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 | 中國嘉德(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17 秋季拍賣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758
潘玉良 (1895-1977)
山中群牛(約一九四〇年代初期作)

油彩 木板

16.2x22.2cm 6 3/8×8 3/4 in


來源:
上海重要私人收藏
香港蘇富比2004年10月拍賣會,拍品編號317
亞洲私人收藏

如果說,《窗前裸女》為潘玉良從古人中求我,但不依古人之法,是其對於東西藝術精髓上的提煉、吸收與超脫,爽朗而直接地描繪出她心中落落大方的時代女性。《山中群牛》則是表達了潘玉良的另一個創作面向,以一種較為隱晦的方式,傳達她對於家庭與親情的渴望。
作為中國最傑出的畫家之一,潘玉良一生命運多舛,年輕時她被賣到青樓,後由安徽蕪湖海關潘贊化替她贖身,鼓勵她習藝,後在1921年支持她赴法國留學,1928年學成歸國後,潘玉良先後在上海美專、新華藝專、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擔任教職,並頻繁地發表展覽,以大膽現代的作風在藝術上取得了極高的成就。但因她的出身,始終流言蜚語不斷,而迫使她在1937年決定再度赴法,一去就是40年直到終老,都不曾回國。而在這麼長的歲月中,在背後一直默默支持她的,就是潘贊化。潘玉良與潘贊化之間有的,不只是感謝,還有深濃的情感。作為一個女人,她未曾有機會替潘贊化生下一子一女,但在兩人寓居上海時期,她對潘贊化的元配方氏於1919年所生的兒子潘牟視如己出,因方氏體弱多病,潘玉良曾讓潘贊化把年幼的兒子接到上海,親自照顧,對他疼愛有加。即便後續潘玉良出國留學,歸國後八年執教於南京時,她也曾把潘牟接來同住,後來再度赴法期間,她與潘牟仍保持聯繫,書信往來密切,她曾多次在信中傾訴她對於親人的思念,並鼓勵潘牟好好求學與生活,潘牟也把潘玉良視為第二個母親,他成年後結婚生子,孩子還尊稱潘玉良為祖母。
回顧潘玉良的動物主題繪畫,為她創作中數量較少的題材,全數不超過四十件。她曾描繪馬群、貓、豬、馬、企鵝與牛,當中最特別並別有寓意的,當屬牛的題材,因為潘牟的小名即為「牛兒」,每每畫牛的時候,她或寄寓了一個作為母親的心情與她對家鄉的思念。潘玉良筆下的第一件該主題的作品,為創作於1921年一件命名為《親情》之作,描繪三頭在草地上嬉戲的牛群,當時她已離鄉背井抵達法國求學,在思鄉情切下,她畫下該作後寄回上海,讓潘贊化收藏,表示她的心與他們同在。是次上拍的《山中群牛》,約完成於1940年代初期,為潘玉良二次赴法之後的作品。
描繪此作時,當時的巴黎正被德軍佔領,市區淪陷,情勢緊張,潘玉良避居郊區,看到在林中覓食的牛群,想起了在國內的親人,當時她經濟狀況拮据,以小尺幅的畫板,畫下此作,尺寸雖小,但方寸之間見其對空間的經營與主體的描繪毫不馬虎。畫幅中前中後三景分明,前景與中景處可見三隻牛低頭吃草,兩大一小,其下筆老辣精準,在強而有力的撇捺轉折間,將動物的飽滿強壯的身體結構描繪出來,透過些微色調的變化與提亮,標示了光線的軌跡與牛隻脊谷,當中毫無贅筆,展現其灑脫。而牛群被山林環繞,彷彿無憂無慮,與世無爭,潘玉良藉著畫筆,彷若在創作中與海外的家人團聚,在這裡沒有戰火,沒有流言,只存純粹的寧靜,柔和自在,若展現了她心靈中的桃花源,賦予了此作超越表象的深度內涵,別具意義。

估價 :
HKD: 300,000 – 500,000
USD: 38,500 – 64,100

成交價:
HKD: 354,000

上一件 拍品 758 下一件

免責聲明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Wechat QR Code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