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 cm. diam. (4 1/8 in.)
“大清康熙年製”六字二行楷書款,康熙本朝
本碗撇口微侈,斜直深腹,下腹圓弧內收,圈足較高。器內外均施低溫綠釉,內碗心以褐彩書雙圈“壽”字;外壁口沿處飾卷草紋一周,下飾雲龍紋,龍身伴火焰,腳踏海水江崖。其紋飾均先暗刻後罩褐彩燒造,底以青花書“大清康熙年製”六字二行雙圈楷書款。綠地褐彩為永樂御窯所創的低溫釉,有明一代,僅見嘉靖一朝曾有燒造,其工藝頗為複雜,先於錐刻好的紋飾上填繪褐色彩原料,高溫燒成後於留白處覆施綠釉,低溫焙燒而成。
此碗造型典雅尊貴,胎骨細薄輕盈,綠地褐彩龍紋瓷器是清代官窯的傳統品種,傳世品稀少。據清乾隆《國朝宮史》卷十七“經費:鋪宮”記載,內廷對瓷器的使用有明確規定。皇太后、皇后用裏外黃釉瓷;皇貴妃用黃釉白裏器;貴妃、妃用黃地綠龍器;嬪用藍地黃龍器;貴人用綠地紫龍器;常在用五彩紅龍器。由此可見,本品為清代後宮的歲例用瓷,清帝后妃中第五等級的貴人使用這類瓷器。
清代內廷等級森嚴,在日常用度中都有明確規定,決不可僭越。此等用瓷規定最早應該出現在康熙年間,順治一朝未曾有,因當時天下初定,內廷制度尚未有暇顧及,後至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亂後,四海升平,康熙帝參考前朝,復位禮制,制定出許多詳細的內容,包括內廷後宮的各方規定,並為後世所遵循,終清一代不曾更迭。
本品品相殊美,宛如庫出,世界各大博物館均藏有造型、尺寸及裝飾與之相同或類似之品。康熙一朝此類宮瓷傳世數量遠不及雍正、乾隆朝多,所見完美者極少,極為難得。隨著年深歲久,本品釉面隱現一層光澤絢麗的蛤蜊光,與綠釉交相輝映,為難得一見的御用瓷器珍品。
參閱:《上海博物館藏康熙瓷圖錄》,上海博物館、兩木出版社,1994年,第302頁
《清瓷萃珍:清代康雍乾官窯瓷器》,南京博物院、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1995年,圖30
估價 :
HKD: 80,000-120,000
USD: 10,300-15,500
成交價:
HKD: 97,750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