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 | 中國嘉德(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24 秋季拍賣 > 中國書畫
觀想——中國書畫四海集珍 II

580
張大千 (1899-1983)
天女獻瑞圖

鏡心 設色紙本

35×82 cm. 13 3/4×32 1/4 in. 約2.6平尺

鈐印:張大千
題識:偶聽流鶯偶結鄰,偶從禪榻許相親。偶然一忘維摩疾,散盡天花不著身。寫成,戲效定盫體,拈二十六字題之。阿爰。
來源:本幅直接得自導演屠光啟先生家屬,並經著名影星李麗華女士、屠光啟先生遞藏。

屠光啓(1914-1980),浙江紹興人,為導演、編劇、演員。1937年參與上海劇藝社,不僅為著名電影人,亦是武俠小說家,畢生所導演影片逾八十部。1939年,他首次在電影《葛嫩娘》中亮相,轟動一時。不久獨立執導《新漁光曲》獲得好評。1949年來港,先後於邵氏、新華、永華、電懋、國泰等公司任導演。五十年代初,成為邵氏電影重要的導演之一,以拍攝文藝片為主,包括《出海雲霞》《摩登太太》《新西廂記》等。亦為其他公司執導電影,包括《月兒彎彎照九州》《半下流社會》等。
上世紀五十年代,屠光啓先生與傳奇女星李麗華結緣於電影。有影壇長青樹之譽的影星李麗華,從影近半世紀,主演逾百部電影作品,兩度榮膺金馬獎最佳女主角。兩人在新華電影公司時期所合作之作品《小鳳仙》《秋瑾》《孽海情天》《鬼戀》甚受歡迎,令李麗華貴為華語影壇酬勞最高的女星。她因家學淵源,酷愛中國傳統藝術,非專嗜收藏,但蒐集之書畫名宿作品極多,一有珍品佳作釋出,普獲市場追捧。大千在香江展覽時,她曾多次購藏其作,亦有大千直接寫贈作品,皆經意。據現藏家回憶,本幅《天女獻瑞圖》乃李麗華原藏,後付屠光啓導演珍存留念逾半個世紀,見證了兩人相交之深,彌足珍貴。
敦煌壁畫中除佛陀、菩薩主題外,飛天即是其藝術的另一標志,由印度、西域及中原文化共同孕育而成。飛天,原指「飛行空中之天人」,在佛教藝術中,多指以歌舞香花等供養諸佛菩薩之天人。最早於印度早期佛塔上的浮雕上起飛,曾於尼泊爾歇腳,越過巍巍昆侖,再經新疆到敦煌,是佛畫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其梵名為乾闥婆,又名香音神,是佛教八部護法神之一。飛天不生羽毛、沒有圓光、借助彩雲而不依靠彩雲,主要憑藉飄曳的衣裙、飛舞的彩帶而淩空翱翔。
張大千一九三八年自北平返回四川,而後兩次遠涉敦煌莫高窟臨摹壁畫,埋首近三載,傾盡心力財力,鑽研盛唐石窟藝術。終於一九四三年十月杪返抵成都,翌年一月于成都展出其在敦煌臨摹的壁畫,轟動一時。大千埋首研習盛唐藝術三年,留下無數畫稿粉本,對其日後人物畫作品之演變發展甚為深遠。謝家孝曾說,「張大千的世界中,敦煌是最重要最輝煌的一章」。本幅《天女獻瑞圖》即其顯例,為張大千以敦煌飛天之原型衍化而成,精麗雄奇,極具盛唐氣象。
大千早年所作仕女,取法明清,形象多為林黛玉般細柳拂風,人物氣質清麗放逸,設色含蓄。敦煌之後,所作人物漸漸轉向初唐氣息。他曾語:「仕女的容貌與服飾,要高華明麗,豐豔窈窕,各極其態」。此幅繪飛天仕女采用工筆綫描手法,先用淡墨勾綫,在用顏料烘托出臉型與五官。其額鼻下顎施以白粉暈開,再用硃砂點唇。畫中仕女的衣著造型亦小心收拾,悉心經營。只見圖中仕女堆髮高髻,繫珠串,身披長巾,身姿優美翱翔於彤雲間。所披絲帛隨風飄揚,天花飛旋,唐人盛世風華畢現。仕女的開臉、髮髻以至身上珠串均以工筆重彩描繪,礦物顏料甚為厚重,穠麗古艷,無論造型、設色、筆法均採集自敦煌石窟藝術。畫上所書之七言詩,嘗見於大千三十年代中精作《天女散花圖》題材之上,為其思念遠在北國的池春紅而寫。韓女春紅與張大千早於上世紀二十年代結交,二人惺惺相惜,交情深厚。惜三十年代後期,兩人因戰事,再會無期。大千遂嘗有仕女人物作品誌念春紅。此件雖未署年,以此詩題於畫上,應是憶友思舊之作,見證了二人間彌足珍貴的情誼。

屠光啓先生珍藏張大千《天女獻瑞圖》(編號 580)

估價 :
HKD 800,000-120,000
USD 102,600-150,564

成交價:
HKD: -

上一件 拍品 580 下一件

免責聲明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Wechat QR Code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