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 | 中國嘉德(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18 秋季拍賣
觀華─私人珍藏重要竹雕及金石藝術

542
戰國秦漢
銅印六方

Warring States Period - Han Dynasty


釋文:1、長午,2、异耳,3、張山,4、中壹,5、趙竪,6、朱酺私印
此盒戰國秦漢銅印一盒六方,盒上簽條爲小林鬥盦先生手書。曾先後爲清末金石大家羅振玉和近代收藏大家林朗庵所收藏,後入小林鬥盦先生懷玉印室,可謂流傳有序。六方皆爲私印,一爲鎏金獸鈕,五爲銅質橋鈕,件件堪稱經典。戰國“長午”“异耳”二朱文印鑄造工藝精美,寬邊細文,用篆考究;“張山”“中壹”“趙竪”“朱酺私印”四白文鑄印布局各异,或四邊全滿,或輔以“日”字邊,或無邊,皆工整質古,展現了戰國秦漢以來古印章藝術的極高造詣。
來源:羅振玉舊藏,
林朗庵舊藏,
小林鬥盦舊藏。
文字之福
小林鬥盦先生舊藏上古金石文字漫談
中國人對于文字這種東西,素來有著極爲特殊的感情,甚至遠在文字尚未成熟之前,先民們對于其中所蘊含的龐大力量,就有著驚人的直覺:甲骨上,青銅禮器、兵器乃至生活用器上,泥巴上,石頭上,木頭上,在公元紀年之前的漫長時間裏,先民們就以刀爲筆,將那些變幻多端、充滿著神秘奇譎氣息的文字恭恭敬敬刻鑄在各種材質的器物上,以期子孫永寶,傳之萬年而不朽。正是在這種對文字力量的敬畏之上,中國的歷史、文化和藝術才得以建立,甲骨文,金文,封泥,古璽印,竹簡,碑刻,文字對于中國人而言從來就不只是一種記錄和交流的符號,更是藝術的源頭。借助著這些資料,中國書法史也在甲骨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的一路演變中建立起最恢弘、最悠遠的動人圖景。
甲骨文是中國人關于文字想像的開始。殷商時候的先民門對于周圍世界的理解,就跟當時的可辨識文字一樣十分有限,因此一有大事情就必須求助于神明,以燒獸骨所得裂紋的方向來預判事情的走向,幷將這個結果以文字的形式刀刻于骨上。兩周時期鐘鼎上的銘文,春秋戰國以來的銅印,秦漢以來的封泥、碑版乃至銅鏡、帶鈎等小物件上的零星文字,也是考察當時國家運作以及日常生活的重要依據。後來的人們都正是通過對這些文字的研讀而獲得當時戰爭、祭祀、官職制度、農業種植以及生活中諸多事項的信息,幷由此重構當時社會的生活場景。
對于上古金石文字資料的學術性研究和藝術性運用,宋代人是始作俑者,清代人則將這種傳統發揚光大,舉凡清代幾乎所有的學術大家、藝術大家,無一不是在廣泛搜求出土金石實物、深入汲取先人藝術智慧的基礎上而獲得獨到的成就,由此才有了清代金石學、文人篆刻和碑學書法的大盛,其影響至今未衰。對金石文字的搜羅、收藏、研究和運用,幾乎是清代以來學人和藝術家治學、治藝的統一模式,流風所被,以中國藝術爲宗的日本歷代藝術家、收藏家,素來亦十分重視這方面資料的集藏。
小林鬥盦先生生前爲日本藝壇泰斗,還是西泠印社名譽副社長,其師則爲吳昌碩的日本學生、西泠印社早期社員河井荃廬。先生一生傾心中國金石藝術,故對于吸收中國歷代金石文字實物方面的營養十分注重,且在這方面的收藏與他在明清書畫和流派篆刻的收藏一樣,亦達到極高的水準。本次秋拍所呈現的小林鬥盦先生舊藏殷商戰國以來金石文字小品,包括民國三年癸醜(1913)小屯南地所出甲骨殷文17品,秦漢封泥25品,戰國秦漢銅印72品,秦漢帶鈎24品,漢銅鏡7品,以及宋元銅印10品,其中既有先生多年所集而成者,亦有羅振玉、林朗庵等名家舊藏之物,數量堪稱可觀,品類可謂齊全,趣味尤其高雅,不僅可見小林鬥盦先生藝術取法之源、鑒藏眼光之精、學問修爲之深,更可見中國傳統金石文字藝術之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而古人造物之虔心恭敬,亦足以令人心生敬畏。
癸醜小屯南地所出殷文17品爲1913年河南安陽殷墟出土商代甲骨殘片,每片均刻有字數不等的卜辭,少則數字,多則一二十字,且爲早年出土,尤爲難得,是研究商代文化藝術的絕佳資料。封泥爲秦漢時期官方以印緘封簡牘以防私拆的信驗物,自清代大量出土以來,其蒼茫質古的趣味對篆刻和書法藝術産生極大的影響;以“田”字格的布局觀之,則此中25品多爲秦制,不僅是封泥藝術的體現,也從一個側面反應了秦代的官印藝術和職官制度。
羅振玉、林朗庵兩先生舊藏戰國秦漢銅印一盒6方皆爲私印,一爲鎏金獸鈕,五爲銅質橋鈕,件件堪稱經典。戰國“長午”“异耳”二朱文印鑄造工藝精美,寬邊細文,用篆考究;“張山”“中壹”“趙竪”“朱酺私印”四白文鑄印布局各异,或四邊全滿,或輔以“日”字邊,或無邊,皆工整質古,六印體型雖小却妙在精微,展現了戰國和漢以來古印章藝術的極高造詣。羅氏爲近代金石大家,林氏爲收藏大家,此套印章經二人遞藏,更可見其不同凡響之處。戰國秦漢印一盒49種亦多爲私印,間或有吉語印,形制、鈕式、風格均爲多樣,可窺中國古代印章藝術第一個高峰之一斑。而以“部曲將印”“司馬督印”“平昌侯印章”“軍假司馬”等爲代表的漢代銅官印一組7種,一爲鎏金蛇鈕,其餘六方均爲銅質橋鈕,七印皆爲鑿印,斑駁蒼古,是以鑿印工藝爲主的漢代急就章藝術的典型面貌。
另外如漢代銅鏡和帶鈎,多爲當時貴族日常所用之物,故紋飾設計、工藝製作尤其精美考究,帶鈎裝飾紋飾之繁複者近于西周青銅器,銅鏡之圖案亦層層叠叠,變化多端。所可注意者,乃是其上之文字迥异于平常所見,多根據字數之多寡及裝飾之需要而進行相應的變形,由此可見文字作爲一種具有極强可塑性的“裝飾性元素”,已經在當時人的生活中占據相當重要的地位。其中所展現的古人對于文字造型的理解和想像,對于後代藝術創作的啓發不可謂不大。
歷史、文化、藝術研究的輔助之外,上古金石實物的一個重要功用是關于文字流變的研究,即有關“文字學”的探討。這種現象,在戰國秦漢時期的印章中表現極爲明顯,如“平陰都司徒”“師藄之璽”二印皆爲戰國燕地官印,坐人鈕圓印則爲藏傳鐵印,這些印章文字古奧,布局自由浪漫,別有趣味。春秋戰國時期文字尚未統一,以燕、齊等地爲代表的各地文字出入極大,其中許多文字與統一後的小篆面目迥异,在如今看來更難以辨識,然而,這正是文字演化的真正歷史,不研究這些實物,對這段歷史便無從知曉。古人常說“文字之福”,上古文字所包含的龐大力量,無論對于文化的研究還是藝術的創作,確實都是無上的福氣。
出版:《鬥盦藏印》P33、P35,謙慎書道會刊行,2005年。

估價 :
HKD: 100,000 - 200,000
USD: 12,700 - 25,500

成交價:
HKD : 295,000

上一件 拍品 542 下一件

免責聲明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Wechat QR Code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