耳爐一件,傳旨著配花瓶蠟扦,欽此。於四月初三日,員外郎金輝將銅燒古朝冠爐一件配得花瓶蠟扦一份,持進交太監胡世傑,呈進訖。」乾隆三十七年:「二十四日,庫掌五德筆帖式福慶來說,搃管李裕交:銅燒古朝冠耳爐二件(隨銅香烤安估宮),傳旨著另燒古,欽此。」另外,清宮中后妃進行佛教祭拜儀式的重要場所慈寧寺咸若館(圖一)陳設此類一組五供陳設,紋飾簡潔,相比之下,此套紋飾工藝更加繁復精美,五爪蒼龍盡顯皇家用器的莊嚴與尊貴,非一般妃嬪所用,更見規格品級。
另外同類者,如香港蘇富比,2008年4月11日,編號2826一套清乾隆御製銅鑄刻「二龍爭珠」圖五供(圖二),與本組形制、工藝如出一轍,應為同一時期乾隆宮廷造辦處為宮中供奉所訂製,或作為呈現皇帝的貢物,以22,727,500港幣易主,可茲參照。
清代康雍乾太平盛世,經濟富庶、社會繁華、文化興盛,尤其高宗乾隆時期集清代之大成,他學識淵博,詩文兼長,以「敬天法祖、勤政親賢」為聖訓,成就了文治武功的鼎盛時代。所謂「敬天法祖」一方面體現在他虔誠的宗教信仰,拈香、誦經可以說是高宗乾隆皇帝日常的功課,除了延續傳統的薩滿教之外,更是精研藏傳佛教(圖三),同時沒有摒棄道教(圖四)、漢地佛教,對各種祭祀供奉極為重視,坤寧宮、養心殿、中正殿、儲秀宮、慈寧宮、圓明園內均設有乾隆專用的禮拜佛堂。
乾隆時期造辦處設有鑄爐處與銅鋄作,曾經製作了大量供奉銅器,作為宮廷御用或者頒賜寺廟,這些作品形制眾多,設計鑄造不記工本,耗時幾個月甚至幾年,在銅器製造史上堪稱空前絕後的盛世工程。如今故宮博物院所見御花園天一門前「大清乾隆拾年造」款銅燒古鼎(圖五)、寶華殿外的銅燒古大爐(圖六)、雍和宮的銅燒古大鼎等鑄造、鏨刻、燒古工藝與此次所見五供可謂異曲同工。
根據活計檔記載,此種銅器用撥蠟法鑄造成型。「撥蠟」是傳統熔模鑄造法失蠟法的一種,其過程先製作型芯,將蠟片直接黏附在型芯上,捏出器物的大體形狀後仔細撥出各部位的形狀和花紋,再在蠟模上塗泥料,之後化掉蠟模,往空腔中澆注銅液而成。明清時期,撥蠟法普遍用於製作佛像、鐘鼎、動物造型等複雜鑄件。乾隆時期這種鑄造技藝已達爐火純青,鑄造成型後又有剔鑿、銼刮、嵌補、打磨等修整工藝,以及鏨刻、鏤空、燒古、鍍金等裝飾工藝,能夠呈現各種複雜的造型,而且形制規範,端莊精緻。這當然與乾隆皇帝對宮廷用器向來要求嚴苛,甚至親自督導,力求精益求精有關。此套五供所用銅當為專門為宮廷所煉製的合金銅,內含諸多貴重金屬,與故宮、頤和園陳列的銅鶴等所用銅相同,再由造辦處燒古匠用木炭將慢慢煨燒而成,燒古銅色寶光內涵,珠光外顯,襯托宮廷供器的不凡氣勢。
此外,清高宗乾隆皇帝繼承了宋明以來文人好古的傳統,他在詩文集曾多次題寫:「玩物仍存師古情」,「事不師古說聞匪」,「求師述古風」……又命內廷刊印《西清古鑒》、《西清續鑒》、《寧壽鑒古》等書,所著鐘鼎彝器,於各工藝門類皆有體現,如仿商周鼎彝、秦石鼓、漢博山爐、蠶紋璧,仿汝、哥等宋代官窯、永宣青花、成化鬥彩等等。歸納起來,乾隆仿古主要有三種形式,一是仿原器,造型紋飾均按照青銅器仿制;二是仿其形,只是類比青銅器的外形,再綜合運用浮雕、鏤雕或鑲嵌等技法,器型或大或小,紋飾變化豐富,古代紋飾和乾隆朝紋飾並用,體現了仿古而不泥古的創新精神;三是仿其紋飾,以乾隆朝的器型添加古代的紋飾,如饕餮紋、蟬紋、夔紋、回紋等,有的還借鑒青銅器紋樣加以演化,將其改為適合自身材質雕刻的紋飾,將造型美與裝飾美融為一體。此五供當屬第二類,形制有商周青銅器的特徵,仿古而不泥古,以蒼勁威武的五爪龍紋襯托出皇家無上皇權。
所謂「先王之盛德在於禮樂,文士之精神存於翰墨,玩禮樂之器可以進德,玩墨跡舊刻可以精藝,居今之世,可與古人相見。」(明董其昌《骨董十三說》)整套五供鑄造精湛,繁復恢宏的紋飾與莊嚴飽滿形制完美融合,不僅僅給我們視覺的震撼,更為難得是成套存世,格物致知,為我們呈現乾隆時期悠遠的宗教禮儀與信仰。
來源:
香港士紳家族珍藏。其家族在香港數代經營進出口貿易與糧油食品行業,其藝術品珍藏於1950-1960年代陸續購入。

估價 :
HKD: 4,800,000 - 5,200,000
USD: 615,400 - 666,700

成交價:
HKD: --

上一件 拍品 235 下一件

免責聲明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Wechat QR Code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