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 | 中國嘉德(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20 秋季拍賣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147
瑪雅.海薇 (b.1981)
那些在荒野的日子(雙聯作)(二〇一四年作)

油彩 木板

96 x 122 cm. x 2 37 3/4 x 48 in. x 2

款識
Maya Hewitt 2014(畫背)
展覽
2014年10月30日至11月22日,「隨影同行」,10號贊善里畫廊,香港

來源
美國私人收藏

幡然夢醒,長憶南柯
英國青年藝術家瑪雅•海薇代表作登場

「我不會為我的創作提前做計劃。我喜歡慢慢地構建一個空間,當中的故事在繪畫的過程中會演變,這讓我在作品中找到應走的路。我想創作出一個存在於世界中的另一個世界,一個讓你相信自我有力量出走的地方。」
——瑪雅•海薇(Maya Hewitt)

「當下」與「夢境」並立,「現實」和「幻象」同行,瑪雅•海薇(Maya Hewitt)的創作是一種關乎生命的肉體記憶,以外部世界與社會個體的情感交匯,展現出兼具地域性與科技感的生命美學。

出生自英國的她,來自一個混血家庭,她的母親是菲律賓人、父親是英國的經濟學者,混血的臉孔讓她天生有一種神秘的氣質,而在她鄰家女孩的個性下,卻有著對繪畫堅定、專注的堅持。她從小便確立了投身藝術的志向,在英國萊頓大學(University of Brighton)、坎伯威爾藝術學院(Camberwell College of Art)畢業後,瑪雅前往日本名古屋藝術大學深造,更居日本長達5年。自幼受日本動漫的深刻影響與啟發的她,更將日本代表性的「扁平化」風格滲透於創作之中。西方文化長年的深層浸潤和悠遊於東方世界的經歷,使得瑪雅對於異國文化的感知異常敏銳,在提煉物質與精神、人類與宇宙間的現象和情感經驗時,也顯示比同輩藝術家更多元豐富的思辨,並能通過殷實老練的繪畫技法完美轉化為畫布上光影綺麗的想像世界。東方元素與西方美術史的完美結合,構成了瑪雅風格鮮明、渾然天成的國際化藝術語彙,深受英國、日本、台灣等東西方藏家的喜愛。近年瑪雅回到家鄉倫敦專注創作同時活躍於國際藝術舞台,曾先後在倫敦、巴黎 、愛爾蘭、洛杉磯、東京、台北等多地畫廊及美術館舉辦展覽,並於2009及2014年分別榮獲東京Tokyo Wonder Site (2017年更名為Tokyo Arts and Space)以及台灣苗栗蘆竹湳古厝藝術家駐村項目,作品獲柏林「me-我的收藏室」(me Collector Room)基金會典藏。

自 2010年後,maya在原先深受日本動漫文化影響中逐步沈殿,將繪畫語言拓展至於了更多元文化的邊界,從不同的時空、文化及傳說中取材,通過大量帶有象徵性的物件及符號,打造出多彩色調,引人入勝的神秘場域,將自我更趨內斂的情緒湧動包裹於暗藏豐沛細節的畫面之中。是次首呈亞洲拍場的《那些在荒野的日子》即為藝術家此階段之藝術碩果,匯聚個人標誌性語彙及精湛演繹的自信技法,於同輩青年藝術家創作中脫穎而出。

繁華空境,尋回初心

「我所製造與受吸引的想像,像是夢幻般不存在的某種印記與迴盪,對永不再出現之物傳達某種無可救藥的渴望。」
——瑪雅

在《那些在荒野的日子》中,瑪雅用長達2米的雙聯巨大畫幅生動展現出荒野中的荒誕一幕:昏暗的暮色中,一對母子彼此倚靠著站立,不安地望著身邊的陌生環境。在其右側,三位「研究員」正在工作台後機械地工作,嚴肅的神情與周遭雜亂的生活擺件形成鮮明的反差,而前方身穿黑衣的老者以敏銳的目光直視觀者,將其視線引向背景中的航天主題圖像,以此暗示著科技社會所帶來的種種冷漠與疏離。與這一充滿科技和未來感的「專業性」場域不同,藝術家在畫面左側搭建了一個生活化的臨時「舞台」:一位身著藍色長裙的女性正在進行弦樂演奏,兩側則圍繞著盛裝出席的女性觀眾,唯有前端西裝革履的男性背對著我們,與右側的黑衣老者形成詭異的視覺對應,以一種「回環往復」的目光來敘事。黃色的「舞台」和淡綠色的「工作台」如同兩個巨大的屏障,將中央的一對母子「囚禁」在物質社會當中,展現出競速時代帶給個體的焦慮與不安。在畫面中,長期活躍於國際藝壇的瑪雅深刻展現出東西思潮的交流與融合,她以西方的藝術視角組織東方的文化元素,並在畫面中注入對於生命本質的體悟,而沒有像大多數西方超現實主義畫家一樣,用「有意味」形式展現「無意識」的主題,而是帶著弗里達•卡羅(Frida Kahlo)般的細膩、東方文人藝術的優雅,將自己最真實的生命體驗注入每一個畫面細節。

畫面中各色各樣的繁多物件,是瑪雅構圖中最典型的特徵,以此刻劃出深具「寫實」真實感的細膩畫境。諸多物件來自於她蒐集的圖片素材,她對網絡社交平台上那些刻意塑造生活概況的照片並不感興趣,反而取材於生活裡較為私密的部分。畫中右側工作台上被翻開在某頁的雜誌,壓在最底下的形象模糊的照片、來自東方的彌勒佛擺件、猶如家中堆疊的公仔布偶,通過這些熟悉的被遺忘在日常記憶角落的物件,藝術家在為構繪的空間中的人物披上了身份的神秘面紗,利用視覺熟悉與感官模糊的錯位,為畫面注入一種被忽視的時光停滯感,以此反射出其中人物的內心孤獨,他們存在於一個似夢的離散空間,卻觸動來自觀者內心深處的情緒共鳴,如其所說「每個當下都是充滿暗示的,必須保持距離才能看見自己,就像影片裡與你有著莫名關聯的角色,因為他們的存在而拉出彼此生命的共鳴。透過這些圖片我能夠更加瞭解他人的生命與處境,進而向外連結更大的世界」。藝術家通過畫境中虛擬與真實的疊合,指引觀者與之共同探詢那些被遺忘的生命的「存在痕跡」,以此向當代科技對個人自我「存在意識」被「人工智能」說標準化操控而提出深刻詰問。

「人類與不合理面面相覷,他由衷地渴望幸福與合理」,如同加謬(Albert Camus)在西西弗斯神話中所說般,人的內心宛若無止境的迷宮,可能因為找不到出口而迷失,也可能因為發掘意外的共鳴,而看清最純粹的自己。瑪雅的畫作便承載了種種深源自於內心的情感,超越時空的緯度與隔閡,用私密真摯、細膩雕琢的精神逃逸或漫遊,去尋找與觸碰那些迷失遊蕩的空虛心靈。畫面中那些與自然環境格格不入的人群、在郊外荒唐的日子,彷彿延續了藝術家對於「疏離的肉體」的思考,他們足以衝破空間與時間、身體與靈魂的界限,令觀者走出現實平面世界中的繁華迷宮,如同身處在人生無垠長途中,有希望、有挫折,而最讓人眷戀的,正是那永不放棄的追逐。

估價 :
HKD: 120,000 – 200,000
USD: 15,500 – 25,800

成交價:
HKD: 177,000

上一件 拍品 147 下一件

免責聲明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Wechat QR Code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