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面 壓克力
50 x 60.6 cm.19 5/8 x 23 7/8 in.
簽名:靜物 1983 YAYOI KUSAMA(畫背)
來源 日本私人收藏;
日本東京孔雀畫廊,
現藏家購自上述畫廊。
說明 此作品附草間彌生作品註冊卡。
草間彌生
KUSAMA YAYOI
(b.1929-)
告別紐約的喧囂與狂歡,拂去過往的光芒,1973年草間彌生回到日本定居,開啟了她藝術生涯的新階段。回到故土後草間彌生不再是那個主流媒體追逐的嬉皮女王,深受精神官能症所苦的她過著半隱居的日子,五年後她自願地住進東京一家精神療養院,一住便是34年,草間每天準時通勤去工作室,這樣規律的生活持續了她整整後半生。專注與平靜,使草間在這段自我封閉的時間裡創作了大量而多元的作品,其中以日常生活為描繪對象的平面繪畫成為藝術家創作歷程中最為重要的藝術面貌,標誌性的「圓點南瓜」也隨之誕生。
創作於1983年的《有南瓜的靜物》,是草間彌生「南瓜系列」中的早期作品,相較於單一的南瓜畫面,《有南瓜的靜物》的內容和色彩顯得更為豐富。除了經典的南瓜置於畫面中央外,還有兩顆洋蔥、兩粒櫻桃、兩條長茄,以及一頭大蒜和一顆條形南瓜,這樣的組合在藝術家的作品中十分少見,其中洋蔥對於草間而言有著深刻的含義。1948年草間在東京市立美術工藝學校時期的畢業作品即是一幅《洋蔥》,以膠彩畫的技巧細膩處理而成,背景則是扭曲的網紋圖案,草間日後創作的基本符號已在這幅作品中展露,她對這幅畢業創作非常滿意,自己也曾相當自信的說:「它是全部裡面最顯眼最出色的。」這幅對草間有著深遠意義的作品,直到父親過世之前,一直掛在父親房裡。草間對於父親的感情極為特殊,小時候在母親的強迫下親眼目擊父親出軌的放蕩情景,讓草間在一生中都對性感到恐懼,心底留下了深深的陰影。然而,相對於母親的拘謹嚴格,父親對於她的創作天賦採取鼓勵態度,因此草間對於父親長年懷著愛恨交織的極為複雜的心情,而洋蔥也成為她和父親之間的一個紐帶,一個特殊的情感符號。雖然《有南瓜的靜物》中兩顆以圓點描繪的洋蔥早已略去了青蔥歲月時創作的稚氣,但細膩的情感依舊延續下來。而南瓜既是藝術家的自我寫照,更是藝術家的標誌性符號;據草間所述,她對南瓜的迷戀始於祖父的農場:「我把南瓜從莖上拔下來。南瓜突然活過來開始跟我說話… 那種可愛的觸感,真是筆墨難以形容。」如此幅作品中南瓜之上和背景的圓點和無限網紋微妙地暗示著繁殖和生長,而更重要的是,點出了草間作品的核心概念︰無限重複。
草間彌生在她的自傳中提及童年,喜愛植物的她喜歡觀察植物,她經常躲在穀倉裡畫南瓜與花朵,深受幻覺與強迫症所主宰的草間,甚至覺得植物在和她對話並發出幽微的光暈,而「植物」便成了草間彌生日後主要的創作線索。在1950年代草間彌生創作了大量紙上作品,這些作品已透露了她未來創作生涯中兩個重要的形式母題──圓點與網紋。草間於這時期作品中的有機形體,帶有米羅(Joan Miró)與克利(Paul Klee)等超現實主義者的影子,但卻顯得更晦澀而神經質,她把這些無窮的圓點畫滿在日常的物品之上,把這些特定的元素再不斷進行反復、增生、繁殖,使之像是有了生命。而這些標誌性的符號也集中體現在此幅《有南瓜的靜物》中,畫面果蔬密集分佈的圓點,它們以富有規律的節奏和韻律排列著,在表現物體生長脈絡的圓點密集處不禁使人產生特殊的緊張感,這些視覺的緊實之處往往積聚著較大的圓點,然而緊張過後卻在秩序的統領中彌漫出一片虛無,那些精小的圓點向著內裡或皮表消散,最終漸次消融於物體的邊界之間。當然我們在美國波普藝術家羅依·李奇登斯坦(Roy Lichtenstein)的畫面中也可看到放大的漫畫式網點,但草間彌生所創造出的帶有偏執的韌性、手感和精神性的圓點與純粹彰顯通俗文化的波普藝術不同,而富有更大的情緒感染力,令觀者不自覺地捲入她的精神世界之中。草間彌生豐富多變的藝術歷程不僅讓她成為當今在世最著名的日本女藝術家,也絕對是全球當代藝術圈的重要人物,她的作品受到許多重要蒐藏家的關注,即便是全球經濟蕭條之時,她的作品仍能以穩健之姿出現;2011年倫敦泰德美術館為她舉辦了盛大的回顧展,而近期大規模的亞洲巡迴展更將她的聲勢推上另一波高峰,在在讓人對這位高齡八十六歲的藝術家與其創作充滿敬意。
估價 :
HKD:1,400,000 - 1,800,000
USD:180,600 - 232,300
成交價:
HKD: 3,335,000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