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 | 中國嘉德(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18 春季拍賣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73
袁遠 (b.1975)
美術館III(二〇一二年作)

油彩 畫布

102×135 cm. 40 1/8×53 1/8 in

款識
Museum III美術館III y.yuan.袁遠 2012(畫背)

出版
2012年, 《袁遠》, 馬淩畫廊, 香港, 第16至17頁
來源
亞洲私人收藏

中國當代藝術的
人文精神探索
無人的情詩•袁遠的
《美術館Ⅲ》
四十年
自1978恢復高考伊始, 落後西方近四十年的中國當代藝術如蟲洞般高速吸收, 甚至帶暴力性地不停填補那一片自覺是留白了太久了的土壤。國外已成形的概念思潮每日每夜無差別轟炸每一位甫進美院的莘莘學子。在萬千理論流派實驗結論中, 海量學生以中國自古援用已久之方法, 即以赤子之心切膚感受摸索之途, 從當前個人生活經驗出發, 承以文人精神面貌的探索道路邁進。
活躍于80年代的藝術家最先辟蹊徑, 崇尚自由幷敢于爲觀念先驅, 身體力行嘗試以實驗性行爲進行創作, 如東村藝術家左小咒、張洹、蒼鑫等十人以裸體人迭人創作的《爲無名山增高一米》和馬六明以既模糊又矛盾的性症詮釋的《芬•馬六明系列》。90年代正值中國老照片熱潮, 當時藝術家無不受其影響, 偶發出用「肖像」配合情景刻畫集體意識中的歷史事件的一股風潮, 其中反思者有之、自省者有之、自我肯定者有之、自我唾弃流放者亦有之。當中以張曉剛《大家庭系列》和岳敏君《笑臉》尤爲經典。乃至千禧年的到臨, 迎來的是資訊透明和傳達迅速的突變, 與國際市場接軌後的中國與此同時因發展帶來的城市高速變化, 在新舊交替中留下大量荒蕪了的城市廢墟, 成爲一道道刻有消逝記憶的情感枷鎖。
創作于千禧年代的藝術家無不力求在抽象繪畫與現實題材中尋找一個方向。生于1973年, 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的袁遠, 則以其深厚的寫實功力爲基礎, 用攝影現實主義(Photo-realism)般巨細無遺的手法近乎痴迷地描畫出一層層由成千上萬個細小馬賽克鋪排而形成色彩主義濃厚的重迭影像。其游走于具象與抽象, 寫實與表現的獨特風格正代表另一種嶄新風格, 一種中國新一代文人的精神面貌。
獨缺「人」的空間
「我想通過人活動的痕迹來表現人…。充滿人味的空間特別讓人好奇」
——袁遠
袁遠的作品呈現一種極具個性化的空寂感。以建築物外墻、室內的居住空間、連接起兩個不同世界的陌生回廊, 延伸到另外一未知樓層的階梯、亦可以是在戶外一個荒蕪久已的游樂園或養殖場, 「人去樓空」可被視爲表現的主軸。在以人爲本的主流人文探索中, 袁遠走出一個獨特的「有」「無」互換的探索路向, 以去掉「人」把建築和空間轉化表現圖像, 形成一種充滿視覺性的情緒。
自2008年開始「人」漸漸消失于袁遠的作品中, 到2010已經不復見。一旦抽去了「人」的元素, 場景瞬間脫離了時間的束搏而化爲一個剎那間的虛空。望之猶如一個荷蘭錯覺藝術大師M. C.艾雪 (Maurits Cornelis Escher)筆下那無盡無止的夢魘緯度, 但種種歲月痕迹把「被遺弃」、「荒蕪」加添進去合成一個陷入靜止狀態的時間印記, 隨之而來提出一個更深邃的問題, 就是既有被遺弃的結果, 當初又因何所建哉的破立疑問。
實驗性的《美術館III》
《美術館III》是袁遠作品中尤爲特別的一張。有別于其他創作, 該作在沿用建築物空間結構與建築物料肌理細膩描繪兩大元素上, 更大膽嘗試把他「窗」和「大門」兩個另外自成一支的題材, 組裝在一個奇异的幽閉空間裏, 構成一個超現實的自我隱喻。
《美術館III》描繪了一個荒廢的房間, 三面室內的內墻如同外墻一樣以紅磚一塊一塊緊貼的鋪陳出一個冷漠又具時代性的建築特色。細膩綿密的繪畫技巧描繪單一磚紅色的層次轉換, 好比在不知不覺中時間流逝的軌迹。墻上錯落有致布滿一扇扇門窗, 關上的門戶和半閉的鐵窗好似一個個故事和記憶, 深邃的烙印在這猶如自我反鎖的內心深處世界。袁遠在「去人」式探索裏面, 關上了的窗戶和大門給予觀衆從一個室內場景進一步拉遠到一個外來者面對一個自我反射重門深鎖的視覺。如《 巴黎 V》作品是兩道不同的門和窗戶霸占了布面的所有空間, 以閉上了的門戶反襯出門內的片段, 加深「去人之境」反襯出人來人往的當年的憶思。

估價 :
HKD: 100, 000 - 150, 000
USD: 12, 800 - 19, 200

成交價:
HKD: 212,400

上一件 拍品 73 下一件

免責聲明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Wechat QR Code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