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 | 中國嘉德(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15 春季拍賣
觀古——瓷器珍玩工藝品

497
清雍正
祭紅釉梅瓶

25 cm. high (9 7/8 in.)

“大清雍正年製”六字二行楷書款,雍正本朝
瓶小口圓唇,頸短細,豐肩,弧腹修長漸收,近底微撇,器形挺拔俊秀,綫條柔美起伏,盡見迤邐之姿,底部青花雙圈款內有楷書“大清雍正年製”款識,筆道精練有神,青花明快妍麗,實屬雍正官窯極品。造型俊秀,胎質細膩,口內施凝潤之白釉,瓶身施濃豔之祭紅釉,釉質光亮,釉色均勻,釉色鮮美有如宣德之牛血紅,當為御賞珍玩,殊為難得。

梅瓶,古代日常瓷器常見瓶形,北宋時期創燒,因口小僅容梅枝而得名,又以瓶體修長,稱“經瓶”。常作酒具使用,也可用來插花,以作陳設瓷,宋代後各朝各代都曾燒製,獨器身隨著各朝審美而有所變化,明清時期梅瓶從瘦長秀麗演變為矮而豐腴,無疑是人們審美觀念的變更。

祭紅釉為明初創燒之高溫釉,以明代永樂、宣德最著名,故也名“宣燒”,或“霽紅”,取其雨過天晴之霞霽之色。由於燒製技術要求高,加之燒製材料告缺,宣德以後便日漸衰落,直至清康熙重新燒製成功,雍乾時又重達高峰,以後歷朝均有繼續燒製,但品質終達不到三代時水準,故清代雍、乾兩朝之祭紅精品當屬極品。清代雍正官窯歷來即為藏者所重。祭紅(霽紅)釉是雍正帝非常喜愛的一種釉色,為提高其呈色品質多次下旨監督,甚為關注。《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活計清檔·記事雜錄》載:雍正七年八月十七日,“郎中海望持出碎霽紅磁片邊五塊。奉旨:此釉水甚厚,新燒得甚薄,不知是何原故,著伊照此破瓷釉水燒造,欽此。”故雍正霽紅釉是以宣窯作為最佳的標準,在康熙郎窯基礎上,經過雍正督辦和年希堯、唐英等的努力下才獲得成功的。清人龔詢詩云:“官古窯成重霽紅,最難全美費良工。霜天晴晝精心合,一樣摶燒百不同。”謂紅釉燒造不僅依靠人工,更賴氣候天成。

參閱:《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顏色釉》,楊靜榮,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商務印書館(香港),1999年,第27頁,圖24

估價 :
HKD: 550,000-850,000
USD: 70,900-109,600

成交價:
HKD: 977,500

上一件 拍品 497 下一件

免責聲明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Wechat QR Code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