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雕 版數:15/20
47.8 × 36.3 × 36.4 cm.18 7/8 × 14 1/4 × 14 3/8 in.
款識
朱銘 91 15-20(左側底部)
來源
亞洲私人收藏
附:財團法人朱銘文教基金會開立之作品鑑定報告書
落刻天地,神定乾坤
90年代多元磅礴的太極世界
「朱銘的成就,遠不只在於他作品所呈現的懾人力量和美感,重要的是,他睿智地發現自身的文化傳統,成為他創造一種獨有語言的源泉,而這語言,是中國的,更是當代藝術的意義所在。」
——牛津大學藝術史教授蘇立文(Michael Sullivan)
1970年代中期,在跟隨導師楊英風學習雕塑近六年後,身材清瘦的朱銘在其鼓勵下開始學習太極拳法以增強體魄。藉由自身練習太極招式的感悟,加之逐步深化的雕刻功底,朱銘開始思考以太極創造藝術的共通所在。在1976年首次個展中,一樽名為《功夫》的木雕首呈,此孕育了「太極系列」的發端。經過多年的演練和思考,朱銘對太極精神有了更為深刻體會和感悟,逐漸認識到太極所蘊含之「陰陽」、「造形」、「連貫的氣」、「整體一元」等哲理內涵,令其揚名世界的「太極系列」自此誕生。此後的80年代,他從太極經典非凡的單一招式,發展到雙人間展現對立與平衡的對打,並在90年代創造出合抱化一的「拱門」,持續拓展太極系列的語彙。他並跳脫木料之媒材,將太極的精神和韻律,不自限地融會於青銅、石雕、不鏽鋼等多樣化的材料之中。藉由多元而磅礴的太極系列,朱銘打通了東西方雕塑藝術的橋樑,以「太極」主題的創作亦在此後於紐約漢查森雕塑公園、香港交易廣場、英國約克夏雕塑公園、日本箱根雕刻之森美術館、巴黎凡登廣場的朱銘個展中展出,形製巨大自信的創作,氣韻磅礴,嘆為觀止,令90年代儼然成為朱銘事業和創作的黃金時期,奠定其「東方藝術大師」的超絕地位。
是次呈現朱銘90年代太極系列巔峰期的三件經典代表《太極系列——大鵬展翅》(拍品編號26)、《太極系列——轉身踢腿》(拍品編號28)、《太極系列——拱門》(拍品編號27),貴為難得地匯聚他在銅雕、石雕和木雕三種材質上所創造的精彩演繹,依循不同表面肌理的紋路和能量,闡述朱銘通向「人與自然之結合」的最高境界。
天圓地方,沉穩現勁骨
拍賣史上珍罕最大太極石雕之作現身
「朱銘在三度空間中以線條、形式,解決銅雕向來存在的笨重感問題,熟練地呈現太極的律動,使中國武術藝術的不安定狀態取得和諧、平衡。朱銘的『太極旋踢』和『太極對招』似乎重現了希臘雕像的神奇發現,大塊量體中竟然隱藏著矯捷的形式。」
——法國藝評家夏綠莫(Jean-Luc Chalumeau)
宋代太極大家張三豐曾說:「所有動作,內力皆源於雙足,乃及雙股,經腰控制,再從指頭放出,由足至腳至腰至指,最重要的是連貫性。」在朱銘的單招太極作品中,「轉身踢腿」一式十分經典,此招注重將身、法、步的平衡性貫通一體,藉由足、腿的敦實,以轉身的動態帶出踢腿發力的瞬間,正深刻蘊含張氏所述的武學之理。
是次上拍的《轉身踢腿》,特殊而罕見地以整塊大石雕打造,透過幾何形態的量感和動作的不疾不徐,高度融合了「沉穩和勁健」這一對相反的元素,如同藝評家夏綠莫所言,在看似沉重的大體塊中,隱含著矯捷的形式。而在過去逾三十年拍賣市場所見不逾50件的朱銘石雕作品中,是次呈現的《轉身踢腿》為當中體積最大者。因石雕本身沉重,鑿刻需花費大量精力,故而朱銘鮮少刻製石雕,每每創作,則必先精心構思,方落刻其中。
此件石雕作品極為精妙地將「天圓地方」的構思融入於媒材之中,以一種靈動而充滿量感的抽象之美,呈現出猶如現代立體主義的幾何精神。作品若自後側觀之,可見人物通身圓滑溫潤,彷彿一塊正待開鑿的原石,自天然的粗礪中閃現著細密的礦物質感,似可包容萬物。而若行至正前,作品則大面積地為周正的方形所取代,如其頭部方正,左臂通直,以端正的長方體塊作出太極中的「前攬」一式,其右膝並隨之前曲,形成如平台般紮實穩重的下盤,大量的塊狀體積前後交錯,在縱直線上更似連為一體,展現著不動如峰、穩如泰山的磅礴。而隨著人物身姿向一側傾斜,動態的速度感亦隨之湧現,但見人物外展的左腿自側彎踢出,帶著一抹弓形的弧度,越往下,則越見足尖的銳利,右臂隨之下垂,以助落地生根的穩勢。在速度感和力量感的平衡中,以方圓之美,恰如其分地編組了進攻和防守的兩相權宜,使得重如泰山、疾如勁風兩種截然不同的面貌,皆定格在了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瞬時爆發力之中,動與靜的結合高度調和了肢體間的相對平衡,對於太極在沉穩與勁健間的齊頭並進作出了最佳的詮釋。
張力非凡,大顯神通
卓爾不群的《大鵬展翅》
「氣韻生動的作品,每一塊肌理的流動,都依循著作品內在活力與動感的需要,而呈現出整體造型上最合理、自然的律動,這就是『以裡達表』傳導出生命力的訊息。成功的作品絕不是任意加一塊或減一塊所能造就,它有一個接近本能、獨立單一的生命條件,這才是自然天成。」
——朱銘
有異於《轉身踢腿》敦厚穩重的泰斗之姿,此件《大鵬展翅》如現一仙氣飄飄、身姿硬朗的道家中人,朱銘將人物形體濃縮至精瘦簡勁,以多方塊面分割出多重空間的律動性與生命力,為觀眾帶來另一精彩的經典太極招式——金雞獨立。
而為展現此招式結構勻稱、動靜相隨的特點,「平衡」的張力感成為朱銘此作的靈魂所在。作品極為精妙地捕捉了起勢的攻擊性瞬間,在三維的橫縱軸上均勻展現身體的四肢,藉此「以裡達表」,傳導出生命力的訊息:自橫軸上,其雙臂同時完全伸展而上揚,形成大鵬展翅、日行萬里的豪邁姿態,正待大顯神通;在縱直線上,他以單足穩扎底面,身體重心保持中正穩定,進一步平衡了雙手的外張,形成一個牢牢的十字,突顯著身、手、足的非凡張力;同時,其右腿突破了橫縱平面的束縛,向前高踢,將積蓄的力量全然迸發,腳尖更如同上揚的刀鋒,展現勢不可擋的速度感,在足起飛落中,個體的能量在瞬間釋放。為配合人物的矯健身姿,朱銘並以利落而流暢的刀斧之力,塑造出圓滑的銅塊切面,繁複的皮肉之相層層褪去,只餘最為精煉的身骨,令每一處弧度、每一道彎折,皆湧現出卓爾不群的傲然氣度。在不同的視角下,作品清晰展現出動靜合一、流轉不息的太極思想,在如行雲流水的雕刻中,以「裡」之氣,置換於「表」之力,更自「表」之相,返還於「裡」之質,見證了朱銘太極雕塑語言的高度成熟。
環抱天地,融精神的共相
走向《拱門》生生不息的大境
「太極教人順應自然,浮沉大化之中,不喜亦不懼。朱銘所雕刻的太極並無個別相,它們代表的乃是形而上的力量、精神的共相。」
——漢雅軒負責人張頌仁
走過二十年來太極系列的多元深研,對90年代的朱銘而言,太極已不再單單是為展現個人或雙人的力量,而是蘊含著可育人與天地共生的「精神大相」。朱銘如是詮釋:「以前的推手,兩個個體間還有間距,而現在,我讓雙手連接起來,一連接,氣的流動、肌肉的牽動,就相互貫通、活絡,合為一體,轉化成拱門的造型。」為深化相生相長的太極思想,他將建築學中的拱門造型引入,透過陰陽互生、前後貫通的空間造型,將太極拳法你來我往、氣息流動連通一體的形式,化為「合抱為一」的主體。正如美術史教授蕭瓊瑞之言:「太極系列,從初期較偏向『形』象模擬的嘗試,走過力道外顯的『意』象表現,在廿世紀之末的九〇年代,以『拱門』系列的作品,回歸太極無形、流轉不息的精義『神』韻。」因此,「太極拱門」足可稱得上是朱銘太極系列臻入化境的集大成之作。
而是次上拍的以藝術家經典木刻形式而做的《拱門》,便可謂以「人與自然之融合」創「天人合一」之境的高度代表。作品充分以木材的絲狀紋理,將氣的流動感貫通其中,獨屬木刻的方正體塊和律動線條造就了作品剛柔並濟的特質,當中人物採取大幅度的後仰式構型,身軀柔韌伸展,雙臂、雙足緊連而中部留空,形成上下一體、張弛有度的節奏感。一人因地制宜,撐地起勢,以拱形推掌擊出,一人穩中求進,以手擋格,足部發力,取攻防進退之平衡,形成互相牽制、一剛一柔的高度韻律感。拱門的生動造型將虛實互轉、並濟互生的太極之理高度概括,武者看似對招,卻在以合抱之姿傳遞能量之循環往復,如同太極陰陽兩儀之生生不息。作品緊密的木質感與人物間脈脈相通的形體關聯完美調和,準確捕捉了具象中現抽象的藝術特質,使木材的原始性、力量感和流暢度,在實體的空間中發展出精神的共相。
此外,作為朱銘太極系列中兼具當代雕塑美學和東方哲思的作品,《拱門》亦為多間高等學府列為永久收藏。如香港中文大學的「仲門」、英國劍橋大學的「健康之門」、以及在英國牛津大學阿什莫林博物館中與亨利・摩爾之作並置的拱門,皆足以證實這一抽象太極之作的美學價值。是次呈現的《拱門》為適合案台收藏之作,形製精妙、張力十足,材質本身自然的絲絲木紋亦呈現綿綿不息的內在力量,若置於室內案台,則可觀乎太極氣韻及木雕的美學內蘊,實屬精品!
估價 :
HKD 350,000 – 450,000
USD 44,900 – 57,700
成交價:
HKD: --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