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cm. (8 3/4 in.)high
“大清乾隆年造”、“寅”、“二”款
銘文:
第二阿資答尊者戊寅
其面,吧呀其口。
龍准鳶肩,抱膝露肘。
亟貌之猛,亟心之慈。
慈猛胥忘,合十皈依。
(御制贊出自《清高宗御製詩文全集.御制文初集.二十九.贊.丁觀鵬摹貫休十六應真像贊》,圖一)
白玉山子,隨形而雕,玉質上乘,溫潤滋澤,山峰聳立,壁崖料峭,山峰岩壁處的局部分佈有黃褐色玉皮,燦如黃粟,豔如朝陽。治玉者隨料之勢雕琢仙山美景,其運刀如筆,依據皴法,表達山勢險峻,層巒疊嶂,完全將奇山仙洞之深淺層次表達無遺,極具圓雕立體感。山間菩提樹下,仙洞之中,第二羅漢阿資答尊者靠壁而依,一腿盤坐,一腿彎曲,雙手依次抱於膝蓋之上,靜坐入定。細細觀之,羅漢精神矍鑠,面容安詳,禪意深遠,其身形精瘦,上身赤裸,筋骨嶙峋,下身圍裹,隨意而安之情盡顯。
清帝乾隆,篤信佛教。乾隆皇帝於1757年第二次南巡期間,到杭州西湖聖恩寺禮拜,並首次看到該寺收藏的貫休十六羅漢圖,對之大為欣賞,不但親筆在畫上題字,亦命宮廷畫師丁觀鵬仿畫。隨後一年,在《清宮檔案》中如意館記載(圖二):“三月初二日接得員外郎郎正培押貼一件內開本月初一日首領桂元交⋯⋯丁觀鵬摹貫休羅漢十六張⋯⋯上日著將⋯⋯其丁觀鵬羅漢表掛軸十六軸欽此。”目前丁觀鵬摹貫休羅漢十六張藏於臺北國立博物院(圖三),仍依舊保留著當年乾隆皇帝的要求裝裱的掛軸形式,其中的阿資答尊者的坐姿構圖與造型與本拍品非常相似,可見其傳承與淵源。
當年為投乾隆帝之所好,宮廷造辦處和各級官員均以貫休或丁觀鵬等人的作品為藍本,創作過一定數量以便面聖或進貢的衍生藝術品。據《內務府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檔》記載,曾多次提及御製玉羅漢,如“青白玉一塊⋯⋯做羅漢十三尊書的紙樣呈”及“玉羅漢上舊刻之字磨去俱照新貼本文另刻字”。除玉羅漢以外,北京故宮博物院乾隆花園雲光樓所供的十六羅漢像屏、清宮舊藏的貼簧嵌玉十六羅漢圖插屏(《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明清傢俱(下)》,第194頁,圖170)、青玉御製宋人十八應真像贊冊(《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玉器(下)》,第8頁,圖5)、清乾隆內府泥金繪本《十六羅漢圖贊、十六應真像贊》(圖四)等與玉羅漢相關的作品亦是數量可觀,可見乾隆皇帝對十六羅漢或十八羅漢主題的癡迷。目前所見乾隆時期的羅漢山子中,本品不僅帶有乾隆皇帝的御製贊詞,而且帶有明確紀年款,甚為少見,正是乾隆皇帝文治武功鼎盛時期的最佳見證。
香港佳士得2016年春拍的第3021號為“第十六位阿必達尊者”,與本品十分類似,以9,640,000元港幣高價成交;另還可見一件臺灣私人收藏(圖五)(著錄於《清代玉雕之美》,第50頁,圖4)為“第四位嘎禮尊者”。佳士得釋出之品與台灣收藏這兩件的形制、構圖,甚至御製贊的佈局均十分雷同,均在尊者後帶“戊寅”年款,底部均陰刻“寅”、“大清乾隆年造”兩款和代表不同尊者的數字款,由此可推測這三件作品應為同一組作品,均為清代乾隆戊戌寅年(1758年)所造。另還有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一件玉羅漢山子 (館藏編號02.18.640),上刻“第八位嘎納嘎喇錣雜尊者”、御制贊及乾隆印五章,羅漢造型與本山子風格相似;大英博物館藏一件題材相類的玉山子,雕刻一羅漢端坐石椅上,旁有童子伺候,岩面上刻“第九位拔嘎沽拉尊者”(館藏編號1930,1217.15),均可論較相玩。
來源:台灣私人舊藏
參閱:《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 明清傢俱(下)》,朱家溍,2002 年,第194 頁,圖170
《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 玉器(下)》,張廣文,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年,第8 頁,圖5
《清代玉雕之美》,國立歷史博物館,1997 年,第50 頁,圖4
估價 :
HKD: 1,200,000 - 1,800,000
USD: 155,100 - 232,600
成交價:
HKD: 1,416,000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