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 | 中國嘉德(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17 秋季拍賣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772
龐均 (b.1936)
紅樓(二〇一七年作)

油彩 畫布

72.9×91 cm 28 3/4×35 7/8 in

款識
龐均2017 均(右下)
來源
亞洲私人收藏

附:
藝術家開立之作品保證書

出身自上海藝術世家,父親龐薰琹是中國第一代留學法國的畫家,母親丘堤則是赴日本學畫的女畫家,兩人皆是1930年代上海「決瀾社運動」重要推手,致力推動中國繪畫的改革與美術教育。龐均自幼耳濡目染,少年時先入杭州美院,後轉讀中央美院,師承林風眠、潘天壽、徐悲鴻、黃賓虹等大家,使其得以同時浸淫在中國傳統與西方現代藝術之中,也為他日後的藝事發展奠定深厚基礎。
十年浩劫期間,龐均被歸類為修正主義份子,下令其專事各地名勝古跡與風景,然而他深具個人特色的畫風,反而獲得外國使館人員的喜愛,成為當時「藝術為政治服務」之政策下的一大特例。1987年龐均遷居來台後,任教於台灣藝術大學,門下桃李無數;值此同時,近三十年間手上畫筆亦未曾輕歇,足見其創作能量之豐沛。
揮灑色彩見性情
向來,識者看待龐均之作,多認為其既具西方繪畫之強烈表現性格,又適度地揉雜中國繪畫傳統中深受重視的率性寫意,尤其是難以言說的內斂情感與詩意,成功地建構了專屬於他的個人面貌。如今龐均雖已年過八旬,無論花卉、風景,所作筆觸反較過往更加大膽奔放,色彩同樣漸趨絢麗強烈,無一不流露出勃勃生機,也益發深刻地展現出他始終不變的精神追求。
像是此次上拍的《紅樓》(拍品編號772)與《月滿灕江》(拍品編號773)兩件均為其晚近以灕江為題材之新作,不難看出龐均在構圖時採取以簡馭繁的手段,不但信手揮灑便自見性情,更傳達了其對中國文人傳統致敬之用心。前者採取開闊的視角,並以其最為擅長、深淺有別的優雅灰色描繪水天一色的灕江景致,中間點綴兩艘漁艇,使畫面取得動靜之間的平衡;前景則左右分繪紅白花簇,猶如雙掌合攏一般,懷抱著畫面下方徽派特色的黑瓦白牆建築以及略高的紅樓,全作觀來大方簡潔、賓主各居其所,深得平淡樸素之要,令人低迴再三。後者則採倪雲林「一江兩岸」之構圖,在被冷涼月光照得沁藍的夜色中,獨見葉已落盡的細枝瘦幹佔去畫面左方;與右方遠山之剪影相映。自畫面右下方蜿蜒而出的木造碼頭盡處,停泊了兩艘雖有微微亮光,卻一無人跡的舟楫,深得荒寒簡淡意趣,令人不禁心生「繞船明月夜徘徊」之喟嘆。
透過這兩件作品,龐均在在向世人印證了油畫此一源自西方,且歷史已然悠長的藝術形式,只要注入創作者真摯的情感與思想,將山川花卉視為精神象徵,就能夠擁有無窮無盡的生命力,永遠新穎如初

估價 :
HKD: 280,000 – 380,000
USD: 35,900 – 48,700

成交價:
HKD: 566,400

上一件 拍品 772 下一件

免責聲明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Wechat QR Code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