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 cm (3 7/8 in) high
印文:「乾隆御覽之寶」
清乾隆 象牙雕海水祥雲龍鈕「乾隆御覽之寶」寶璽
此寶象牙質,四方形,上半部以深浮雕極富層次的表現了祥雲之中九龍穿梭,騰雲駕霧之勢,霸氣十足。頂部雕琢一正面卷體的穿雲升龍紋,龍首額面光素,雙角直挺,怒目圓睜,腮幫毛髮向兩側揚飛,嘴際長鬚向前流轉,予人威不可犯的神武英姿。龍身捲曲扭轉,在祥雲的襯托下,越發彰顯飛龍在天「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升天,秋分而潛淵」的幻化莫測。鈕身四面分飾八條小龍,龍身輾轉騰挪,矯健有力,須髪鱗甲絲絲清晰,龍爪張弩,蒼勁有力,動態傳神。整個印章莊重大氣,雕工精緻細膩,技法運用嫺熟。底面陽文篆書「乾隆御覽之寶」六字,筆劃均一,章法整齊,制式極為尊貴,應為內廷使用,皇室氣息不言而喻。
陽數之中,九是極數,五則居中。「九五」之制為天子之尊的重要體現。所以在很多象徵皇權的器物上常出現九數,例如《史記•封禪書》中載:「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皆嘗亨鬺上帝鬼神。遭聖則興,鼎遷於夏商。」可見「九」數,在上古時期就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上至權貴,下及百姓,皆視龍為神物與吉兆。《周易•乾》中述:「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唐朝孔子的後裔、經學家孔穎達在《正義》中記:『言九五,陽氣盛至於天,故雲「飛龍在天」。』本件寶璽所飾九龍飛天紋樣,足見不平常用意,象徵天子九五之尊,寓意至高皇權,威嚴正統。且所刻九龍紋樣之間各自獨立不同,形神各有獨到之處,但肢體細節則相互交融,畫面佈局匠心獨具,十分考驗御工造型藝術及空間構想之功力。
乾隆時期的皇帝御用璽印,具有不同於歷史上其他任何時期的特點。據《乾隆寶藪》(乾隆玉璽印譜)及現藏實物來粗略估計,乾隆帝一生所刻製的璽印數量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多達1800餘方,令人折服。而其在位期間刻製了七方不同尺寸大小的「乾隆御覽之寶」。縱觀此七方寶璽,印面最大者達11.7公分見方,最小的僅1.55公分見方。拍品此件大小適中,在卷、軸、冊上都可以鈐蓋,適用範圍廣泛。
另據《清檔》記載,乾隆即位後刻製的第一方皇帝璽印,內容便是「乾隆御覽之寶」。乾隆三年正月《各作成做活計清檔》(刻字作):「初四日,司庫劉山久來説,太監毛團胡世傑交:銅寶一方,傳旨:著刻乾隆御覽之寶,欽此。於正月初十日,箓得陰紋陽紋字樣二張,司庫劉山久持進交太監毛團呈覽。奉旨:著准陰紋,欽此。」(附圖1)
通觀乾隆皇帝製作的年號寶璽,按其使用情形又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別。其中帶有「御筆」、「宸翰」字樣者多為皇帝御筆書畫上鈐用,帶有御製的性質。而帶有「鑒賞」、「御賞」、「御覽」者則多在宮廷收藏的古今書畫典籍上鈐用,帶有宮廷鑒藏的性質。因此更確切地說,此方「乾隆御覽之寶」是乾隆年間製作的諸多鑒藏寶璽之一,它的製作與乾隆時期的宮廷書畫收藏有著密切關係。
牛津大學阿什莫林博物館藏有一件乾隆時期象牙雕九龍紋璽印,印面亦為「乾隆御覽之寶」,館藏編號:EA1970.78(附圖2),同館所藏另一件同時期象牙質九龍紋璽印,印面陽文「太上皇帝之寶」,印章形制及龍紋裝飾與拍品相近,館藏編號:EA1970.65(附圖3),均可參考之。
2010年6月26日,在台北市的一場「慶豐銀行珍藏專拍」拍賣會上,一方清乾隆青玉螭龍「乾隆御覽之寶」玉璽(附圖4),當時成交總價折合人民幣約1.018億元,這成為了當時玉璽拍賣的世界最高價。2018年北京春季拍賣會售出一件乾隆三年(1738年)製,銅點金異獸鈕「乾隆御覽之寶」寶璽(附圖5),精銅鑄造,印紐為三螭紋,當時成交價為人民幣110,975,000。還可參考一件乾隆帝御寶太獅少獅鈕壽山石璽(附圖6),售於香港蘇富比,2022年4月29日,編號3801,為收藏家吳權博士舊藏,印面亦為「乾隆御覽之寶」,印鈕為太獅少獅紋,當時成交價為港幣153,334,000。
估價 :
HKD: 800,000-1,200,000
USD: 102,600-153,800
成交價:
HKD: 960,000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