絹本 重彩
89.5 x 60 cm.35 1/4 x 23 5/8 in.
簽名:量製 於畫面中
郝量
HAO LIANG
(b.1983-)
打開郝量的畫卷,總有一股源自遠方的清朗之氣迎面而來,潤澤心田的是他營造的嬋嬋古意,沁人心脾的是他鋪墊的心繹玄機,在郝量的作品中,我們既可以看到整個中國的繪畫傳統的精粹,也得以欣賞時而貫穿其中的西方藝術史片段,還能在幽邃之中找到當代情節的表現,可謂將「新水墨」的時代內涵在前人的衣缽之上發展至新的高度。作為80後藝術家異軍突起的重要力量,郝量的作品令人們對「新水墨」概念的理解再次深化,從他幽邃深古的畫面和引經據典的內裡之中「新水墨」不止於新的創造,而是再次於傳統中發現偉大,在現實實踐中找到與古代藝術的照映,同時又兼顧與當代文化產生關係,對當代藝術系統起到了一定補充,為當代水墨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十二至十三世紀的中國藝術鼎盛期對這位年輕畫家啟發最大:現實與幻象藝術化的融合,以及將二者統一起來的看似未經雕琢的筆觸,共同構成了郝量深邃幽古的畫面。郝量的創作也歷經了幾次轉折,每一次都在尋求實驗與突破的可能,其中於2010年至2011年郝量終開創了不同以往的藝術面貌,作品開始由明麗走向幽暗、由平白走向深邃、由西化走向傳統,真正奠定了今日的語言模式,實為一次華麗的蛻變。本件《幽鳴》即創作於2011年,從空靈靜謐、似真亦幻的畫面看來,彼時的郝量已站在了創作歷程的新起點。《幽鳴》的創作並也饒費苦心,自2008年起郝量便開始醞釀構思,完成於2010-11年之間,乃精心耕耘之佳作,作品一經完成即被藏家珍藏,今春乃第一次正式亮相,展示於大眾眼前。
華麗的服飾、怪誕的人身、嚴密的骨骼、枯敗的花草、盛開的器官、如骨的竹枝、絢麗的城堡……皆成為郝量暗櫃中的道具,藝術家曾言自己的每一次創作過程像戲劇演出一樣進行著,亦真亦幻,在古往今來中游走,時而停駐於美術史中的某一個點,汲取精髓將它們繪於21世紀的絹本之上。《幽鳴》中那一草一石將宋代花鳥畫格物致知的理學精神演繹到極致,工質周密、筆精色妙的古典傳統,又可上溯至「黃家富貴」之清新秀美,而那充滿「輕逸」色澤的淡染氳色又流露出「徐熙野逸」之風骨,將北宋被壓制的「徐熙情懷」釋放而出,達成了「徐黃一體」之精妙絕倫。傳為五代人李贊華的《秋林群鹿圖》和相傳遼人所繪的《丹楓幽鹿圖》是古代美術史中流芳千年的繪鹿名篇,在兩幅作品中作者都從北宋宮廷畫院之中繼承了黃荃自然寫實的傳統,以勁細墨線勾勒出輪廓,再沿內線賦色,其敷染用色,十分講究,層層套染,循序而成,無一重濁混沌之處,值得一提的是群鹿在如此塑造之下也表現出幻化透明般的虛幻效果,這是在中國散點透視法則之下傳統工筆效果的獨特之處。郝量《幽鳴》中幽幽鳴啼的小鹿雖為幻影卻是以西方焦點透視指導下具有解剖構架的精準塑造,造型立體別緻,郝量以沒骨融合工筆技法,雖只有鹿隻上毛順線條的勾勒,但皮毛之下的血與肉彷彿也歷歷於目前;郝量以中鋒白描將絨毛細緻而精密地勾畫,姿態靈動可喜,然而鉛白色的輪廓線使小鹿周身彷彿泛著微光,從小鹿身體中穿露出的花草倩影,更提示著場景的虛幻感:這在花開遍地的早春原野上,幼鹿輕巧回眸的美好景象僅是藝術家所製造的幻象。「呦呦鹿鳴,食野之蘋」,小鹿幽幽鳴叫,渴望儘快吃到艾蒿,以暗喻求賢若渴。在《幽鳴》創作之際,作者郝量是否也猶如畫中的小鹿一樣希望儘快遇見自己的伯樂呢?郝量傑出的藝術才能告訴我們,他此時已經得到廣泛的賞識。
郝量 (b.1983-) 打開郝量的畫卷,總有一股源自遠方的清朗之氣迎面而來,潤澤心田的是他營造的嬋嬋古意,沁人心脾的是他鋪墊的心繹玄機,在郝量的作品中,我們既可以看到整個中國的繪畫傳統的精粹,也得以欣賞時而貫穿其中的西方藝術史片段,還能在幽邃之中找到當代情節的表現,可謂將「新水墨」的時代內涵在前人的衣缽之上發展至新的高度。作為80後藝術家異軍突起的重要力量,郝量的作品令人們對「新水墨」概念的理解再次深化,從他幽邃深古的畫面和引經據典的內裡之中「新水墨」不止於新的創造,而是再次於傳統中發現偉大,在現實實踐中找到與古代藝術的照映,同時又兼顧與當代文化產生關係,對當代藝術系統起到了一定補充,為當代水墨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十二至十三世紀的中國藝術鼎盛期對這位年輕畫家啟發最大:現實與幻象藝術化的融合,以及將二者統一起來的看似未經雕琢的筆觸,共同構成了郝量深邃幽古的畫面。郝量的創作也歷經了幾次轉折,每一次都在尋求實驗與突破的可能,其中於2010年至2011年郝量終開創了不同以往的藝術面貌,作品開始由明麗走向幽暗、由平白走向深邃、由西化走向傳統,真正奠定了今日的語言模式,實為一次華麗的蛻變。本件《幽鳴》即創作於2011年,從空靈靜謐、似真亦幻的畫面看來,彼時的郝量已站在了創作歷程的新起點。《幽鳴》的創作並也饒費苦心,自2008年起郝量便開始醞釀構思,完成於2010-11年之間,乃精心耕耘之佳作,作品一經完成即被藏家珍藏,今春乃第一次正式亮相,展示於大眾眼前。 華麗的服飾、怪誕的人身、嚴密的骨骼、枯敗的花草、盛開的器官、如骨的竹枝、絢麗的城堡……皆成為郝量暗櫃中的道具,藝術家曾言自己的每一次創作過程像戲劇演出一樣進行著,亦真亦幻,在古往今來中游走,時而停駐於美術史中的某一個點,汲取精髓將它們繪於21世紀的絹本之上。《幽鳴》中那一草一石將宋代花鳥畫格物致知的理學精神演繹到極致,工質周密、筆精色妙的古典傳統,又可上溯至「黃家富貴」之清新秀美,而那充滿「輕逸」色澤的淡染氳色又流露出「徐熙野逸」之風骨,將北宋被壓制的「徐熙情懷」釋放而出,達成了「徐黃一體」之精妙絕倫。傳為五代人李贊華的《秋林群鹿圖》和相傳遼人所繪的《丹楓幽鹿圖》是古代美術史中流芳千年的繪鹿名篇,在兩幅作品中作者都從北宋宮廷畫院之中繼承了黃荃自然寫實的傳統,以勁細墨線勾勒出輪廓,再沿內線賦色,其敷染用色,十分講究,層層套染,循序而成,無一重濁混沌之處,值得一提的是群鹿在如此塑造之下也表現出幻化透明般的虛幻效果,這是在中國散點透視法則之下傳統工筆效果的獨特之處。郝量《幽鳴》中幽幽鳴啼的小鹿雖為幻影卻是以西方焦點透視指導下具有解剖構架的精準塑造,造型立體別緻,郝量以沒骨融合工筆技法,雖只有鹿隻上毛順線條的勾勒,但皮毛之下的血與肉彷彿也歷歷於目前;郝量以中鋒白描將絨毛細緻而精密地勾畫,姿態靈動可喜,然而鉛白色的輪廓線使小鹿周身彷彿泛著微光,從小鹿身體中穿露出的花草倩影,更提示著場景的虛幻感:這在花開遍地的早春原野上,幼鹿輕巧回眸的美好景象僅是藝術家所製造的幻象。「呦呦鹿鳴,食野之蘋」,小鹿幽幽鳴叫,渴望儘快吃到艾蒿,以暗喻求賢若渴。在《幽鳴》創作之際,作者郝量是否也猶如畫中的小鹿一樣希望儘快遇見自己的伯樂呢?郝量傑出的藝術才能告訴我們,他此時已經得到廣泛的賞識。
估價 :
HKD:250,000 - 350,000
USD:32,300 - 45,000
成交價:
HKD: 1,035,000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