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 | 中國嘉德(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18 秋季拍賣
觀想——中國書畫四海集珍

1433
傅抱石 (1904-1965)
鏡泊飛泉

立軸 設色紙本

81.5 x 106 cm. 32 x 41 4/5 in. 約7.7平尺

鈐印: 傅抱石印、甲辰所作
題識:鏡泊飛泉。一九六四年未完之稿,越年餘補成。抱石南京記。
出版:“Malerei Aus China”, 圖錄第82號, Sammlung Petri, 奧地利藝術博物館,1976年版。
展覽:“來自中國的繪畫”,第82號展品,奧地利藝術博物館,1976年6月19日-7月18日。
來源:1. 本幅為瑞典前大使Lennart Petri(1914-1996) 舊藏。
2. 香港拍賣會,1984年2月17日,第12號拍品。
對於上個世紀60年代初的一次東北之行,傅抱石自稱:「茲游奇絕冠平生」。 此行歷時近四個月,行程四千多里,足跡遍布吉林、哈爾濱、長白山、延邊、牡丹江、鏡泊湖、瀋陽、鞍山、千山、撫順等地,期間作畫課稿近百餘幅。長期生活在江南的傅抱石,生平第一次親身體驗到了北國風光的無限壯美。這一次的寫生創作無疑是繼其兩萬三千里寫生後的又一次體驗,對傅抱石此後的藝術創作影響甚大。
鏡泊湖為東北風光之精粹,傅抱石六十年代對於鏡泊湖的經營可謂佳作層出,於旅途之中已有此題材的作品,曾於其中一幅中題下「此情此景,我能忘之乎,我能不畫乎」的字句。旅途後的數年,他不斷揣摩,一再創作,張張或橫或竪,不同尺寸的變體畫,可見傅抱石對絕勝之境鏡泊湖的鍾愛;因其闊大流急,氣象雄豪,《鏡泊飛泉》更成為此系列中的經典。傅抱石說:「中國山水畫的發展自始就是妙悟自然,富於現實精神的藝術創造,而不是單純地訴說視覺的客觀描寫。」其作品的藝術魅力,正在於他拮取造化素材後,所作出的概括提煉和藝術誇張。在造境過程中,他傾注了自我的理想和審美觀。
此幅《鏡泊飛泉》,為前瑞典大使Lennart Petri舊藏,1976年即在奧地利美術館展覽。此幅1964年起稿,至1965年完成,歷經一年,足見畫家大膽落墨,細心收拾之功。全幅筆墨精純,元氣淋灕,人物、樹木、飛瀑、山石粗精有致。彩墨、水墨與水在紙上滲化、攙和,變化出潤澤朦朧的墨象和肌理。
橫幅構圖,佈局嚴謹,不失放逸率真。瀑布佔據畫面左上角,飛泉由左上側傾瀉而下,注入右方牡丹江,闊大流急,氣象雄渾。泉水瀑布奔騰湧出,激打於背景的山石之上,磅礡宏大,營造出無聲勝有聲的動容之景。近景點睛之筆觀瀑者與自然共生,人融入境,頗為精緻,對比大面積墨色的山水,更顯出磅礡山河中對「人」的哲思。

開闊的出水口,堅硬的岩石和幾處樹木,均以重墨勾染,襯托出瀑布的明亮,前後遠近,層次自然分明,給人以氣象渾穆之感。順水流勢乾濕並用,畫出了北國飛瀉而下、跌宕奔騰的瀑布氣勢。畫家自創「抱石皴」的發揮,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階段,這種筆法以散鋒亂筆表現出山石的結構,以氣取勢,磅礡多姿,自然天成,也成為傅抱石打破筆墨約束的第一法門。其運用筆根擦染出鏡泊湖邊高聳挺拔的山坡,充分體現了山川的氣勢和山石的質感,以及山體在飛泉影響下的濕潤感,以散鋒筆法畫水所造成的效果尤為顯著,淋灕氤氳的水汽躍然紙上,令人神往,各種皴法及渲染技巧,透過水、墨、筆的融合,運用塗、抹、掃、壓等筆法,落筆沈穩,山樹於筆下積染,和線、點、皴統一為面,並透過水墨滲化表達出山石經飛泉擊打的氤氳氣象。看似率意寫出,實則隨心之間終於一體,令全局氣勢博大,蒼茫雄奇,特見功底之厚,魄力之大。

估價 :
HKD: 12,000,000 - 22,000,000
USD: 1,528,600 - 2,802,500

成交價:
HKD : --

上一件 拍品 1433 下一件

免責聲明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Wechat QR Code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