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 | 中國嘉德(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20 秋季拍賣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39
喬治‧德‧基里科 (1888-1978)
義大利廣場的加富爾像(一九四九年作)

油彩 畫布

50 x 40 cm. 19 3/4 x 15 7/8 in.

款識
G de Chirico(下中)Questa 'Piazza d'Italia con monument a cavour' e' opera authentica da me eseguita e fismata Giorgio de Chirico(畫背)

出版
1987年,《基里科全集目錄第三卷•卷二1931-1950》,Electa Editrice出版社,米蘭,圖版第784號
來源
義大利普拉托Farsetti 畫廊
2009年6月16日,米蘭Finarte現當代藝術拍賣會,拍品編號176
歐洲私人收藏

附:羅馬法院指定基裡科顧問、《基裡科全集目錄》作者薩克萊西克(Claudio Bruni Sakraischik)簽字之鑒定書(鑒定號45/83)及米蘭海關開立之官方藝術品出口證明

吟詠嘆之詩,言形而上之不朽
基里科博物館級之作現身

「世上最難以解釋的,是我們心智賦予某些生活與觀點的神祕,我相信這種反常的感受在每個人身上都可出現,若發生在有創作才華或靈感的人身上,那就越發幸運了。藝術啊,是那致命的網!我要像捕捉神祕的蝴蝶一樣,在活動中捕捉因物質和分心而沒有覺察到的時刻。」
——基里科《論形而上藝術》

回看二十世紀歐洲興起的超現實主義運動,無人能繞過基里科(Giorgio De Chirico),他正是這場運動中當仁不讓的領航者。基里科於1888年出生於希臘一富庶家庭,從父親處沿襲義大利血統,因出眾的藝術天賦,十二歲即赴雅典工藝學院學習,後輾轉至慕尼黑美術學院就讀。在德國四年的求學生涯中,接觸到瑞士象徵主義畫家伯克林(Arnold bocklin)及哲學家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的唯心主義思想,使他在21歲畢業赴義定居同年,創作了人生第一幅「形而上」畫作《一個秋天下午的謎》。他將物件與不相干的背景併置於同一空間,運用多視點的非傳統構圖、夢境般的光線,強調內在情緒與精神性的思考。顛覆傳統的創作語彙,更影響了馬格利特(René Magritte)、恩斯特(Max Ernst)等人的創作,使他被譽為「超現實主義」畫派先驅。其作不僅為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現代美術館、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收藏,位於羅馬的基里科博物館更吸引全球的藝術愛好者朝聖。是次拍賣,我們隆重呈獻基里科羅馬時期的完熟之作《義大利廣場的加富爾像》,再現這一超現實主義大師對藝術、哲學、建築學所傾注的畢生熱情。那神秘而空曠的畫面下,是他信奉的不確定與神秘主義,還有他那令人印象深刻的:「若非謎(Enigma),我還能愛什麼?」

藝術:孤島之寂

「1923年,我第一次看到基里科的作品,對我產生了重大影響。我細細咀嚼那些奇特的場景,自那以後,我也開始採用新的作畫方法。」
——馬格利特

美術史學者將基里科的作品明確地劃分成五大時期,前四為慕尼黑時期(1905-1909)、奉行超現實主義的形而上時期(1905-1924),而在古典主義時期(1924-1943)他重新鑽研文藝復興名家拉斐爾(Raffaello Sanzio da Urbino)和提香(Titian)之作,「重新找回通向失去的天堂之路」,放棄形式上的炫目,而追求思想上的內涵。而至1944年,他定居羅馬,將研習多年的文藝復興傳統繪畫,與自身天馬行空的想像結合,以早年的形而上精神作為基礎,並融入古典美學,創作了一批被公認達藝術巔峰的「成熟時期」(1944-1970)之作,完成於1949年的《義大利廣場的加富爾像》便為箇中表徵。

綠空下,落日時分,畫面由位於羅馬、刻劃義大利第一任首相的「加富爾像」作為中心開展。白塑像被放置在石頭基座上,視覺上猶如漂浮在廣場中間,為作品的迷幻氣息定下基調。更令整座廣場猶如一個被創造出的孤島,遠離真實世界的束縛。而它的身下,兩位行人正在滾動濃煙的煙囪前高談闊論,為安靜的場域帶來生活的氣息。而在繪畫廣場兩側拱廊時,藝術家運用了非對稱式構圖,使兩邊的建築呈現不同角度的內傾,給予畫面失衡的不確定感。左側白牆中的紅色拱門緊閉,而晦暗陰影下的右側拱門則微微虛掩,令光線可穿透入內,明暗對比間呈現日月同暉的劇場感。而此鮮明的對比瀰漫在作品的各個細節中,如偌大的沉默的雕像、與交談中的渺小的人形;廣場洋溢光感的暖橘地面,與濃烈的綠色天空形成對比的張力。而從近景孤獨的雕像背影,到中景成雙的行人,再到遠景群樓起伏的城市,層次分明而克制,展現基里科由內向外完成的由自我到人群的情感遞進,卻將都市熱鬧的景象與廣場上的「孤島」通過一面紅色矮牆隔絕,唯有那滾動的煙囪氣體在運轉中見證了時間的流動。

哲學:落日成影

基里科最早的創作靈感,來源於德國求學時期所閱讀的尼采與叔本華的哲學著作。如尼采曾寫道:「秋日義大利廣場的落日,讓萬物拖上長長影子的神秘性」,讓基里科激動萬分,成為他終其一生所追尋的幻像,其作品也反復強調對影子的描繪。在本作中,成雙的人影、雕像、右側的建築全部都在地面上倒影出狹長的影子,而耐人尋味的是,這四個影子均未完全顯示,增添了神秘主義的氣息。而畫中的雕塑及建築的透視焦點均不一。基里科特意採多點透視構圖,意欲增加畫面神秘性及多維的空間感,此亦為其經典語彙。此作所展現的並非一幅尋常的街景,而是具有更深含意的、超現實的虛幻景象,這些要素共構了山雨欲來般的事件感。神秘、荒誕、不合常理、意味不明的畫面與景物正在超越「在場」與「常規」,超越時間的本質,將想像和夢幻的形象,與日常生活事物,或古典傳統融合在一起,使虛幻與現實揉而唯一,更是其對尼采唯意志論哲學的致敬與延續。

建築:雕像之謎

「大自然的一切似乎讓我恢復了元氣,包括建築物和噴泉的大理石。在廣場的中間,雕像是白色大理石的;但時間已經給它蒙上了一層灰色的陰影,看起來很順眼。秋天的陽光溫暖而無情地照亮了雕像和神廟的正面。然後我產生了彷彿第一次看到所有東西的奇怪印象。我看到的景象組合出現在我的腦海裡;我每看一次,我就再一次看到這一刻:如果可以,我想將自己的每件作品都命名為『一個謎』 」
——基里科《畫家沉思錄》

自1944年起,基里科定居於其最鐘愛的城市——羅馬,毗鄰繁華的西班牙廣場,渡過了人生最後的三十年光陰。他熱衷坐在附近的咖啡廳寫生,常花15分鐘乘著船,跨過台伯河(Fiume Tevere)到對岸尋找靈感,在腦海中構建出一幀幀夢境般的超現實畫作。《義大利廣場的加富爾像》所描繪的便是河對岸的加富爾廣場之景,中央的雕像為義大利政治家加富爾伯爵。藝術家陳丹青曾指出,作為基里科最受外界認可、也是個人最滿意的題材,「義大利廣場」系列反復出現的雕像背影,都是其對幼年失去的父親的崇拜和懷念。事實上,基里科的父親雖是義大利人,但在生前卻未曾回過義國,而一直生活在希臘。在本作中,已過花甲之年、返義定居的基里科,特意用帶有「不朽」及「父權」象徵意涵的紀念碑,承載其對父親的思念。「背對」的雕像就如同他已逝的父親,在被歲月拉長的陰影中沉默著、凝視著,伴隨回歸故土的基里科觀望城市變遷,默守斜落的夕陽餘暉落入大地,那冒煙的煙囪彷彿是親情的訊號,是他和父親穿越時空的對談。匍匐湧動的情感暴露在日光之下,成為一生克制的基里科最直接、最為炙熱的情感表達。

近年來,隨著上海藝倉美術館《基里科與莫蘭迪》等重量級藝術家大展的成功舉辦,基里科也逐漸被中國藏家所熟知、喜愛,2018年,與《義大利廣場的加富爾雕像》主題相似、尺幅稍大的晚期作品更於上海拍場創下近500萬元港幣之高價。本作不僅附基里科基金會開立證書,更收錄於藝術家全集出版,來源有序,作品匯融他對藝術、哲學、建築乃至親情的不滅探尋,那是他至死守護的「形而上」。基里科通過創作堅持而果敢地用一生,闡述了自己不隨流俗的創作理念,令此作成為藏家收藏博物館級作品的不二之選!

估價 :
HKD: 1,500,000 – 2,500,000
USD: 193,500 – 322,600

成交價:
HKD: --

上一件 拍品 39 下一件

免責聲明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Wechat QR Code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