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 | 中國嘉德(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17 春季拍賣
觀想—中國書畫四海集珍

138
張大千 (1899-1983)
七十四歲自畫像(壬子(1972年)作)

立軸 設色紙本

134 x 69.5 cm. 52 3/4 x 27 3/8 in. 約8.4平尺

鈐印:張爰之印、大千居士、大千唯印大年、得心應手、環蓽庵、大風堂
題識:葦窗索我塵埃貌,退筆粗疏眼更花。格是無心着泉石,故山掛夢已無家。六十一年壬子秋日,大千居士環蓽庵寫,七十有四歲。第三句擬易:那得心情着泉石。爰。
出版:1.《大人》,第31期,封面,《大人》雜誌社(香港),1972年版。

2.《大成》,第114期,封面,《大成》雜誌社(香港),1983年版。



上款:“葦窗”為沈葦窗 (1918-1995), 原名沈學孚,浙江省桐鄉烏鎮人。民國時期上海文化界人士、於1949年後自上海遷居香港,曾經擔任《大成》雜誌總編輯。沈葦窗與畫家張大千交情匪淺,被稱為大千晚年摩耶精舍四大護法之一。1973年《大成》創刊,張大千當時身在美國,為幫助沈葦窗,以四天時間創作大型立軸《高山長青圖》送贈,以表支持,更寫明「余囊橐無余,如希急需,葦窗可即變賣,余絕不介懷。」而《大成》雜誌封面,不少為張大千畫作。是作作於1972年秋,其時張大千四十年回顧展,於砥昂博物館舉行,大千眾多親朋老友前來相聚。其時,大千應葦窗之請,作此自畫像相贈。

大千居士自寫“塵埃貌”不下百幀。或佈局精巧,情境完整,無論蘇子行吟、石濤閒坐鐘馗捉鬼皆是自家樣貌;而更多為佈局簡練之自畫像,大多無添背景,行筆暢達,惟三處最具神職其一為雙目炯炯,精光逼視;其二為美髯自由率意,蓬鬆張放;其三,用大千居士自己的話來說,則是:「很多人畫我的像,都比我 畫得好,我只覺得頭上幾根短頭髮,我自己畫的最像。」似在小處著眼,實為個性精神之表徵。

是幅《寄沈葦窗七十四歲自畫像》,即為暢達簡練之筆所寫的大千小像。曾作為封面,刊載於1972年11月號(三十一期)的《大人》雜誌。其時,“張大千四十年回顧展”將於舊金山砥昂博物館開幕。陶鵬飛(張學良女婿)應《大人》雜誌總編輯沈葦窗之邀,蒐集回顧展相關資料,撰寫前瞻一篇,又請大千居士繪一幀自畫像,以作《大人》封面。

畫面中,七十四歲的大千居士既不托缽,亦不扶杖,僅側身背手而立;身著同期自畫像中常見的白布長衫。衣紋簡潔明快,雖須髯皆白,面部卻敷色清雅,輪廓精確,不見疲老之態,目光更是炯然。無論是著裝、動作還是面部的細緻刻畫,與同期的自畫像相比,似乎更接近於大千居士的真實面貌。是作鈐“張爰之印”“大千居士”“大千唯大年”“大風堂”“環蓽庵”“得心應手”六方。畫上題七絕一首:“葦窗索我塵埃貌,退筆粗疏眼更花。哪得心情著泉石,故山掛夢已無家。”

“塵埃貌”“眼更花”“已無家”,都是大千居士晚年詩作中常用的措辭,自去國之後,詩中常作悲音,老態日顯。但有趣的是,題畫詩的老態和畫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鬚髯的動態、頭頂短髮的倔強,往往相悖。這種相悖,或許更真實的反映了大千居士的心理狀態。“哪得心情著泉石”,參照1956年所作題畫詩中“何事無人補泉石”一句,則可知是對背景空白的一種交代。既然“無家”索性置身於茫茫空白之中。

上款人葦窗為沈葦窗,系民國時期上海文化界人士,於1949年後自上海遷居香港,1970年5月《大人》雜誌於本港創刊,由沈葦窗擔任總編輯,借由其在藝文界的廣博人脈,大振聲勢。《大人》與其後創刊的《大成》,撰稿班底十分豪華,攏聚一批大陸易幟後,流寓於港臺的文人及藝術家,而“渡海三家”自然受其囑目,大藝術家與巨影響力的藝文雜誌,形成了亦朋亦友的關係。故陶鵬飛代葦窗索畫,亦在情理之中。



關於這幅作品的創作過程,在陶鵬飛刊載於當期《大人》的《記張大千四十年回顏展》中,有詳細的記載。摘錄如下:

橾子上鋪著一大張宣紙,居士由台來美的門弟子匡仲英隨侍供應顏色水墨,居士開始自畫像並說:“這是給葦窗畫的。今天一定要趕完,請你帶過去轉寄,不然來不及了。其實打油詩己經做好,早就想畫,只是興趣不夠,畫也畫不好,買到竹子,興趣才來。”

說著停筆領我們到園外看竹子。……又回到畫室,再看他完成的自畫像。……飯後再由仲英磨墨居士提筆題詩:“葦窗索我塵埃貌,退筆粗疏眼更花。格是無心著泉石,故山掛夢”寫道這裡忽然停筆,因下三句內有一“無”字,和第三句中的“無”字重複。想換一個字,想了很久,又拿起詩韻查了很久,還沒找到恰當的字,最後還是補上一句“第三句擬易:那得心情著泉石。”聯想到居士既能豪放也能細心,為換一個字要推敲多時,真是值得羨慕效仿的。(《大人》三十一期, 第五十三頁)

如今看來,這幅自畫像亦是大千與沈葦窗情誼之明證,1973年,《大人》因編務及廣告業務上的分歧而停刊。同年12月《大成》創刊,沈葦窗再度出任總編輯,其時,張大千當時身在美國,為幫助沈葦窗,以四天時間創作大型立軸《高山長青圖》送贈,以表支持,更寫明“余囊橐無餘,如希急需,葦窗可即變賣,余絕不介懷。”可見兩人深厚情誼。

1983年,大千離世。黃君璧、臺靜農、江兆申所撰之悼念文字,沈葦窗以一篇《傷心未見耄耋圖》以大千請他打聽母親遺作一事,悼念老友,並撰寫輓聯“三載面敦煌,事功俱在莫高窟;萬裡求遺跡,傷心未見耄耋圖。”。而當期(《大成》第一一四期)的封面,又是這幅《寄沈葦窗七十四歲自畫像》。

可見此作於沈葦窗之非凡意義。

估價 :
HKD: 600,000 - 800,000
USD: 77,200 - 103,000

成交價:
HKD: 3,776,000

上一件 拍品 138 下一件

免責聲明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Wechat QR Code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