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 | 中國嘉德(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19 秋季拍賣
觀想—中國書畫四海集珍

1518
張大千 (1898-1983)
白雲堂圖(丁亥(1947年)作)

手卷 水墨紙本

引首:(一)28.5 x 96 cm. 11 1/4 x 37 3/4 in. 約2.5平尺 (二)28.5 x 81 cm. 11 1/4 x 31 7/8 in. 約2.1平尺 畫心:28 x 167 cm. 11 x 65 3/4 in. 約4.2平尺 後跋:28 x 263 cm. 11 x 103 1/2 in. 約6.6平尺

題識:白雲堂圖。君璧道兄哀慕太夫人,命作此圖。丁亥二月同在漢皋。大千弟張爰。鈐印:張爰之印、大千
引首:1.吳敬恒(1865-1953)題:白雲堂圖。丁亥十月,吳敬恒題。時年八十有三。鈐印:敬恆金石長壽、稚暉八十以後書
2.葉恭綽(1881-1968)題:白雲堂圖。遐翁為君璧題。 鈐印:恭綽之璽
本幅:1.商衍鎏(1875-1963)題:天風浪浪江水長,蜀山粵海遙相望。兵戈滿眼狸鼪走,遊子萬里思故鄉。慈親幾載不得見,月落白雲飛蘞蔓。促歸忍檢裏篋書,密縫悲看手中線。頑寇納降薄海歡,還家麻鞋白雲寒。繞堂呼母母何處,雲靜堂留兒淚瀾。苦憶霜松蔭小草,草長松枯神形槁。於今雲鎖四山深,松影在地雲愀愀。君璧仁兄屬題即希雅正。丁亥暮春商衍鎏七十有四。 鈐印:舊史氏
2.沈尹默(1883-1971)題:望裏白雲思杳杳,畫中遠樹影團團。尋常開卷易生感,遊子遲歸行路難。君璧先生屬題。尹黙。 鈐印:吳興沈氏
後紙:1.謝稚柳(1910-1997)題:慈竹清陰思渺然,白雲仍護小堂前。如今懷橘虛垂淚,那有春暉答報年。君璧道兄孺慕堂上,因乞大千居士為寫《白雲堂圖》,以永哀思。遂命予為詩,附於卷末。又何足以解君璧之哀於萬一。丁亥秋日,弟謝稚柳。 鈐印:謝稚、稚柳、烏衣
2.溥儒(1896-1963)題:春暉被蓼莪,南風吹棘枝。五十不能慕,空興風樹悲。今君為此圖,瞻雲繫所思。至孝本天性,錫類良在茲。寄言事親者,孝養及生時。君璧先生命題。西山逸士溥儒。 鈐印:舊王孫、溥儒
3.彭醇士(1896-1976)題:萬里思親淚暗潸,白雲低處見南山。不堪阻絕兵戈裏,門外時時望子還。君璧吾兄屬題。彭醇士。 鈐印:彭醇士
4.冒廣生(1873-1959)題:梁公望白雲,親舍在其下。舍存親則亡,此痛云何寫。悲風紙上生,白雲化為雨。雨乾淚不乾,淚盡以畫補。為君璧先生題。疚齋冒廣生。鈐印:水繪庵老人
5.金湛霖(近現代)題:戊子仲夏敬題君璧先生白雲堂圖。滋軒金湛霖。 鈐印:謹慎、金湛霖
畫荻當年有義方,危身今日更無忘。白雲在望徽音遏,遊子天涯淚數行。滄桑幾變沸鵝潭,蜀道艱難百不堪。誰料登堂同拜母,披圖流轉到江南。堪霖於前三十年兒女從遊先生之門拜母情事,如在眼前。擇鄰風物最牽懷,萱草憂思處處乖。指顧堂成來祭告,齊看庭誥九霄排。
6.汪東(1890-1963)題:白雲長護松楸,思悠悠。憶得倚閭人在淚懸眸。 樹欲靜,風不定,古今愁。唯有畫圖珍重展還收。烏夜啼。為君璧社兄題白雲堂圖。戊子(1948年),汪東。 鈐印:汪東印信
7.吳瀛(1891-1959)題:深深風木悲,春暉不長在。白雲白髮兩悠悠,遊子歸來此心痗。風雲澒洞有時休,顧護恩私今不再。吁嗟乎,今不再,披圖感此寸草心。江河萬古,難滌茲塊壘。三七年戊子秋日為君璧社兄題。吳瀛。 鈐印:景州、風勁樓、吳、栗亭
8.潘公喆(近現代)題:木葉風飄飄,人子心悲惻。渺渺嶺南雲,仰望思無極。圖寫白雲堂,孝思足矜式。西蜀張大千,畫學有獨特。先生與齊名,推崇為潑墨。斯圖永深之,豈獨畫名得。丁亥初秋,君璧道兄屬題。同邑弟潘公喆。 鈐印:算潮水知人最苦、相吉
9.喬大壯(1892-1948)題:古意新證畫裏尋,䍩堂高處白雲深。買舟明日東南海,白髮孤兒淚一襟。君璧先生畫伯命題。丁亥始秋方有臺澎之役,倚裝成此。幸吟教之。大壯。鈐印:巨橋、大壯
10.伍俶(1897-1968)題:但恐昇平未有期,懷歸最是夕陽時。觀圖若上太行望,惆悵南垓相戒詩。壬辰(1952年)季夏,君璧尊兄屬題。伍俶。鈐印:伍俶叔儻、暮遠樓
11.于右任(1879-1964)題:題張大千為黃君璧作白雲堂圖。白雲無盡,孤兒多傷。一副圖畫,网極心傷。畫者誰?張八郎。白雲堂下雲來往,白雲堂上花生香。春满白雲堂。于右任。 鈐印:右任
12.劉太希(1899 -1989)題:蒼茫十五年前事,此境沉沉有夢知。今日白雲橫嶺嶠,青燈都不似兒時。君翁令題。太希。 鈐印:太希
背面:黃君璧題:請稚老篆書。《白雲堂圖》。君璧為紀念母親。
部份題跋者簡介:(一)冒廣生,字鶴亭,號疚齋,江蘇如皋人,近代文化史上的著名人物。冒氏為如皋大族,書香門第。1889年歷縣、州、院三試皆列第一,1894年被錄取為舉人;擔任刑部及農工部郎中,民國歷任農商部全國經濟調查會會長、江浙等地海關監督。抗戰勝利後任中山大學教授、南京國史館纂修。新中國成立後,為上海市文管會特約顧問;著作有《小三吾亭詩文集》、《疚齋詞論》、《冒鶴亭詩歌曲論著述》、《四聲鉤陳》、《蒙古源流年表》等。
(二)金湛霖,字滋軒,又字芝軒。晚清官員、詩人。廣東番禺人。襲雲騎都尉世職,二品頂戴。20世紀20年代來港,與汪兆鏞、陳伯陶、吴道镕、樑慶桂、張學華、桂坫、伍銓萃、黄誥共組「九老會」以詩會友。
(三)汪東,原名東寶,字叔初,後改字旭初,號寧庵,另號寄生、夢秋,又署寄安。江蘇吳縣人。外交家汪榮寶之弟。同盟會會員,亦是國學泰斗章太炎足下高徒。汪東性耽風雅,嘗在南京組織畸社,黃君璧為同社,畸社更匯聚張冷僧、傅抱石、張書旂、黃君璧、陳之佛等藝壇名流。抗戰結束後在國史館編修史料,與顧頡剛等史家共事。
(四)吳瀛,字景洲,江蘇武進人。清末入湖北方言學堂,後在北京政府任職。1924年受聘為清室善後委員會顧問,參加清點故宮文物,後任故宮博物院秘書。新中國成立後任上海文物管理委員會委員。吳景洲學識淵博,工於詩書,是當時的書畫篆刻名家,著有《中國國文法》、《吹萬寶詩草》等。
(五)潘公喆,名受,又名公哲,廣東南海人。世居廣州西關逢源正街。與黃賓虹、李曲齋等為好友,亦善鑒賞,擅詩書畫。
(六)喬大壯,近代詞人、篆刻家。原名曾劬,字大壯,以字行,號波外居士。四川華陽縣(今雙流縣)人。清末就讀於北京辭學館。1927年赴南昌任周恩來秘書。1935年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歷任重慶中央大學師範學院詞學教授、國民政府經濟部秘書、軍訓部參議、監察院參事、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後因好友許壽裳被暗殺,深受刺激,自沉于蘇州楓橋下。
(七)伍俶,又名倜,字鶴笛,號叔儻,筆名索太,齋號暮遠樓。浙江省瑞安仙降(今飛雲鎮)人,以號行。詩人,學者,教育家。早年就讀于北京大學,師從劉師培、黃侃等,與傅斯年、羅家倫、俞平伯等同學,歷任上海聖約翰大學、光華大學、中山大學、重慶大學、中央大學、臺灣大學、臺灣師範大學、日本東京大學、東京御茶水女子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及教育部參事、浙江省政府秘書長等職,於中國文學教學深有心得,參與編輯《第一次中國教育年鑒》、《大學國文選》。性情超凡脫俗,相知者無不以為是魏晉中人。


著錄:(一)于右任詩見《右任詩文集》,(正中書局, 1963年版)、《于右任詩詞選注》(時事出版社,第1984年版),題為《題張大千為黃君璧作白雲堂圖》。
(二)汪東詩見《夢秋詞》,題為《烏夜啼為君璧題白雲堂圖》。
說明:「白雲堂」為黃君璧堂號。君璧先生早先以「飲綠軒」、「容安居」顏其寓齋,然民國卅一(1942)年,其母歿於粵,君璧身在嘉陵江畔,烽火阻隔,未能回鄉奔喪,悲傖至絕。為追憶母親,取白雲親舍之義,所居遂號「白雲堂」。君璧幼年喪父,對母親李德賢太夫人眷戀至深。不能陪伴母親走完最後一程,是他心中多年無法開解的塊壘。所以5年後的1947年,張大千與黃君璧同在漢口,將赴海上,黃君璧特屬其作《白雲堂圖》,以寄哀思。《白雲堂圖》畫高崖峭壁、山間茅舍、巨樹白雲,山體可見石谿法,未嘗不是對「石谿一脈,唯吾友黃君璧獨擅其秘」(大千語)的情感呼應。1929年在東京的一個中日畫展中,大千恰是看到了黃君璧的《仿石谿幽居圖》,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兩年後南遊廣州,便到黃君璧的畫室「容安居」相訪,兩人一見如故。而此作以墨筆寫,更顯得肅穆莊嚴。山崖一側,屋舍儼然,一婦人袖手立於門前,似在盼遊子歸來。這位婦人,應該就是黃君璧的母親。白雲輕盈,漂浮於巨樹屋舍之上,此處雖被群山阻隔,卻寧靜悠閒,或是對母親歸處的期許。圖成後,得商衍鎏、沈尹默、謝稚柳、溥儒、彭醇士、冒廣生、金湛霖、汪東、吳瀛、潘公喆、喬大壯、伍俶、于右任、劉太希十四人題。題跋者均為藝、文、政界的要人。因未按時序裝裱,可確切的時序為:商衍鎏、謝稚柳、潘公喆、喬大壯題於丁亥(1947)年,溥儒、彭醇士、冒廣生則書於1947到1948年間,金湛霖、汪東、吳瀛題於1948年,伍俶題於1952年,其餘則不詳。而根據劉太希“蒼茫十五年前事”一句,此卷最後的題跋時間應是1957年。其中,于右任詩見《右任詩文集》,(正中書局, 1963年版)、《于右任詩詞選注》(時事出版社,第1984年版),題為《題張大千為黃君璧作白雲堂圖》。

白雲堂存珍
玉郎當日有知音 始識高賢萬古心
張大千丁亥致黃君璧《「才子英雄」行書聯》、《白雲堂圖》
張大千義薄雲天最重友情,黃君璧與大千契闊相交,陪伴始終,是大千知根知底的摯友。據黃君璧年譜記載,二人訂交於1922年,志趣相投、互相激賞、攸戚相關、情同手足。黃君璧長張大千三歲,大千因而一直以“三兄”相稱。在長達六十餘年的交往中,他們時有合作、互贈得意之作、古畫名跡。
二人曾多次同遊雁蕩山、峨眉山、廣元等名川大山。渡海後,大千漂泊海外定居巴西八德園,黃君璧遠涉重洋去會晤老友。1976年大千定居臺北外雙溪摩耶精舍,更是往來頻仍,時常合作繪畫,品鑒古物,舉辦聯展,始終保持著密切的聯繫。黃君璧發表“張大千是非常人”,憶及二人涓滴往事。1936年底其在南京舉行個人畫展,張大千專程來南京參觀。張大千非常推重黃君璧,評為“雲瀑空靈,吾仰黃君璧”。
1937年3月,全國二屆美展評審委員工作結束後,張大千與同為評審委員的黃君璧、謝稚柳、于非闇、方介堪等同遊雁蕩,合作《雁蕩大龍湫》,方介堪治“東西南北之人”。直至晚年,大千都在反復創作這一題材,謂之“回首前塵,真如夢寐”。王方宇總結大千“博覽群相,四海交遊,通達天道、地道、人道”,張大千常對弟子言:“人生最富貴的東西是友情,尤其是情趣相契的人。”在與朋友的交往中,他往往主動關心,問寒問暖,常有慷慨解囊、雪中送炭之舉。
1947年初,張大千與黃君璧同在漢口。3月25日“中華全國美術會武漢分會”在漢口美麗餐廳舉行美術座談會,張大千也參加了這一盛事,並隨後在漢口舉辦畫展。黃君璧事母至孝。因其幼年喪父,對母親李德賢太夫人眷戀至深。1942年,太夫人于粵西去,君璧身在嘉陵江畔,烽火阻隔,未能回鄉。為追憶母親,取白雲親舍之義,後一直以“白雲堂”自命。黃君璧孺慕堂上,憶念母恩,因由這次漢口之行,請大千為其寫《白雲堂圖》,永志紀念。大千不負厚望,揮毫而成《白雲堂圖》以托“望里白雲思杳杳”之情。圖成後,得吴敬恒、叶恭綽題引首,商衍鎏、沈尹默、謝稚柳、溥儒、彭醇士、冒廣生、金湛霖、汪東、吳瀛、潘公喆、喬大壯、伍俶、于右任、劉太希十四人題跋,均為當時藝、文、政界聞名顯达之仕。足見此舉感天動地,以寸草之心報得三春暖暉,成就一段藝壇佳話。
大千曾應黃君璧請,於1939年為其作《仿石溪垂釣圖》,其上題跋曰“石溪一脈,三百年來唯吾友黃君璧獨擅其秘,自與訂交,予為擱筆”。1929年在東京的一個中日畫展中,大千恰是看到了黃君璧的《仿石溪幽居圖》,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兩年後南游廣州到黃君璧的畫室“容安居”造訪。三十年代末期,大千的興趣逐漸轉向董巨王蒙,由石溪自玄宰而上窺子久,1940年代中後期于王蒙用功最勤、臨仿最為密集,創作有《夏山高隱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是時,經過敦煌藝術的洗禮,其閱歷、眼光以至技法皆臻極高水準,仿古愈加得心應手,反復演練以至通盤掌握,血戰古人而自出機杼。1947年5月大千于上海成都路中國畫苑舉辦個展,黃君璧為其曠世巨作題簽條:張大千仿董北苑江堤晚景。而1948年5月上海舉辦的“張大千近作展”,更是公推為張大千盛年臨古創作的巔峰。
《白雲堂圖》畫高崖峭壁、山間茅舍、巨樹白雲,集諸家之大成。結構繁複而充盈,稠密中透出靈動的氣韻。峻嶺之上,山林之間,松林雜樹蒼鬱茂密。草堂屋舍儼然,一婦人袖手立於門前,似在盼遊子歸來。這位婦人,應該就是黃君璧的母親。白雲輕盈,漂浮於巨樹屋舍之上,此處雖被群山阻隔,卻寧靜悠閒,堪為仙境。大千特地選用易於發墨的舊紙,下筆細緻綿密,用功極深,寄寓了深厚而堅固的情感。
此行1947年初的湖北之行,張大千與黃君璧照例懷古興感,同游武漢東南七十公里的黃岡東坡赤壁。蘇東坡于黃州赤壁留下《赤壁懷古》、《前赤壁賦》和《後赤壁賦》,一詞二賦,千古雄文。“二賦堂”始建於康熙年間,由李鴻章手書堂號,四周石刻徐世昌、楊守敬等手跡,堂前楹聯由辛亥元勳黃興所撰。黃克強于革命前夕遊東坡赤壁,奮筆撰聯:“才子重文章,憑他二賦八詩,都爭傳蘇東坡兩遊赤壁;英雄造時勢,待我三年五載,必豔說湖南客小住黃州。”三十五年後,戰火硝煙暫歇,世事紛爭未平,大千與君璧遊至赤壁,抬望之處,當時明月仍在,古聖先賢的事迹激勵著前來吊古的名仕,滿腔壯志豪情油然而興。在同一歷史現場,大千與“三兄”黃君璧緬懷過往,壯懷激烈,滄海桑田,感慨萬千。此二十一言長聯正是內心澎湃的寫照。
兩年後,張大千、黃君璧同渡海,與溥儒並稱“渡海三家”。張大千繼續專注繪畫、精於鑒賞,不斷探索新境,集中國美術史之大成。黃君璧擔任美術最高學府師大藝術系教授兼主任,主持系務達二十年,宣導國畫寫生教學,造育英才門人子弟無數,影響深遠。正呼應長聯中“英雄造時勢”之句,他們在動盪之中大江東去,卻始終未棄對於傳統文化的守望與傳播,兩位畫壇豪傑雄姿英發,以巨大的時代影響力名垂青史,譜寫出新的人生傳奇。

估價 :
HKD: 8,000,000 - 12,000,000
USD: 1,020,000 - 1,530,000

成交價:
HKD: 37,150,000

上一件 拍品 1518 下一件

免責聲明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Wechat QR Code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