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 | 中國嘉德(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21 秋季拍賣
觀想 — 中國古代書畫

628
王原祁 (1642-1715)
春山數峰青(丙戌(1706年)作)

鏡心 設色紙本

112.0×63.5 cm. 44 1/8×25 in. 約6.4平尺

鈐印:王原祁印、麓台、御書畫圖留與人看、西盧後人(參見《中國書畫家印鑑款識·王原祁》,第45、47、84、86印)
題識:筆墨一道,淵源相接,宋元以來獨推董、巨,松雪、房山及黃、王、倪、吳四家繼之,為六法金針,此後學津梁也。余於此中苦心四十餘年,家學相承,以大癡為師,而鈍資未能夢見。今則日就頹暮矣。起而振興絕業者,華亭董宗伯之後自有大方,余不無厚望焉。康熙丙戌王正穀旦筆。婁東王原祁。
鑒藏印:李葆恂文石印、季遷珍藏
說明:1. 此作為李葆恂(1859-1915)舊藏,原名恂,字寶卿,號文石、叔默、戒庵、猛庵、孤笑老人,直隸易縣人,清末民初文學家。閩浙縂督李鶴年之子。早年即有文學才能,後官至江蘇候補道,受到端方的器用。善於書法並通繪畫。辛亥革命後,僑居天津。著作有《無益有益齋讀畫詩》、《偶園所見書畫錄》等。
2. 此作經著名收藏家王季遷(1907-2003)鑑藏。
王原祁(1642-1715),字茂京,號麓台、石師道人,江蘇泰倉人,王時敏之孫。康熙九年進士,官至戶部侍郎,人稱王司農。以畫供奉內廷。二十歲開始跟祖父王時敏學畫,上溯董其昌,遠接元四家和趙孟俯諸家,以黃公望為宗,並博通宋人之畫理,其用筆沉著,自稱筆端有:“金剛杵”。其畫“熟不甜,生不澀,淡而厚,實而清。”山水畫風格引領整個清代繪畫體系的發展,弟子眾多,最終形成“婁東畫派”。與祖父王時敏、王翬、王鑒合稱“四王”。
此《春山數峰青》,作於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是他六十五歲時所作,雖仍法黃公望,但早就從他祖父王時敏的遺規中脫出,已是風規自具,化古為新了。圖中繪重巒疊嶂,茂林連崗,山腰雲湧霧障,谷口溪清水靜,構景繁密,筆墨質樸圓厚,蒼然松秀,滋潤清越,耐人尋味。
畫家自題曰“筆墨一道,淵源相接,宋元以來獨推董巨、松雪、房山及黃王倪吳四家繼之,為六法金針,此後學津梁也。余于此中苦心四十餘年,家學相承,以大癡為師,而鈍資未能夢見。”王原祁對傳統的追求鍥而不捨,盛大士說“司農出入百家,成此絕詣”。在對前輩畫家的心追手摹中,黃子久無疑是王原祁最為欽佩的。如《麓台題畫稿》所記:“古人用筆,意在筆先,然妙處在藏鋒不露。元之四家,化渾厚為瀟灑,變剛勁為和柔,正藏鋒之意也。子久尤得其要,可及可到處,正不可及不可到處,個中三昧,深參而自會之”。題識中雖不無遺憾地感歎道:“以大癡為師,而鈍資未能夢見。今則日就頹暮矣。”或許因圖成而頗以自喜,故笔鋒一轉,稱“起而振興絕業者,華亭董宗伯之後自有大方,余不無厚望焉。” 既是對自己四十年畫學生涯的回溯,又有“起而振興絕業”之志,壯心不已。
王原祁畫多水墨,設色者少,而青綠尤少。其淺絳仍法大癡,能得神韻,而青綠晚年多出奇致,朱翠相映,色墨融化,近世黃賓虹最為賞識。此圖以淺絳為主,略染青綠,有春山雨過嵐翠浮動之感,是其成熟期之佳作。

估價 :
HKD: 3,800,000 - 5,800,000
USD: 488,200 - 745,100

成交價:
HKD: --

上一件 拍品 628 下一件

免責聲明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Wechat QR Code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