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 | 中國嘉德(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16 秋季拍賣
觀想 - 中國古代書畫

467
王翬 (1632-1717)
倣江參山水圖(丙申(1716年)作)

立軸 設色紙本

121.5 x 48 cm. 47 7/8 x 18 7/8 in. 約5.2平尺

鈐印:王翬之印(二次)、石谷、江左、海虞、臞樵拙趣、耕煙散人時年八十有五、耕煙老人
題識:巖邊樹色含風冷,石上泉聲帶雨秋。江參畫,耕煙追倣大意。
江貫道真本,余從嘉禾曹氏借觀,沉鬱古雅,脫盡穠織工麗之習,極似巨然一派。香光居士嘗師之。丙申九秋石谷王翬。
陳定山題(1897-1987)簽條:石谷老人倣江貫道巖邊樹色神品。定山題。
鑒藏印:武進王氏、南屏珍藏

說明:
陳定山,現代書畫家、美術史論家。杭州人,名蘧,字蝶野。四十歲後改字定山。

其時八十五歲的王石谷,用豐富的筆墨體系,從江參上溯至董巨,又不局限於一家之法。山勢浩蕩之餘,又見雲氣煙嵐,終還原了宋之問詩意中的“秋山帶雨”。
江參為董、巨畫派在南宋初的傳人,居於霅川,傳世作品極少,現可知清宮舊藏有二:
《千里江山圖》卷與《林巒積翠圖》卷。王翬於題識中提及作畫之原委:
“江貫道真本,余從嘉禾曹氏借觀。沉鬱古雅,脫盡穠纖工麗之習,極似巨然一派,香光居士嘗師之。”除了被江貫道紙本的古雅之氣所打動外, “香光居士嘗師之”,或許是王翬追摹其法的一個原因。
題識中的嘉禾曹氏即代指曹溶秋嶽(1613-1685),曹氏喜好宋元文集,收藏甚廣,築有“靜惕堂”,朱彝尊《竹垞詩話》稱曹溶“博徵文獻,集三百年名公巨卿手書墨蹟,裝潢成冊,多至七百家。”
現在已無法得見王翬借觀的江參畫作之真容,但此作確實不見現存江參畫中的湖天平遠。王翬的追摹,應該更傾向於對江參筆墨語言的解析。從筆緩意長、平淡雅逸的大小披麻皴中,可見其受巨然影響極深,更為典型的視覺特徵是,濃淡相間的墨色點苔,林木山體施以深淺不一的墨點攢聚。尤其是隱藏在雲霧中的樹叢,以直線勾勒樹幹,再以細碎墨點表現樹葉,在巨然《層巖叢樹圖》和《蕭翼賺蘭亭圖》中,都可以找到相似做法。而江參(亦或許是王翬本人)似乎又融入了米氏雲山的元素,自半山升騰起的雲氣,不甚用筆,而以濃淡變化的墨色烘染出山體結構,令畫面潤澤而別有韻致。
畫面右側凸起的巖石,和近景巖間的樹叢,在構圖上更加近似於王蒙。近景叢樹樹木自身的形體交代更加具體、細緻。樹幹以勾寫為主,在枝幹的造型上作俯仰有致的姿態。又以勾、點、擦為主要手段。通過筆觸的濃淡、大小以及行筆方向的變化組合呈現樹與樹之間差異,又形成整體的審美群象。在平淡恬靜的筆墨韻致中形成頗具張力的動勢。
是幅《倣江參山水》,作於1716年。距此八年前,王翬完成了《南巡圖》並得到康熙的接見,帶著如此殊榮還鄉,其時他已經是南方最有名望的畫家,直至1717年11月15日在出生地虞山逝世。吳湖帆曾評王翬:
五十至六十自具面目,六十至七十漸落俗套、每失韻致,七十至八十有衰頹氣,八十以外又複變化入神,用筆如萬歲枯藤,蒼辣兼具,有空前絕後之妙。是作雖非“蒼辣兼具”之筆,卻也當得“變化入神”四個字了。
出版:1.《玉齋珍藏明清書畫精選-The Jade Studio》,封底、圖版第56號,班宗華、高居翰、李鑄晉、傅申、屈志仁等編,耶魯大學美術館,1994年版。
2.《王南屏藏中國古代繪畫(全三卷)》,圖版第141號,田洪編著,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15年版。

估價 :
HKD: 8,000,000-10,000,000
USD: 1,032,300-1,290,300

成交價:
HKD:9,465,000

上一件 拍品 467 下一件

免責聲明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Wechat QR Code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