冊頁(二十七開) 水墨紙本
碑額:20×11.5 cm. 7 7/8×4 1/2 in. 約0.2平尺(每幅) 碑文:28×14.5 cm. 11×5 3/4 in. 約0.4平尺(每幅) 後紙:27.3×14.2 cm. 10 3/4×5 5/8 in. 約0.3平尺(每幅)
曾熙題簽條:明脫漢衛尉卿衡府君之碑。甁齋五弟秘篋,乙丑閏四月旣望農髯熙。鈐印:曾熙之印
譚澤闓(摹何紹基)題簽條:衡方碑。辛未重裝於吳門,道州何氏藏。
題跋:1.曾熙(1861-1930)題:道人前得蝯叟所藏衡方,字少損闋,然古光沈厚,尙不及此脫。吾輩臨池,但能得一字數筆,精神圓滿,足不問其碑字之有所殘損也。甁弟得此明脫,假置齋中,幾不欲歸之。然不奪所好,平生志也。乙丑閏四月,兄熙。鈐印:熙
2.譚澤闓(1889-1948)題:此本紙墨甚舊,惜原裝者將泐字悉翦去,致斷爛可厭耳。余求衡方十年,蝯叟兩本外,唯沈韻初藏撝叔題籤一冊,然亦有佚脫且經塡描。此雖殘損,尙是廬山眞面目也。乙丑閏月十九裝成。甁齋記。鈐印:譚澤闓印
3.徐崇立(1872-1951)題:九月十七日估人持一本來,小有補塡,校此一過。紙墨遠遜,索重値也。因記之。
冬十一月三日,重過滬上將之鄰海,臨發獲觀。崇立倚裝。鈐印:徐崇立印
4.譚澤闓(1889-1948)題:顧亭林以暨,季、由為季次,按季為叔季之稱,不得指以為字,與仲由之由同稱,都穆以季由為仲由,其說近是。覽者詳之。喜孫。
案“履該顔原”連上“安貧樂道”為義,“兼修季由”連下“聞斯行諸”為義,則季由即季路甚明。顧氏誤以顔原、季由為屬對之文,故欲分季由為二人,其實古人屬對亦不拘此例:《堂谿典請雨銘》“學兼由、夏,德配臧文”,固以一人對兩人也。道光廿一年辛丑九月日照許瀚書於泲寧漁山書院。
此本聞係黃小松先生故物,神完氣厚,古色黝然,蓋三百年來舊拓。庚子冬日石卿先生得之泲上,並蘇齋自書《衡君碑陰歌》一幀。小松先生公子在泲,聞石卿得此復以小松先生初拓衛君碑陰贈之,於是三絶畢集,洵希世之珍也。瀚又書。
庚午二月十五日重見清道人鵂臧蝯叟小松本,因校此一過,並錄許跋,摹何簽。其前尙有小松一籤,隸書“漢衛尉卿衡府君碑”八字,紙墨視此濃重,惜褾時為劣工排刷所損,字口加肥,間有泐。於此本者,當時道人與余書已痛悼之矣。後附碑陰則殊模糊,不敢斷為小松初搨。蝯叟尙有一本有自題記者,余亦曾見,今不知在何許。此本則道人歾後與《張遷》《禮器》俱售去,今又分散,索重値不可致,遂記於此。甁齋燈下斠記。鈐印:瓶齋手校
鑒藏印:何紹基印、曾藏茶陵譚氏天髓閣中、譚澤闓校訂金石文字、瓶翁,暫得於己快然自足、王述唐印、晴窗一日幾回看、一印殘
說明:1、《衡方碑》全稱《漢故衛尉卿衡府君之碑》,東漢建甯元年(168)九月立。是漢隸鼎盛時期的作品。書風古樸渾厚,結體方正嚴整又凝重寬鬆;用筆扎實豐潤,是漢隸中雄渾之派別。共二十行,行三十六字。藏山東泰安岱廟。碑陰存題名二列,字甚漫漶
2、此冊據曾熙、譚澤闓考證為“明拓”。此拓“將”字未損,當為佐證。曾熙稱其“古光沉厚”“幾不欲歸之。”譚澤闓將此本與清道人藏本反復參照、考校,可見珍愛。
3、此冊上有何紹基印一方,應經過何紹基遞藏。後有曾熙、徐崇立、譚澤闓題跋。
估價 :
HKD: 120,000 - 150,000 (53)
USD: 15,300 - 19,100 (53)
成交價:
HKD: ---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