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合媒材 雕塑
30 × 20 × 10 cm.11 3/4 × 7 7/8 × 3 7/8 in.
款識
YAYOI KUSAMA 1992 創世紀 GENESIS(底部)
來源
2019年3月29日,香港佳士得拍賣會,拍品編號13
現亞洲重要私人藏家直接購自上述來源
附:草間彌生工作室開立之作品登錄卡
火樹銀花的生命奇跡
草間彌生軟雕塑代表作《創世紀》
1993年,草間彌生受邀代表日本參加威尼斯雙年展,展會上其重量級的軟雕塑作品《流星》面世,由60件方框組合的銀色軟雕塑佈滿一整面展牆,散發出撼人的光芒,震撼藝術世界。「軟雕塑」作為草間彌生創作中的重要分支,生發於1960年代藝術家的「紐約時期」:1962年,她利用藝術家好友賈德(Donald Judd)撿拾而來的扶手椅、以床單縫製的無數陽具填充物、高跟鞋,創作出個人首件「軟雕塑」作品《積累No.1》,那充滿陽具的椅子,表達了草間自小對於性的恐懼、女性在社會上所受的壓迫之心理反動。此恰呼應了彼時美國興起的女權運動。而軟雕塑有機、相近的造型,亦象徵藝術家對世界的願景:她視世界為不可分割的整體,當中的物體和生物一直不斷變換、交織,形成了軟雕塑中起伏連綿的視覺景象。
前衛的獨行者:先鋒的藝術觀念
《積累No.1》在完成的同年即參加了紐約先鋒綠藝廊(Green Gallery)的藝術群展,是為草間「軟雕塑」的首次「正式亮相」。同場展出的還有歐登伯格(Claes Oldenburg)、沃荷(Andy Warhol)等人,該展被美國現代美術館策展人霍普曼(Laura Hoptman)譽為「美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普普藝術展覽」,對全球當代藝壇影響深遠。而在此展後的半年,歐登伯格才開始創作其軟雕塑裝置,美術史學者普遍認為草間彼時發表的作品恰恰為歐登伯格後續的靈感來源。由此足見草間從創作形式、理念、語彙等均走在時代前沿,從六〇年代至今不斷演進。而其「軟雕塑」作品曾為紐約現代美術館、東京市立現代美術館、香港M+美術館等國際重要機構收藏,不僅成為其個人創作的重要支線,更為在美國興起的「普普藝術」運動的面貌之一。是次春拍,我們帶來與1993年威尼斯雙年展之大型裝置《流星》完成於同年的《創世紀》,作品可被視為《流星》之關鍵母體,重要性不言而喻。
創生的火花,無窮的躍動生命力
在《創世紀》的銀色方盒中,五根長短、大小不一的長形織物自不同方向交織、相會於作品中央。銀彩厚敷的表面令作品反射出科技用品般的光澤。而布料的褶皺與肌理,則恰似歲月痕跡下的人體肌膚。而軟雕塑的主體造型跳脫了過往如在《積累No.1》的陽具,彼時草間的創作經歷與藝術地位均達高度成熟被世界認可之局面,她已然下放內心對於對於性的恐懼、社會性別待遇不平等的反叛與憤怒,在創作中展現一種個人詩意的繪寫及個性化的想像。她在此將物體延展拉長,軟雕塑就如其繪畫中抽象線條的實體再現,在由底部連綿生發的有機造型中,像帶著生命的觸角往外向上下左右四方開展,其間又彼此纏綿,交織出若一個生命的永恆迴圈。作品名為《創世紀》,亦呼應文藝復興大家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名畫《創世紀》中的經典一幕——草間雕塑中柔軟起伏、綿延交會的線條,恰似《創世紀》中,亞當與上帝手指交會的那一剎那,點亮了生命的起源,交織出人世的際遇風景,即是火樹銀花般的絕美一瞬,是值得歌頌的生命奇跡。
銀色的消融世界
《創世紀》與草間在威尼斯雙年展展出的《流星》一般,以銀色覆蓋全體。這樣銀色彩的使用最早可見於草間1963年在紐約史坦畫廊(Gertrude Stein Gallery)舉辦的「聚合:千船會」展覽中佈滿陽具的銀色船帆,是草間鍾愛的色彩之一,但實際上銀色彩並不存在於現實的自然世界,而是一個帶著異光、閃爍、特別吸睛的顏色,不僅可吸引觀者的視覺注意力,也能令人更深陷眼前的奇妙幻境。在《創世紀》中,通篇的銀彩,讓作品成為一個既吸睛又在閃爍中消融主體邊界的形象,建構出一個讓觀者視線失去焦點的消融環境。此正呼應藝術家最為雄心的藝術理念,令人的原始意志消融、沉浸於眼前晶瑩而光澤的視覺體驗之中。而當中那聚合離散的條狀物,若能藉不斷變異而自發繁殖,而茁壯成長的有機體,則成為新生與希望的象徵,讓人投入藝術家詩意想像境地的終極歸屬。
估價 :
HKD: 450,000 – 650,000
USD: 57,300-82,800
成交價:
HKD: --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