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 | 中國嘉德(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23 春季拍賣 > 瓷器工藝品
玄禮四方-中國古代玉器

591
玉立人

12.7 cm high

青白玉質,質地 潤澤細膩,布滿各色沁。上部受沁呈雞骨白,底部帶絲縷灰白、褐色沁,包漿醇厚。圓雕玉人立姿,以圓雕技藝為主並結合剔地浮雕與陰刻技法描繪,其面部正視,頭頂梳盤髻,髻較低矮,狀如盤蛇,髻之發尾斜向延至腦後,兩頰後垂髮覆耳。面部橢圓,橄欖形眼,剔地隱起窄直鼻,小嘴,雙耳隱於髮內。體型修長,削肩細腰,身着左衽交領上衣,束腰,下擺略寬,長垂曳地,衣裾繞於後腰。雙手恭立,抱袖置於腹前。袖以下還以極細陰線刻畫纏於腰腹部的絲帛,後背對腰帶和垂束於腰間的衣擺有細緻刻畫,較細陰線皆用砣具形成的,細線溝內光滑。其他細節如腋下的長袖,腹前的抱袖皆施以簡潔明快的「漢八刀」,刻畫平直有力。玉人體態挺拔優美,上下髮型穿着、衣紋服飾、臉面五官和身形姿態,皆一一具現,完美再現了漢代上層社會女性們的衣着細節與儀態風度,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為當時的人體造型、生活習慣和衣着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實物依據。此器整體品相保存完好,通體拋磨光潔,質地溫潤,沁痕自然,線條勻淨修長,古樸典雅,形神兼備,具有漢代藝術所崇尚之簡約的特色,所謂「重在傳神而不務妍媚」,是漢代宮廷所製圓雕玉人之代表作。
繼戰國之風流餘緒,漢代玉雕工藝呈現出精彩紛呈之態,漢代玉器製作規模宏大,其中高浮雕和圓雕器增多,而圓雕玉器的藝術成就頗高。圓雕玉器雖然在目前所見數量眾多的漢代玉器中所占比例不是最大,但多數圓雕作品均是採用和闐美玉雕琢,玉質上乘,晶瑩鮮潤,玉雕氣派宏大,內涵豐富,而且造型生動,紋飾流暢,磨製精細,是漢代玉器中的傑作。河北省博物院收藏的若干漢代圓雕作品,這些圓雕在藝術上真正突破了先秦以來玉雕圖案化風格的樊籬,展現了漢代玉器高度發達的工藝水平,也使得漢代成為在中國玉器史上獨樹一幟、熠熠生輝的時代。攏袖而立的圓雕玉人造型,在戰國晚期至西漢已開始出現,它們作為此類立姿玉立人的最初形制,對人的身體比例和五官的形態都更接近於秦漢時期的玉翁仲,可參考慶大莊藝術中心收藏的一件戰國人俑(高5.5cm)(《慶大莊古玉精選》圖版63),人俑杏核形雙目,雙手揣於胸前,是這類玉飾的典型造型。慶大莊藝術中心藏的戰國人俑身有穿孔,其雕刻技藝和造型風格已經顯示出一種固定化傾向:即這種玉人俑的刻畫側重於髮型、面部五官、衣衽雙袖和腰帶處的勾勒,而其他細節則務於隱去或簡化抽象處理。從這一點看,本品與之一脈相承,不過其藝術風格和雕工已經邁入了一個新時期,加工技藝更為精湛細膩,人體比例也更為寫實,結合各種技藝將玉材佳、造型美、文化宗教內涵深厚巧妙融為一體。
隨着漢代圓雕工藝的進步與流行,女性的形象從這類玉立人飾件中逐漸成為工匠們青睞塑造的主題。可參考北京故宮博物院原清宮舊藏、漢玉立人(高4.9、寬1.3厘米)(《中國傳世玉器全集2: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圖版104),其形式亦與上述即器同,採用精優的和田白玉製作,琢磨圓潤,仕女拱手而立,細腰束腰帶,其同本品一樣皆為左衽交領,長裙拖曳之形狀稍事誇張,呈拱手而立狀,形象簡練而富於神韻,但設計上頗有匠心,已經不再是「僅具輪廓」之形態。可見漢代時期對這類玉人細節的處理愈發的精心,身形也被處理得更為頎長,裙垂過腳面,神態寧靜安詳,可視為藝術品。
漢代中期立姿仕女形象的圓雕玉人,有兩例可供參考。一件是震旦文教基金會藏西漢中期玉人像(高10.2、寬3、厚1.5cm)(《群玉別藏續集》頁226、圖版145)與本品相近,仕女呈站姿,矮髻腦後垂髮綹,杏目,直鼻小口,面目清秀,有着明顯漢代中期的風格技法,較之前幾件(套)仕女,它們選用的玉質更為精良、打磨拋光極為細潤光亮,女性形象告別了翁仲式的抽象風格和對稱呆板的表現手法,刻畫和比例臻於寫實,生動傳神,和本品一樣是漢代圓雕工藝達至成熟狀態的典範。
另有一件陝西西安博物院藏漢代雙連玉舞人(高10.5-10.2cm,重0.25kg),可資對比。此件玉人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博物館館藏形體最大的圓雕玉舞人。選取刻畫的是人物立姿,呈停步直立狀,但手部、衣袖、腳下翩然欲動的勢與狀,都使它在整體造型和線條上比之本品更富有動感。但匠工對面容、裙擺等細節的處理,對仕女整體形象的刻畫,與本品有異曲同工之處。另外從本品一些細節中也能體味出漢代中後期對女性玉人形象逐漸生活化,如此件女羽人兩頰側兩片修剪整齊的垂髮,將兩耳覆蓋隱去,可以看到這種垂髮的描繪與本品非常相近,應來源於生活,屬兩漢時期貴族婦女起居中常用之髮型。
綜上可見這類玉人雖存世珍罕,其藝術形象和製作技藝經歷了一個長期發展過程,貫穿有漢一代。其出現之初,雖飾紋簡樸,造型、佩飾、表情皆有刻畫明確,從着衣長及地或拖地及同形其他材質人俑看,以女性像為多數。所採用的玉質較優良,常選用和田羊脂白玉作,且均為圓雕,似貴族婦女之像,故推測其器當為上層顯貴之物。另外,這種圓雕玉人和常見的漢代玉翁仲不同,它通身沒有加工供系佩用的穿孔,高度都在10厘米上下,其下端的拖地長衣裙接觸平面處均圓寬平素,置於一定的平面物上,皆能穩固直立而不會傾倒,據此可判斷它們原為一種置放平台上的陳設物,有紀念或展示之用。這些仕女形象衣着高貴,但均飾紋簡樸無華,匠工對她們形象的塑造始終秉持着「刪繁就簡」的理念,除局部必需之髮髻、冠帽,口、目和拱手等處用數道陰紋表示外,余通體或光素無紋或僅以簡單單陰刻線描繪衣紋、衣領、衣袖等。此件玉立人用料上乘,造型優美,眉目修頎,鼻梁秀挺,神態端莊,長身直立,細頸削肩,比例勻稱,線條流暢凝練,製作工藝精細,從玉人局部細節勾勒與線條運用上,我們可以看到漢代遊絲刻已經達到了細微遒勁的程度,線條淺細處若絲,斷續虛實,富於變化,正如明人所稱:「漢人琢磨,妙在雙鈎,碾法婉轉流動,細入秋毫,更無疏密不勻,交接斷續。儼如遊絲白描,毫無滯跡」。工匠還巧妙地利用寬大的下擺做成底座,大大增加了玉人的穩定性。推磨技巧頗見功底,增之嫌肥,損之嫌瘦,營造出韻致內斂之人體美感,充分反映了漢代人之審美觀念,將一個秀麗嫻雅、端莊恭順的漢代仕女形象生動準確地表現出來,充分顯示了漢代工匠敏銳的觀察力和斐然的藝術創造力。這正是漢代玉器成就進入黃金時代、臻於完美境界的見證。
參閱:
1. 論著
劉雲輝:《漢代圓雕玉器的藝術風采》,《熙墀藏玉》,文物出版社,2006年
周南泉:《古玉人神仙佛卷:中國古玉斷代與辨偽(上)》,藍天出版社,2007年,第209頁
劉雲輝、劉思哲:《漢代圓雕人物和動物玉器藝術成就試析》,《河南博物院院刊》2020第2期
2. 圖錄
張廣文:《慶大莊古玉精選集》,高雄春暉堂古董藝術中心,1992年,第64頁,圖版63
鄧淑萍:《群玉別藏續集》,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99年,第226頁,圖版145
古方主編,《中國傳世玉器全集2: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科學出版社,2010年,圖版104
來源:台北一言堂珍藏
出版:《大觀》,雅墨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台灣,2000年以前

估價 :
HKD: 1,200,000-1,800,000
USD: 152,900-229,300

成交價:
HKD: 3,000,000

上一件 拍品 591 下一件

免責聲明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Wechat QR Code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