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 | 中國嘉德(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14 Spring Auctions (Testing)
Radiant Ancient Glorious Bronze - Collectin from Muwen Tang

209
清康熙
外胭脂水內粉彩瓜果馬蹄杯一對

Each, 8.3 cm (3 1/4 in) diam.

「大清康熙年製」六字二行楷書款
來源:
香港蘇富比1977年11月29日,拍品編號155
趙從衍舊藏
香港蘇富比,1986年11月18日,拍品編號131
香港著名企業家、資深收藏家呂國文珍藏。本拍品直接徵集自呂國文先生,先生1986年購自香港蘇富比趙從衍專場,深藏近四十載,首次在市場露面。
出版:
《呂國文藏珍集》,呂國文,中國編譯印務有限公司,1989年,頁141,圖110
參閱:
《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倫敦,1994-2010年,卷4,編號1825

本拍品來源顯赫,原為香港著名收藏家趙從衍先生之舊藏,1986年11月18日於香港蘇富比「趙從衍家族珍藏」專拍中拍出,編號131,流傳有序,如今船王舊藏已是一器難求,珍罕程度可見一斑。前英國蘇富比主席James Stourton,曾出版過《Great Collectors of Our Time》一書。書中集結了戰後全球百位收藏家名單,其中僅有3位華人入圍,分別是著名收藏家仇炎之、曹興誠以及香港船王趙從衍。趙從衍先生不僅是成功的商人,也是香港著名收藏家、華光草堂主人,藏品以瓷器為主,收藏精罕,氣派非凡,規模不亞於博物館級別。先生不單藏品豐富,且富於研究,不遺餘力地探索收藏之路,對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推廣起到了深遠的影響。

成對,敞口,斜壁,深腹,圈足。外施胭脂紅釉。內施白釉,杯心粉彩繪蓮子、葡萄、香瓜、瓜子等瑞果。底施白釉,青花雙圈內書「大清康熙年製」楷書款。
胭脂紅釉是康熙時的創新品種。本拍品外壁的胭脂紅釉明淨豔麗,嬌嫩欲滴,充分顯示了胭脂紅釉的亮麗風采,甚為珍貴。
此器內底心粉彩繪的水果籽實,極具心思,寓意吉祥。碗內的瓜子和蓮子,前者寓意多子多孫,後者則取其諧音「連生貴子」;葡萄和瓜均衍生蔓藤甚多,一串串,大瓜小瓜連綿不斷,像瓜瓞的歲歲相繼一樣,為祝頌子孫昌盛之辭。

香港資深收藏家著名企業家珍藏
拍品編號939-940為香港資深收藏家著名企業家珍藏,藏家上世紀80年代購自香港蘇富比,深藏近四十載,首次在市場露面。
揉金為粉 瑞果爭妍
清康熙
外胭脂水內粉彩瓜果馬蹄杯一對
據文獻記載,胭脂紅由荷蘭人卡西亞所發明,約於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從西洋傳入景德鎮,後被稱為「洋紅」①。又因這種紅釉頗如婦女化妝用的胭脂之色,故又名「胭脂紅」。它是以金作為著色劑,在爐中經800℃左右焙燒而製得的低溫紅釉,也名「金紅」,最初在琺瑯彩瓷中始見應用,至雍正時成為名貴的色釉,這種紅釉釉汁細膩、釉色勻淨明艷,色調鮮麗嫵媚、嬌嫩欲滴。胭脂紅釉的呈色有深、淺之分,深者稱「胭脂紫」,淺者稱「胭脂水」,比胭脂水更淺淡者稱「淡粉紅」。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胭脂紅釉碗,底青花書「又辛丑年製」,即1721年,載錄於《明成化瓷器特展》,1977年,圖版150。另外大英博物館及倫敦大維德藝術基金會各收藏一件外胭脂紅釉杯(附圖1)和盤,內壁飾粉彩花果紋,底亦書「又辛丑年製」,更可印證此類胭脂水釉杯,應為康熙晚期御窯成熟時期作品。
雍正六年七月,怡親王要栢唐阿、宋七格實驗燒煉各色琺瑯料,同時,宋七格也去玻璃廠協燒彩色玻璃,但紅色畫琺瑯料的製程較特殊,獨立於宋七格負責的三十六樣畫琺瑯料之外。雍正六年九月《各作成做活計清檔》中載:「初二日,首領太監吳書來説,奉怡親王諭:今配燒法瑯用的紅料將玻璃作的栢唐阿著吳書挑選二名學配紅料,遵此」(附圖2)。從上述史料可知康雍時期清宮琺瑯彩瓷很有可能使用自製的金紅彩料。
清宮造辦處檔案中時常稱此類胭脂紅器為「琺瑯紅磁」、「法琅霽紅」或「琺瑯胭脂釉」,雍正二年四月,《各作成做活計清檔》中載:「初二日太監劉玉交:……琺瑯霽紅有圓光團花鐘二件,……傳旨配匣,欽此。」②其中所述「琺瑯霽紅鐘」應為現兩岸故宮博物院藏「胭脂紅地琺瑯彩開光皮毬花卉紋碗」③,更為印證此種胭脂紅釉在當時應稱為「琺瑯霽紅釉」。另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有一對清乾隆時期琺瑯彩紅地剔花團螭碗(附圖3、4),外壁施琺瑯紅釉,內底心彩畫紅、黃相間的初熟桃、石榴及黃彩的佛手各一,器底書「乾隆年製」雙方框楷書款,其外壁釉色、裝飾風格與拍品相似,或為乾隆朝承襲傳續之作,尤顯彌足珍貴。
拍品此對胭脂紅釉馬蹄杯,外壁胭脂紅釉嬌艷均勻,工匠更是將紅釉料與透明藍釉料混合而成形成紫彩,施用於杯內繪就瑞果,此紫彩色澤濃艷,有別於前朝器上所用泛褐色的紫彩。而帶有康熙青花款之胭脂紅釉杯,傳世品多見內壁素白無飾者,如本品杯內飾粉彩瑞果者極少,寥若晨星,可堪寶藏。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藏品(附圖5)及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品(附圖6)於器型、釉色、裝飾風格、款識寫法等均與拍品十分相似,僅杯內裝飾不同,除與拍品相同之裝飾瑞果紋者,還可見飾佛手紋及壽桃紋作品,由此可推,此類杯或屬宮廷節慶定燒之器。
在拍賣市場中,同類器亦寥寥可數,且多出自大收藏家之手。參考一對原屬博納伉儷(Paul & Helen Bernat)舊藏,2007年11月27日在香港佳士得售出,編號1759,當時成交價7,047,500港幣。另見一對原為葛沃得(Greenwald)舊藏,於2010年12月香港佳士得售出,編號2813(附圖7),當時成交價為9,260,000港幣。還可比較一隻,先後由Mossette Levaur Keyzer-Andre先生、馬錢特(Marchant)、瑞士玫茵堂及北美十面靈璧山居寶藏,刊載於康蕊君編著《玫茵堂中國陶瓷》卷4,編號1825,後售於2021年12月北京秋季拍賣會,編號5453(附圖8),成交價4,830,000人民幣。
此拍品乃一代船王兼地產大亨趙從衍先生(1912-1999年)(附圖9)舊藏,他稱得上是近半個世紀以來最頂尖的中國古董收藏家,長年專注於搜藏中國藝術品,並以書畫、瓷器、玉器為重心,選萃存珍。七十年代,趙先生曾先後以趙從衍家族基金會及華光典藏的名義展出部分藏品,以饗好藝之士。1986年和1987年香港蘇富比舉辦的「船王趙從衍及其家族收藏重要中國陶瓷器及玉雕」專拍(附圖10),呈現了不少趙先生的藏品,滿目琳琅,件件都是難得一見的珍品,在中國藝術拍賣史上佔有很重要的席位。拍品即出自其1986年第一本專拍之中,近四十年來絕跡市場,如今復現藝壇,尤為難得可喜。
大英博物館珍藏一對杯,其大小外形與拍品相近,外壁施胭脂紅釉,內壁光素,同樣底青花雙圈內書康熙六字楷書款,結字落筆亦與拍品極為相似。同類器瑞士鮑爾基金會亦有收藏。
此類康熙朝胭脂紅釉馬蹄杯形制特殊,外壁直斜,至脛部內折出圈足。由於燒製於康熙晚期,雍正年間亦有少量相近杯例,區別在於,雍正制器外壁弧度較大,無折脛。南京博物院、瑞士鮑爾基金會、玫茵堂、暫得樓、天民樓等均有收藏雍正款同類器(附圖11)。香港蘇富比2016年4月6日,曾售出一對雍正外胭脂紅內粉彩果實紋馬蹄杯(附圖12),編號3018,當時成交價為7,280,000港幣。
此對杯杯心以粉彩繪瑞果紋,極具巧思且寓意豐富,杯中注水後彷彿乾果籽實等浸泡而成之果茶,清香撲鼻。黃彩描繪瓜子和蓮子,瓜子喻子孫,後者則取其諧音「連生貴子」,且種子代表生命之源,繁衍不息。乾隆時期清宮過年時應節氣掛的歲朝圖(附圖13),其中經常出現的畫面就是一隻栗鼠打翻罐子,倒出了瓜種,寓意慶瑞吉祥,瓜瓞綿綿的兆豐好年,且高宗御製《歲朝圖詩》中亦提及:「卻傾瓜種兆綿綿」,由此可見清代帝王祈願子孫繁衍昌盛、國泰民安之美好期許。綠彩並飾雙豆,取其諧音「到」,祝願子孫事業暢順,馬到功成,更喻子孫到來。另有紅彩繪荔枝紋,荔枝諧音「立子」,寓意承繼家業,荔枝亦音「俐子」,寓意聰明孩子,且紅色代表喜慶,亦諧音「宏」,即將其它祝願擴大之意。另一杯心以紫彩繪葡萄紋,象徵豐收吉慶、多子多福。
在中國傳統婚禮中,此杯杯心所繪瑞果皆應散布於新婚床上,或放置新人敬茶杯中,以寄望兒孫滿堂、富貴吉祥,而杯外的胭脂紅地亦為婚慶常用的顏色,故拍品或為婚慶訂燒賀禮,存世稀少,價值連城。
①呂成龍,《中國古代顏色釉瓷器》,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9年,頁99
②《清宮瓷器檔案全集》,卷一,頁17
③故宮博物院藏品(編號:新00142097),著錄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琺瑯彩·粉彩》,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1999年,頁24-25,圖21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品(編號:故瓷14145-故瓷故瓷14151),詳見《金成旭映—清雍正琺瑯彩瓷》,台北故宮博物院,2013年,頁330

估價 :
估價待詢
Estimate Upon Request

上一件 拍品 209 下一件

免責聲明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Wechat QR Code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