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 | 中國嘉德(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21 秋季拍賣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53
朱德群 (1920–2014)
構圖第467號(一九七二年作)

油彩 畫布

81 × 65 cm. 31 7/8 × 25 5/8 in.

款識
朱德群CHU TEH-CHUN(右下)CHU TEH-CHUN朱德群 N°467 1972(畫背)
來源
原法國私人藏家於1973年直接購自藝術家本人
巴黎Du Lac Fine Art
亞洲重要私人收藏

附:藝術家妻子暨正籌備編纂藝術家全集之聯席編輯朱董景昭女士親簽之作品證書

註:作品將收錄於朱德群基金會及朱董景昭女士編纂的《朱德群作品編年集》

縱橫光影之極,遍遊天高地遠
朱德群70年代藝術的飛躍之變

「1970年以後,朱德群的繪畫『氣度』越來越大,越來越與大自然浩瀚的靈氣相同……當我們觀賞朱德群的作品時,我們的視線先是被如螢火般的光暈所吸引,然後跟隨光暈的飛舞,跟隨書寫線條的奔馳,跟隨大氣的流動,讓我們完全與藝術家混融到他所創造出來的寰宇,一齊聽那海洋的呼嘯,那山川的吶喊。」
——美術史專家王哲雄

論起朱德群藝術生涯的重大轉折,1970年可謂其走向深度光影美學、匯融中西藝術的蛻變節點。1969年,荷蘭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Rijksmuseum)舉辦倫勃朗誕辰300年回顧展,在觀展後,朱德群獲重大啟發,其自言:「倫勃朗畫中的光使他的畫更顯深刻、雄渾與結實。我畫的是我內心的光,也就是我的靈魂之光……我從1970年以後,對自己的畫最為注重的就是,一定要向深刻的地方走」。體悟到光影格局對畫面的關鍵作用,1970年後的朱德群開始將「光源」這一元素介入創作,基於60年代對線條結構的抽象形式探索,他在此時一躍轉以多面的視角探討「光」與色彩、線條的結合,建立多向維度的表達視角,形成他70年代藝術語言的一次重要飛躍。

與此同時,70年代的朱德群已在西方藝壇逐步建立聲譽,自1968年起,他逐年於瑞士、法國、西班牙、德國、盧森堡等地舉辦展覽,多家畫廊向其拋出橄欖枝,如巴黎太陽畫廊(Galerie Soleil)便與其簽訂4年展覽合約。而藉於海外辦展的機會,朱德群遊走在歐洲各國,數度出入各大美術館,觀摩文藝復興巨匠、西方表現主義藝術的畫作,受到強烈的啟發。反映在其70年代的創作中,畫面中的光影以極具震撼力的結構展現,明暗色彩相輔相成,造就虛實共生的驚人視覺效果,亦在龐大的自然格局中拓展出縱橫精神領域的廣度和向度。

此次拍賣,我們呈現朱德群一系列的精彩創作,當中以2件70年代的油彩畫作領銜,當中《夜》(拍品編號54)與《構圖第467號》(拍品編號53)來源有序,最早由藏家直接購自藝術家本人,其中《夜》一作並曾於那不勒斯聖卡羅畫廊的朱德群個展中亮相,言說藝術家在70年代藝術走向騰飛的精妙豐筆。

夜曲奏鳴,玄光四放

「漢家之子的我,在此意識到有一個特殊的使命要傳達:再現《易經》中富有哲理的兩個最基本的元素。『陽』是熱烈、光線的象徵,『陰』是陰暗、濕潤的象徵。我想要融匯西方繪畫中傳統的色彩和抽象畫派中的自由形式,來表現此二元素配合而成的無窮盡的宇宙現象。」
——朱德群

倫勃朗在其名作《夜巡》中,巧妙運用「明暗對照法」(chiaroscuro),畫面呈現如舞臺般的戲劇感,那些處於暗夜中的人物,如被聚光燈照射,耀眼又神秘,令人不禁欲探索隱藏在夜色裡的幽微奧義。受倫勃朗的啟發,朱德群始將光源作為畫面的主要導向,以此傳遞陰陽、明暗、虛實相生的東方二元哲思。

完成於1976年的《夜》,可謂其將光影間的對比鋪陳至極的一幀精彩非凡之作。作品中,大片的玄黑墨色傾注畫面,鑄就了濃烈戲劇感的前奏,在一片充滿冥想的低限黑彩中,一束光以神聖的姿態自黑夜裡流淌而出,在遙遠的山頭,散發著拂曉般的銘黃曙光。在幽靜如深夜的墨色襯托之下,青綠、翠綠、墨綠之色逐漸翻湧、瀰散,映照出無限的色相變化。在此,光源成為引導,如星雲漫遊般由內向外釋放著盎然的生氣,將內在對於「道」的禪式冥想揮灑而出,呈現二元對立、陰陽相生的深邃感官世界,於混沌中放出極上的光明。

墨分五彩的現代新譯

與之同時,朱德群將自小研習東方書法的筆墨心得充分融入抽象構型的表達,此時期的朱德群已重拾書法練習,由筆勢的韻律出發,進一步引入飛白、垂懸等充滿張力的表現形式,及「墨分五色」的書畫概念,造就玄黑墨筆的千變萬化。反映在《夜》之中,酣暢淋漓的墨線,如萬馬奔騰般自光源之地蓄勢而出,形同天地生命的循環起伏,筆勢縱橫頓挫、俯仰有托,以軒昂的姿態自由舞動著激昂的生命節奏,抽象狂草在晝夜循環中交相輝映,奏響昂揚的夜曲華章!

而畫中,那由光線變化而形塑的焦、濃、重、淡、清的五色墨相,與同時期「黑色畫家」蘇拉吉(Pierre Soulages)極力捕捉光中黑色變化的思想相呼應,更在其中化為朱德群光影宇宙中的「陰」;代表希望與能量的綠彩作為光源,則成為宇宙中的「陽」,展現天地生生循環不息的盎然無限。藉由明與暗、陰與陽的強烈對比,朱德群化融東方思想的精神底蘊,在空間的流轉中,墨色似被點燃了湧動的力量,光與色環環相扣,交織出豐富的變化,在馳騁寰宇、廣納萬物的高亢夜歌中,引人心緒澎湃,以衝破幽冥、繼夜達旦的生命能量,造陰陽二元世界的不息生機。

在朱德群70年代後繽紛多彩的創作中,《夜》一作可謂獨樹一幟,作品以最為極致、濃烈的光影對比,演繹陰陽之論的東方哲思,展現藝術家對「光源」課題最為徹底的深究與呈現,極為精罕。作品曾於1978年在義大利那不勒斯的聖卡羅畫廊中展出,由原藏家之父直接在展間購自藝術家本人,在逾四十年來傳承有序,實為不可多得的絕倫之品。

雪盡山青,天地長明

「我借鑒西方的經驗,發展唐宋美學思想而畫出『無形』的畫,這正是中國繪畫精神的延續。」
——朱德群

與《夜》的深邃幽冥相對,完成於1972年的《構圖第467號》則以白色調背景鋪陳自然山川的意象格局,將朱德群對光影虛實的表達,透過「雪景」這一主題詩意呈現。回溯1965年在遊經瑞士阿爾卑斯山白朗峰時所見「白波九道流雪山」的壯美盛景,朱德群在此作中,將茫茫飛雪中的巍峨山巒抽離為線條的翩飛流轉與色彩間的虛實結合。以大筆刷呈現的白彩,若捕捉自然中飄雲浮雪、白霧流風的動態,並構成畫面中遠近景間的留白之境,形若北宋畫家範寬《谿山行旅圖》、李成《晴巒蕭寺圖》中具景深層次感的氣象格局。而縈繞在其中的青綠色彩則以「實中見虛、虛實相生」的形態,構成深谷遠山為雲霧繚繞的視覺奇景,並隨著筆刷的遊走,由遠及近、由虛至實地,將視線拉向前景中的積翠疊茂。

而1972年的德國慕尼黑之旅,令朱德群對20世紀初表現主義的藝術形式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構圖第467號》中如見德國藝術家羅斯特保(Hubert Roestenburg)在《倫敦的秋天》中以層層堆疊的抽象畫筆所呈現的盎然景致。畫面下方,輕盈靈動的線條逐步化為筆觸的紛繁疊積,引導視覺探尋的趣味,石綠、棕紅、絳紫、群青等色彩在此交織碰撞,若萬壑松風、翠濤陣陣,似流水潺潺、映帶左右,迸發出勃勃的生機。與之同時,左側和底部以直爽大筆一橫一豎的構型劃分著空間的多層互動,點、線、面的豐富色形隨之衍化而生,喚起強勁的生命節奏,自抽象的筆意中,展現雪消初晴時分碧草秋林、萬物蔥蘢的無雙景貌,應和著王維《華嶽》詩中「西嶽出浮雲,積翠在太清」的生命之象。正如藝評家卡巴納(Pierre Cabanne)的對其創作的詩意描述:「是時間的喘息,是動態的詩……一切都處於運動之中,就像在描繪自然一隅的中國山水畫中,生命之氣吹動樹木,鑿山溢河,晴空使萬物合一歸於寧靜。在朱德群的繪畫中,深度浮上表面,對立趨向統一」。

追隨「光」的腳步,70年代的朱德群在光影的極致對比中找到了圓熟的美學表現形式,由此實現自我藝術的騰躍。而無論是繼承傳統書法的筆勢、得乎山水發乎心跡的自然再造,還是文藝復興的明暗法、西式抽象表現主義的啟迪,他將心中的自然想像,悉數化為筆下的藝術靈光,以抽象的詩情,開拓光影旋律的東方格局,遍極天高地遠,俯仰萬象共生。

估價 :
HKD: 2,100,000 - 3,100,000
USD: 269,800 - 398,300

成交價:
HKD: 2,520,000

上一件 拍品 53 下一件

免責聲明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Wechat QR Code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