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 | 中國嘉德(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18 秋季拍賣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60
潘玉良 (1985-1977)
裸女(約一九四〇年代作)

油彩 畫布

91 x 64.2 cm. 35 7/8 x 25 1/4 in.

款識
玉良(畫背)
出版
2013年,《安徽文博》,安徽博物院編,合肥,第8頁

展覽
1992年3月28日至4月12日,「潘玉良個展」,琢璞藝術中心,高雄
1993年5月5日至5月27日,「潘玉良珍藏展」,琢璞藝術中心,高雄

來源
亞洲重要私人收藏

「我的一生,是中國女人爲愛和理念爭取女人自信的一生。」
—潘玉良
清雅脫俗 絕世畫魂
潘玉良臻絕西方裸女油畫巨獻
身處二十世紀初女性解放浪潮之中,獨立自由的女性意識是潘玉良藝術風格形成的基礎,她曾被劉海粟譽爲「中國第一代女大師」,被徐悲鴻稱作「巾幗英雄」,是中國第一個近乎畢生活躍於歐洲畫壇的女性畫家。
自在獨行的藝術夢
1895年,潘玉良生於江蘇揚州,幼年父母即相繼去世,在困境中被舅父送往青樓賣藝,自力更生的潘玉良在被其夫婿潘贊化贖身後,始能發展并追求他對藝術的興趣及理想,憑藉自身才華以第一名的成績進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學習,并以公費遠赴歐洲,開始了奔走海外的藝術生涯。由於長期旅居法國,潘玉良兩段旅法的生活經歷在國內罕有人知:1921年她進入裏昂國立美術學院(Institut Franco-Chinois)學油畫,兩年後即考入巴黎高等美術學院(É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es Beaux-arts de Paris),同期入學的還有徐悲鴻,畢業後繼續至羅馬國立美術學院(Accademia di belle arti di Roma)深造,期間曾參加義大利國際藝術展,獲金質獎章。留學三所名校的學習經歷爲潘玉良的藝術創作奠定了扎實的造型基礎,她從不畏懼語言與文化的隔閡,在無形中深化著對西方藝術史的理解;即使出身卑微,也從不放弃自身的藝術氣節,她不入异國國籍,也不與畫廊簽約,在一戰後動蕩的環境中孤身追尋著理想,爲少數在法國發展的中國杰出女性畫家之一。
1928年潘玉良回國任教,以出衆的才能被任命爲上海美專研究所所長,并於次年任教於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科,以自身所學致力於中西融合繪畫之路的推動。然而內心對西方現代藝術追索渴望讓其於1937年再次赴法,憑藉著堅持不懈的藝術實踐,以及積極活躍的巴黎社交活動,潘玉良於1938至1977年間多次入選沙龍展,舉辦個展不計其數,屢屢榮獲重要獎項。同時,她亦與國內藝術界保持密切聯繫,與王濟遠、張道藩、方君璧、張大千等藝壇前輩和友人頻繁通過書信交流藝術心得,不僅爲其异國生活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援,更使她在創作中保留著忠於本土的東方特質,被巴黎藝壇冠以「中國西洋畫家中的第一流人物」之贊譽。直至1977年病逝前,潘玉良始終創作不懈,在法國的四十年間創作出衆多以裸體人物、風景、靜物等爲主題的非凡杰作,成爲作品獲最高藝術殿堂羅浮宮(Musée du Louvre)收藏的中國第一人,更獲如法國國立現代藝術博物館(Musée National d'Art Moderne)、塞努奇博物館(Musée Cernuschi)、及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Musée d'Art Moderne de la Ville de Paris)等重要西方美術機構典藏。
初露鋒芒的見證
「裸女」是貫穿潘玉良一生的重要命題,在其就讀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期間,當時擔任校長劉海粟即因學校「裸體寫生事件」廣受爭議,甚至被部分保守主義者斥爲「藝術界的叛徒」,上海美專也面臨被查封的責難,在整個藝術界引起巨大動蕩。在以劉海粟、倪貽德等現代藝術支持者的共同努力下,歷經近十年的抗爭,終於在1926年後,爲中國打開了人體寫生的大門,不僅成功推動中國美術現代化的進程,更是當時社會新文化思想與舊文化抗爭的巨大勝利,此更奠定了潘玉良此後畢生開放、自由的藝術價值觀。
在美專學習期間,潘玉良尤爲注重人體畫創作,并曾因在公共浴場觀察寫生遭遇羞辱和毆打,但種種阻礙并未熄滅其內心的火種,她不斷沿著裸體畫創作的道路行進,在封閉的社會環境中甚至以自己爲人體模特進行寫生實踐,終於在進駐巴黎畫壇後獲得了自由表現的舞臺。1940年6月,巴黎在二戰中淪陷,由於畫室被德軍收繳,潘玉良搬到巴黎郊區,展開對人體繪畫的潜心研究,并進行大量創作,終以《裸女》(1940年)、《黑猫與女人體》(1941年)、《舒坦》(1941年)裸女畫頻繁亮相「獨立藝術家畫展」及「巴黎春季沙龍展」等,收穫廣泛關注,使得二度赴法的潘玉良鋒芒初綻,開啓了此後成就斐然的藝術道路,其突出的藝術成就更被法國政府於1945年授予國家金質獎章,成爲巴黎自由沙龍中獲此最高殊榮的八位藝術家代表之一。
是次上拍的《裸女》便創作於這一時期,隸屬藝術家最具藝術代表性的「西方裸女」系列。由於潘玉良的多數油畫作品均由官方美術機構所藏,流通於市場的極其稀少,其中尤以「西方裸女」系列最爲罕見,幾乎悉數藏於安徽美術館、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如《舒坦》(1941)、《坐靠背椅女人體》(1942年)等,其重要性昭然若揭。該作由藝術家最大私人藏家於90年代初購藏於法國,作品曾在1992、1993連續兩年亮相於由高雄琢璞藝術中心舉辦的「潘玉良個展」,今秋首次亮相市場,歷經半個多世紀的時代動蕩,依舊完好保存,作品尺幅宏大,臻絕罕見,實乃千載難逢的購藏良機!
剛柔并濟的女性美
「潘玉良是當代能使中國藝術融合的少數中國畫家中的一位杰出的榜樣。」
—著名美術史評論家蘇立文(Michael Sullivan)
與同時期多數以東方女性爲主體的裸女畫不同,在作品《裸女》中,潘玉良罕見的以歐洲女性爲描繪對象,金髮碧眼的面龐和慵懶的體態深具典型的西方特徵,展現出潘玉良領先時代的國際化藝術視野以及游刃有餘的人體造型表現能力。其以深色綫條勾勒出畫中人的坐姿,以從肩膀到手臂、腰際到腿部的曲綫突顯出其挺拔的身材,并通過頭部與腿部的相反動勢維持著畫面的視覺平衡,畫面中的筆法則帶有早期歐洲學院派造型嚴謹的特質,以率直的素描式綫條塑造著形體的轉接與交匯,并在重點結構處用粗綫條突顯人物的體積及前後空間,忠實勾勒出女性真實、生動的身體美感。
學院派的訓練讓潘玉良用古典繪畫的莊重意境與崇高精神,釋放在异鄉長期壓抑的自我孤獨、無助的女性心理狀態,將過往生命中難以磨滅的傷痕轉化爲裸女畫中的批判精神,并融入作爲女性的敏感思緒與人道情感。除古典繪畫的影響外,潘玉良裸體畫中的表現主義風格,受來自歐洲印象派大師雷諾瓦(Renoir)、馬蒂斯(Matisse)等的影響。《裸女》畫面中女性皮膚的柔嫩光澤、豐腴飽滿的體態等特點,均與雷諾瓦筆下經典的裸女相呼應,但在用色上却呈現出該時期不同於其後偏向印象派、野獸派的濃烈色彩,以參照古典主義的繪畫語言,用純粹且平面化的單一色塊勾勒,創造出高雅的人物氣質,展現「剛柔并濟」的獨特韵味。純淨柔和的嫩綠單色背景,在提亮畫面明度的同時締造出靜謐溫潤的氣氛。類似淡綠的單色背景還可見於安徽博物院所藏的《金髮女郎》一作中,側觀出藝術家喜用清新的色彩構成前景人物與背景之間的色彩互補,襯托出西方女性肌膚的白晰凝滑、雙頰的紅暈柔媚,及眼眸的晶瑩閃爍,猶如春光乍泄般年輕姣好的醉人容貌。
契妙神合的自由
在構圖上,《裸女》極富現代主義的布局帶有莫迪裏亞尼(Modigliani)、馬蒂斯等人創作的簡潔之美,下筆果敢、綫條概括。潘玉良對本幅畫面中的人物身體進行了截取,并刻意强調了其腰部綫條與面部輪廓,用筆時而强健,時而輕柔,在起承轉折間形成了視覺上的虛實層次;在畫面布局上,後期創作的傳統留白觀念已在此顯現,却不僅限於現代派藝術中的東方情調,潘玉良以西方審美與東方意趣的契妙神合,體現出自由的審美意境。與這一時期歐洲資産階級的審美眼光不同,潘玉良的裸體畫創作沒有亮麗光鮮的跳躍性筆觸,也沒有過於造作的女性姿態,她以飽含人性的人物描寫直指人心,顯示出不墜流俗的獨立藝術精神,亦如其在生活中對女性自由、開放的平等權利的追求。
1935 年,觀筆潘玉良畫展後,徐悲鴻曾特撰文,留下贊嘆之言:「夫窮奇履險,以探尋造物之至美,乃三百年來作畫之士大夫所謂不能者也。真藝沒落,吾道勢微,乃欲求其人而振之,士大夫無得,而得於巾幗英雄潘玉良夫人。」縱觀其一生的創作歷程,潘玉良從學院派奠定了造型基礎,從印象派體悟到瞬間感受、吸取了自由色彩,終在東方傳統中釋放了浮沉半生的自由靈魂,她以自我頌揚般的敬意塑造著一位位女性形象,獨立大氣,却滿具柔情,稱爲上世紀中國美術現代化的進程中最蕩氣迴腸的巾幗篇章。

估價 :
HKD: 6,000,000 - 8,000,000
USD: 764,300 - 1,019,100

成交價:
HKD : 7,050,000

上一件 拍品 60 下一件

免責聲明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Wechat QR Code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