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彩 畫板
22 x 16 cm. 8 5/8 x 6 1/4 in.
款識
A Micheline Marie Laurencin 1933(右上)
出版
1986年,《瑪麗•羅蘭珊作品全集第一册》,丹尼爾•馬歇索編,東京,第246頁,圖版第562號
來源
米雪蘭•羅森堡(Micheline Rosenberg)於1993年直接獲贈自藝術家本人
歐洲私人收藏
2007年12月3日,巴黎佳士得秋季拍賣會,拍品編號35
亞洲重要私人收藏
凝脂粉黛,筆下寄情
羅蘭珊盛年時期作品
《小女孩》
自文藝復興以來,藝術之都巴黎孕育了無數新藝術運動,并影響了整個世界藝術史。其自由開放風氣,不但萌生了女性主義,也讓十九世紀以降的藝術運動從不缺乏女性身影。無論是藏家、畫商與藝術家,天賦予女性細緻溫柔又堅韌果敢的性格,讓她們周旋於以男性爲主導的文化圈中,并大放异彩,如十九世紀現實主義畫家波納(Rosa Bonheur)、印象派畫家莫裏索(Berthe Morisot)等,無不獨當一面。而踏入二十世紀迎來了巴黎的黃金時期,一個混合了戰火和百廢待興的衝突世代,而此年代的精英之輩皆思想前衛、才華洋溢。瑪麗•羅蘭珊(Marie Laurencin)是少數崛起自巴黎畫派中,與畢卡索(Pablo Picasso)、布拉克(George Braque)等大師平起平坐的女畫家,并活躍於二十世紀初期的重要藝術活動與展覽中。
羅蘭珊早期取經自多種派別體系的風格理論,但未依任一流派爲依歸。另闢蹊徑的她,不以理論爲根基,轉而擁抱女性感性浪漫的特質,以一種唯心、唯美、抒情爲創作本質,變相以個人精神爲風格的根基,創女性職業藝術家之先河。
巴黎畫派中的一道紅粉英姿
出生於巴黎的羅蘭珊,因其爲一國家議員之私生女,從小由母親獨自拉拔長大,成長於由母親所布置充滿女性柔美感觀的環境,母親自羅蘭珊小時便以培養其成爲一高尚淑女爲目標,并鼓勵她對於文學與藝術的探索。羅蘭珊自小展現了對繪畫與詩歌的興趣,而其母親崇尚柔美的視覺經驗,更對她的創作影響至深,從她日後繪畫中女子發飾上的珍珠、顔色多變的發帶、披肩、紗質輕衣和各式嬌媚姿容,無不顯示其細膩而又感性的觀察力,與對女性一切存在的親切感。
羅蘭珊率真、感性而長情。她與當代大文豪詩人阿波裏奈爾(Guillaume Apollinaire)的戀情在當時蔚爲佳話。五年熱戀却因對方捲進《蒙娜麗莎的微笑》失竊風波帶來牢獄之灾,讓高傲而被視嫌疑爲耻辱的她拂袖而去。一戰爆發初期,她與德國男爵Otto von Wätjen閃婚後移居西班牙,然而她對阿波裏奈爾的一直懷有感情,1918年在聽聞他過世的消息後哀傷至極,此時一直在身邊支持她的女性友人成爲她的力量,也讓她畫了許多描寫女性的肖像畫,以及展現女人間私密情感的作品。
生命中的經歷沉澱并滲透進羅蘭珊的靈魂深處,讓她的創作日益成熟。熱愛文學并對文字有著出衆的理解與參透能力的她,若與生俱來般把時代感與精神,搭配個人經歷埋藏在她獨特的用色上,在群青、鉛藍、茜紅、祖母緣、象牙黑五色中加上白與灰的油彩,在其緊密扎實的構圖結構中創造出一幅幅炫麗的作品。羅蘭珊的作品爲許多知名時尚雜志鍾愛,曾獲邀繪製無數雜志封面,并成爲許多貴婦與知識份子眼中最耀眼的文化新星。如在1923年,她受俄羅斯芭蕾舞團委托爲「牝鹿」(Les Biches)設計舞臺背景與服裝,譽滿全城的展演,爲她贏得「巴黎畫派最美麗的牝鹿」的美稱。羅蘭珊用她神秘憂鬱又淡然雅致的色彩,爲巴黎黃金時代燦爛的尾聲抹上了一片粉系的輕薄迷蒙,模糊而放鬆的人物輪廓正爲黃金時代落幕後,山雨欲來的大時代之社會人心的寫照。是次拍賣有幸呈現其盛年之作《小女孩》,作品除彌漫濃厚的時代特色外,背後更帶著一則與畫家一生相關的故事,引人入勝。
別有深意的女孩肖像
在《小女孩》中,羅蘭珊在灰色的背景上,以赭、橘、紅等赤色系顔料加以白彩調色,描繪出一個幼年的女孩身影,再以鉛白在臉上施以厚粉淡妝,并依次添加口紅與眼綫畫龍點睛。其間多層次的粉彩,似爲主角披上一身暖色薄紗羅裳。當中細節豐富,盡顯創作者的用心。如觀者可見其紅發由一條銀緞帶妥善地扎綁,當中并有巴洛克珍珠發飾加以點掇。望其衣,如身穿杏色紗鞠的淩波仙子,望其凝脂粉黛與骨瘦嶙峋,則是二十世紀以前法國古典少女盛裝的打扮,道出了時代的氣息。
而據考據,畫中人爲20世紀法國最頂尖的印象派畫商保羅•羅森堡(Paul Rosenberg)之長女米雪蘭(Micheline Rosenberg)。羅蘭珊與保羅相識於1913年,該年藝術家在紐約軍械庫(Armory Show)展覽,保羅對其作品一見傾心,當下即購藏兩件作品,後續并與羅蘭珊簽下獨家代理約,不遺餘力地推廣其作,如在1921、1923與1926年均分別替她舉辦個展,并規劃將其作品和同輩當代大師連袂展出,如1929年與布拉克的聯展,和1930年和馬蒂斯的聯展等。而在1931年,他更將羅蘭珊推廣到紐約,在Durand-Reul 畫廊舉辦了她人生中在美國的首次個展。足見保羅的愛才,以及兩人深切的交情與合作關係。
在羅蘭珊創作《小女孩》的1933年,巴黎正經歷經濟大蕭條。羅蘭珊的經濟狀况并不好,然而在這樣的景况之下,畫商保羅自與她初識的1913年至1930年代,始終堅信其作品的價值,并不斷鼓勵她創作,保羅除了是她的伯樂之外,更如其親人。而其長女米雪蘭,亦是羅蘭珊從小看著長大的女孩,因而在米雪蘭16歲之時,藝術家頃其心力,畫下她的肖像,將其最純真的青春年華化爲不朽,并將之贈與米雪蘭作爲成年禮物,畫作尺幅雖然不大,但盡顯作者的用心與用情,也爲此作增添了畫外的意義—感謝如兄長的保羅對她一直以來的幫助,以及對於畫中人最深切的期許與祝福。
估價 :
HKD: 350,000 - 450,000
USD: 44,600 - 57,300
成交價:
HKD : --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