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 | 中國嘉德(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16 春季拍賣
觀古 - 瓷器珍玩工藝品

1011
17世紀 17th Century
銅鎏金金剛總持

39.5 cm. high (15 1/2 in.)


參閱:《菩提妙相:夏景春藏佛鑒賞》,夏景春,遼寧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96頁,圖94
獨步大漠 高標古今——清初蒙古風格銅鍍金金剛持像賞析
黃春和 / 首都博物館 研究員
在清代藏傳佛像藝術的百花園中,蒙古風格造像無疑是一枝璀璨奪目的藝術奇葩。它出身高貴,由清代四大活佛之一的一世哲布尊丹巴親手創立;它來源正統,遠承印度-尼泊爾藝術風範;它表現完美——造型大方,法相莊嚴、風格優雅,工藝精細,不僅具有佛教造像的端莊慈祥之美,而且兼有世俗審美追求的線條和力量之美。基於這些優勝的特質,它自產生以後一直作為唯一標準的佛像樣式,超然獨步於廣袤的漠北草原,為喀爾喀蒙古人民世代承襲和不斷效仿,成為清代喀爾喀蒙古地區流行的主要造像風格;也基於這些優勝的特質,近世以來廣受世界範圍內喜好佛像藝術的各方人士的特別青睞,成為佛像研究者、收藏家和經營者追捧的高標準和高規格的佛像品種之一。此次香港嘉德拍賣公司推出的這尊銅鍍金金剛持像就是一尊典型的蒙古風格造像,充分展現了蒙古造像的優勝特質。
此像頭戴五花冠,頭頂結高髮髻,髻頂安寶珠,餘髮編成髮辮垂於兩肩;耳際有扇形冠結,寶繒緊貼耳際呈U字形翻卷;大耳垂肩,耳下垂圓環。面形端正,額部高廣,雙目俯視,雙眉上挑,眉間飾圓形白毫,鼻樑尖挺,嘴部小巧,下唇明顯偏厚,看上去神情俊朗,又不失佛教的莊嚴與慈祥。身姿挺拔,胸肌寬厚,軀體及四肢雄健俊美。上身胸前飾項圈和長鏈,雙肩披帔帛,下身著長裙,腰間束寶帶,手和足部飾有釧鐲。全身衣紋簡潔,完全採取印度薩爾納特式表現手法,僅於腿部刻出寬大衣邊,下擺衣褶呈放射狀鋪於座面上;衣質薄透貼體,凸顯軀體肌肉自然的起伏與變化。胸部的裝飾也非常特別,上面是兩串項圈,下面是一串長鏈,從兩乳外繞過垂於臍下,其上綴滿寶珠。結跏跌端坐於蓮花寶座上,雙手置胸前交叉,結金剛吽迦羅印,左右手分別持金剛鈴和金剛杵。鈴杵組合象徵慈悲與智慧的合一,代表密教修行的最高修行成就和境界。蓮座為半月形束腰式,上下幾乎等寬,上下邊沿皆飾有連珠,束腰不深,造型十分獨特。蓮座正面飾雙層蓮瓣,蓮瓣寬大扁平,緊貼座壁,偏於座的上部對稱排列。整軀造型挺拔,氣勢非凡,風格優雅,法相莊嚴,工藝精細,體量高大,體現了極高的藝術水平,堪稱一件精美絕倫的古代雕塑藝術珍品。
由這些特徵不難看出,此像整體風格與一般清代藏式佛像明顯不同,它是流行於清代漠北喀爾喀蒙古地區的一種造像風格,表現了許多獨特的藝術特點。其獨特之處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其一,造型端莊,結構勻稱,體態優美舒展,其造像量度應當與一般不同,而是遵循了《時輪金剛續》的量度。其二,衣紋簡潔,完全採取印度薩爾納特式表現手法,突出軀體起伏變化;造型挺拔,軀乾及四肢肌肉緊實,線條硬直,體現了早期印度帕拉和尼泊爾造像風格鮮明特點。其三,造型樣式獨特,尤其是身下的半月形束腰蓮花座形制十分獨特,為蒙古風格造像特有的蓮花座形式。其四,全身雕刻生動,其中面部和裝飾尤其突出,面相英俊,珠鏈等裝飾富有立體感。這些特徵是此像的獨特之處,也是蒙古風格造像的共同特點。其中,造型完美大方,面相莊嚴俊美,胸部堅實圓厚,衣紋淺細優美,裝飾立體生動,尤為突出和引人注目,展露出雄健、超逸、英俊、美麗的藝術氣息和美感。這些藝術表現明顯優於一般的蒙古風格造像,據此判斷此像雕造時間應在清代早期。
據歷史記載,蒙古造像風格是由一世哲布尊丹巴親手創立的,因此我們有必要瞭解一下這位偉大藝術家的生平事跡和他的從藝經歷。一世哲布尊丹巴(1635-1723年),明崇禎八年(1635年)誕生於喀爾喀部土謝圖汗袞布多爾濟家,為阿巴岱汗曾孫。出生不久被指定為多羅那他的轉世。4歲受沙彌戒,取法名扎納巴扎爾。清順治六年(1615年)入藏求法,先至後藏拜謁四世班禪,並從之受戒;後至拉薩朝拜五世達賴,亦從之受“奧妙之宗義法戒”。返回漠北後,積極致力於佛教事業,大修寺塔,廣造經像,為喀爾喀蒙古佛教奠定了重要基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反叛清朝的噶爾丹入侵喀爾喀,他以自身宗教地位和影響力排眾議,規勸喀爾喀蒙古諸王傾心內向,一致對敵,為維護國家統一做出了重要貢獻。康熙皇帝對其忠心讚賞有加,在其後的多倫會盟大會上授予他“大喇嘛”尊號 。外患平息後,一世哲布尊丹巴已屆60餘歲高齡,受康熙皇帝優渥,冬居北京,夏寓熱河,直至雍正元年(1723年)圓寂於北京。
一世哲布尊丹巴與佛教藝術有著深厚的因緣。對其藝術活動,史料也有一些零星的記載。據稱,兒童時他與同伴遊玩,“常修寺耳,唯誦經耳,畫大喇嘛及佛像祭佛陀耳”;1651年由藏地返回蒙古時,“攜帶西藏之著名喇嘛600名及各種匠工畫工而歸,歸時首致力修建寺院,築造佛像”;1655年“遣使北京,獻佛像”;1683年親手製作多件佛像及器物,“中有其手造之佛像一、銀塔八,並遣使北京,贈聖祖佛像二尊”;暫錫北京期間,一天聖祖讓他於拇指前節大之紅色寶玉上雕刻佛像,他“善雕之”,聖祖“嘆為天巧”。從這些記載不難看出一世哲布尊丹巴畢生對佛像藝術的不懈追求和表現出來的高超的雕塑技藝。
一世哲布尊丹巴開創的藝術風格後來得到其弟子輩的忠實繼承,成為蒙古地區流行的固定的佛教造像風格。目前蒙古風格造像遺存實物甚多,其中蒙古國家博物館收藏的兩尊造像尤其值得注意,因為這兩尊像據稱是由一世哲布尊丹巴親手製作的,是研究蒙古造像風格的最為可靠的實物依據。看到這兩尊造像,我們很自然地會將它與早期帕拉和尼泊爾風格聯繫起來,將其歸為清代西藏或北京宮廷流行的仿古風格,筆者在早期研究中就曾堅持這樣的觀點。但是經過近年的考察和學習,已改變了過去的看法,認為它與清初流行的仿古風格無關,而是直接傳承了印度和尼泊爾藝術風格,而促成這一傳承當歸功於最早赴蒙古傳法的西藏高僧多羅那他。
多羅那他(1525-1634年),是一位學識淵博的覺囊派高僧,他在三十四歲時撰寫的《印度佛教史》一直流傳至今,今天在國內外有多種譯本流傳。據記載,多羅那他赴漠北前,四世達賴曾送他一個稱號——“邁達理”(“彌勒佛”之意),因此蒙古人都稱他“邁達里活佛”。多羅那他於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抵達喀爾喀蒙古,明崇禎七年(1634年) 61歲時圓寂於蒙古庫倫,在喀爾喀蒙古弘法達20餘年。多羅那他生前曾得到五世達賴授予“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 (“哲布尊丹巴”意為精通佛法而又嚴守戒律的高僧) 尊號,所以圓寂後他的轉世也稱哲布尊丹巴,為一世哲布尊丹巴,從此形成清代四大活佛之一的哲布尊丹巴活佛轉世系統。
多羅那他未到漠北之前,駐錫後藏的覺囊派達丹丹曲林寺。這裡一直忠實地傳承著印度-尼泊爾藝術,如今遺存於覺囊大塔內和達丹丹曲林寺大經堂的壁畫就展現了比較純正的印度-尼泊爾藝術風格。現在我們雖然無法找到蒙古造像與覺囊派藝術之間直接的傳承關係,但是從多羅那他的來歷、他在蒙古的弘法經歷、以及他與一世哲布尊丹巴之間的法脈關係等情況來看,蒙古造像應當是通過多羅那他與後藏取得的聯繫,受到了覺囊派傳承的純正的印度-尼泊爾藝術的影響,除此而外別無他途。這樣,我們就不難理解蒙古造像這一獨特風格的真正來因,也可以明確地肯定蒙古造像是清代藏傳佛像藝術體系中唯一一種由蒙藏人民直接傳承的印度-尼泊爾藝術風格,它不是清代西藏和內地流行的尼泊爾仿古風格,更不是尼泊爾工匠在西藏傳承的尼泊爾風格,在清代藏傳佛像藝術史上佔有一席重要的地位。
近年來,蒙古風格造像在國際和國內藝術品市場上表現異常活躍,屢屢在拍賣會上創出高價。如2013年歐洲一家拍賣公司一尊帶背光銅鍍金釋迦牟尼佛像(高約35釐米)以合人民幣1800萬元成交;2014年法國蘇富比春拍一尊銅鍍金綠鍍母像(高約24釐米)以合人民幣2400萬元成交;2015年臺灣門德揚春拍一尊財神像(高35釐米)以合人民幣1100萬元成交;2015年北京東正秋拍一尊銅鍍金綠鍍母像(高40釐米)以2100萬元人民幣成交。這些事實充分說明,蒙古風格佛像深受佛像收藏家青睞,是目前藝術品市場上最受追捧的優質佛像品種之一。此次香港嘉德推出這尊銅鍍金金剛持像,體量超常,品相一流,既具佛教莊嚴之美,又有世俗雕塑之美,堪與近年拍賣的幾尊高價蒙古風格造像比擬,值得大家關注和期待。
喀爾喀蒙古大持金剛
王家鵬
大持金剛頭戴五葉寶冠,為喀爾喀蒙古佛像流行的寶冠式樣,冠葉邊鏤空中心雕寶珠。盤發高髻,頂飾摩尼寶。粗壯的發辮覆蓋肩頭。大圓耳檔垂肩,葉形綴飾與冠葉同形,寶冠、耳檔與胸前的項鍊裝飾相呼應,簡潔華麗。細眉長目鼻樑挺秀,唇厚口小,雙目俯視,面相莊嚴祥和。結全跏趺坐,胸肌隆起身姿挺拔。雙手施金剛吽迦羅印,左鈴右杵胸前交叉。披帛自肩部繞兩臂垂下於底座兩側,一道細珠聖線從左肩垂下連接到後背,這在早期印度尼泊爾佛像上常見,約在15世紀後西藏佛像上已不見聖線了。喀爾喀蒙古佛像保留著聖線,延續了印度尼泊爾佛像的傳統,這是早期喀爾喀蒙古佛像的特點。上身袒露下著長裙,裙子不著衣紋,薄衣貼體,只在裙擺處陰線刻寬花邊,花邊內刻細密的圓弧作花紋裝飾。裙擺呈放射狀平鋪在底座上。高大蓮座,寬扁的雙層仰覆蓮瓣上下相對。此像胎體厚重鎏金亮麗,造型比例準確,工藝技法細緻,扎那巴扎爾造像特徵鮮明。
在清初內地藏傳佛教造像藝壇上,喀爾喀蒙古地區的扎那巴扎爾風格佛像可謂獨領風騷,創作出眾多頗具女性柔美神韻,面貌一新的佛菩薩形象,藝術成就卓著, 它的創始人與倡導者一世哲布尊丹巴扎那巴扎爾是外蒙史上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他是土謝圖汗之子,五歲出家,十五歲入西藏進修佛法,在扎什倫布寺從四世班禪受戒,五世達賴授以哲布尊丹巴封號,回歸喀爾喀時帶回西藏著名喇嘛及各行工匠。在家鄉大興土木修建多座寺院,大量建造佛像,弘傳藏傳佛教。他不僅是喀爾喀蒙古藏傳佛教最高領袖與達賴、班禪、章嘉齊名的黃教四大活佛,還是一位精通工巧明的佛像藝術大師。在他的親身實踐大力倡導下創造出的扎那巴扎爾風格佛像,融合了西藏、帕拉、尼泊爾佛像藝術的多種因素,造型優美、工藝精湛,對內外蒙古以至清宮佛像都產生很大影響,至今扎那巴扎爾的代表作不僅保存在烏蘭巴托的博物館與寺廟中,在故宮博物院還保存著清宮舊藏的多尊扎那巴扎爾風格佛像。成為研究扎那巴扎爾佛像的重要依據。圖1是故宮收藏的一尊大持金剛,比較兩像造型細節,工藝技法相同,藝術風格一致,顯然是同一時期,同一地區的作品。相比故宮皇家收藏,民間收藏數量稀少,質量更良莠不齊。此佛是一尊難得的民間珍品。高達39.5釐米,存世的扎那巴扎爾佛像,多為十幾二十幾釐米的小佛,一般作為家庭佛龕供奉。39釐米高就是比較少見的一肘高的佛像了,加上佛龕高度就約一米左右了,這種尺度較大的佛像在清代多供奉在廟堂供案上受信眾膜拜彌足珍貴。
衡量佛像的藝術水準,最終要看是否塑造出佛的精、氣、神。扎那巴扎爾佛像時間跨度較大,大致從17世紀後半葉到18世紀初,不同階段佛像的藝術風格,工藝精粗多有變化,此像應為興盛期作品,造像藝術已臻爐火純青,整體看來神完氣足,表達出了本初佛大持金剛的佛性與精神。

估價 :
HKD: 12,000,000-22,000,000
USD: 1,548,400-2,838,700

成交價:
HKD: --

上一件 拍品 1011 下一件

免責聲明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Wechat QR Code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