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 | 中國嘉德(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17 春季拍賣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616
張曉剛 (b.1958)
血緣:大家庭系列(2006年作)

油彩 畫布

160 x 200 cm. 63 x 78 3/4 in.

簽名:張曉剛 2006 於右下

來源:
2007年4月7日,蘇富比香港,編號157;
2011年5月30日,羅芙奧香港,編號46;
現藏者購自上述拍賣。

備註:
附藝術家親簽之作品保證書。

「從某一點開始便不復存在退路,這一點是能夠達到的。」
—卡夫卡
「記憶是我們在虛幻的王國中為心靈建造的一塊可以棲身的墓穴。」
—張曉剛

■ 個人話語與群體記憶
——張曉剛「大家庭」系列
記憶迷宮的理性地圖
作為中國當代藝術的時代縮影,在張曉剛藝術風格的演變中,可以看到中國當代藝術近20年來的歷史變遷。他以自述性的藝術語言表達著「公共世界」的時代風貌,從而在全球視野下彰顯著中國當代藝術的革命力量。
在中國藝術從寫實主義進入現代主義的關鍵時期,張曉剛並未跟從其他知青藝術家進行寫實主義藝術創作,轉而向現代主義和表現主義靠攏,在鄉土潮流中強調個人感覺的抒發,用畫面「表現心靈對自然的一種特殊感應」,從而顯示出真正意義上的現實主義革命。在以「85新潮」為標誌的現代藝術運動鼎盛時期,張曉剛和毛旭輝、葉永青等人組成「新具象」藝術群體,憑藉對超現實語言模式的成功轉換,創作出《充滿色彩的幽靈》系列油畫,成為中國超現實主義的先行者。在90年代「政治波普」和「玩世寫實主義」盛行於藝壇之時,張曉剛的藝術創作也出現了重要轉折,他不再以「繪畫的身份」出現,而是通過表達觀念的視覺方式介入當代問題,在觀念、理性和符號語言中尋找著新的表達途徑,直到1994年「大家庭」系列的誕生,最後一絲表現情感的筆觸也代之以理性與平滑,標誌著張曉剛藝術話語的真正成熟。
張曉剛鍾愛愛德華·保羅茲的那句話「一個人很容易獲得正確的想法,但卻選擇了錯誤的方式;或者有正確的方式,而缺乏正確的想法。」言下之意就是,創作意識和技藝,缺一不可,兩者都是自己風格演進的必然結果。「沒有突然從天上掉下的東西,關鍵在藝術家的積累。」機會屬於有準備的人,在創作路途中,張曉剛一步一步用其天性的才華、思辨的意識成功以大家庭系列為出口,找到了自己最成功的藝術風格,並在日積月累間,一次次將其昇華。
家庭記憶的內心獨白
「我逐步認識到,在那些標準化的『全家福』中,打動我的除了那些歷史背景之外,正是那種模式化的『修飾感』。其中包含著中國俗文化長期以來所特有的審美意識。」
中國普通百姓的「全家福」留影方式,顯示出以宗親治國為本的儒家傳統對近代中國攝影業的直接影響。修飾的著裝、正經端莊的姿勢、主次有序的呆板排列,張曉剛基於舊照片的觸動,將模式化的「修飾感」和「充滿詩意」的中性化美感融入人物塑造之中。以宗親力量的肖像話語創作出「大家庭」系列,展現出中國俗文化長久以來特有的審美意識。在作品中,本屬於私密化的家庭符號被標準化、意識形態化,而各式各樣的「血緣關係」則被用來暗指親情、社會與文化等現代人生存處境中的種種連結,顯示出中國傳統遺留下的「集體主義」情結對當代觀念的影響。
「通過照片,每個家庭都建立本身的肖像編年史」,正如美國藝術評論家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所說,照片,這些幽靈般的痕跡,象徵性地提供著血緣關係的聚合與離散。張曉剛畫面中穿毛衣與襯衫的人物形象是儒家宗親傳統和毛時代風尚的重要體現,具有時代的標誌性符號意義。對此,呂澎曾說:「從四十年代開始保留至七十年代初期之間的老照片與活著的中國人——父母與子女——有著直接的情感與歷史淵源,他們甚至共同度過了那些重要的歷史時期」,「大家庭」系列肖像以中國人縮影式的表達,表現出常被命運捉弄、政治形勢多變卻依然知足常樂、平靜如水的中國處事「哲學」;而畫面中「走神」般的眼神則顯示出與以往作品「夢境」般表達的聯繫,以直觀的「現實」表現時代記憶中的「夢境」。
群體意識的文化印記
張曉剛的「家庭」系列顯示出對家庭與個體關係的深入探討,以記憶的視覺化處理創作出基於主體性建構的時代場景,不僅顯示出記憶被重新生產的可能性,更體現出畫家在跨文化語言轉換中的智慧。該系列在第22屆聖保羅、第46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大放異彩,獲得普遍認可,為中國當代藝術獲得無數榮譽,成為中國當代藝術史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之作。
本件作於2006年的《血緣:大家庭系列》系畫家成熟期的代表性作品之一,以大尺幅和鮮明風格成為亞洲重要的私人收藏。畫面穿行於人物間甚至通向畫面之外的紅色線條受到弗裡達·卡羅(Frida Kahlo)的影響,顯示出對血緣紐帶的強調,畫家刻意弱化了弗裡達在描繪中的具象意味,用不確定的、變形的細線消解了物象間的緊密連結;而如夢境般的再現方式帶有雷尼·瑪格麗特(Rene Magritte)的詩性意境。畫面中,並立的母子表情凝重,似有一種經歷了恐懼後的木然,眼神雖補以高光,但仍然閃爍不定、呆滯凝重,以細眼單眼皮的共性特徵顯示出血緣與「中國人」的概念。左臉黃色胎記般的光影處理,被稱為「張曉剛光斑」,被藝評家黃專定義為:「一種具有增強卷面荒謬感和心理特徵的獨特技法,它與畫面微妙的陰影效果和概念性的肖像造型共同形成了張曉剛作品中最微妙和最耐人尋味的美學效果,一種內慣性的陰翳美學,」亦可被視為個人的個體象徵,即每個人區別於他人的內在標識,每個人的思維方式或行為特點,探索藝術家和個人、家人、國家甚至自己在歷史中,即模糊又清晰的熟悉的關係。左方兒童所佩戴的紅領巾和右方母親的工作裝不僅凸顯出人物身份,更顯示出一個時代通過服裝對個人的制約與壓迫。這種只有兩代人而無長輩形象的核心家庭表現,體現出國家可持續的生產性與戰鬥。
在技法上,張曉剛在「大家庭」系列的創作中採用平滑、不留筆觸、柔和的人物造型,系對明末清初誕生的西方寫實主義本土化表現的承襲,同月份牌年畫、清末工藝油畫的取中揉西風格一脈相承,將寫實油畫轉換為中國式的通俗風格,不僅使畫面具有一種特有的歷史感,更包含著對特定意識形態的反諷與模仿。但這一系列作品更為直接的靈感來源為中國隨處可見的「炭精素描畫像」,這一單純直接而充滿虛幻的視覺語言使張曉剛放棄了高深莫測的樣式主義及浮誇的浪漫主義表現,轉而用樸素和帶有自敘性的話語書寫心中的時代記憶。
「大家庭」系列意象表現的語言結構不僅保留著超現實主義和西方形而上畫派的痕跡,亦顯示出本土語境中的再創造性——當代藝術在西潮衝擊下的另一種可能,也正因為如此,「大家庭」系列不僅標誌著張曉剛藝術的成熟,更標誌著中國當代藝術的一種成熟:在用西方語言表示表達中國當代情感過程中,成功轉換為個人話語,用獨立的藝術語言書寫著創傷與記憶,從而在中國當代人的群體意識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文化印記。

估價 :
HKD: 9,000,000 - 12,000,000
USD: 1,158,300 - 1,544,400

成交價:
HKD: 10,500,000

上一件 拍品 616 下一件

免責聲明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Wechat QR Code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