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cm high
「大清嘉慶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
嘉慶皇帝自即位始,日侍慈顏,稟受至教,凡事皆附和太上皇,可謂事事周到,實乃名副其實的「總以孝奉為務」。故而此時之御瓷也表現出迎合太上皇喜好,一派四海升平,喜慶安樂的吉祥如意題材。據嘉慶三年《清檔》記載,嘉慶三年發往江西燒造的官窯瓷器,猶要求要「一半乾隆款,一半嘉慶款」。故嘉慶初年乾隆在世時燒造的嘉慶御窯瓷器製作水準與乾隆盛世無二,確有「乾嘉不分」的感覺,而其中粉彩琢器之精者,甚至超過了乾隆晚期的一般作品,此胭脂紅地粉彩群仙祝壽如意耳瓶即是其中之一。
瓶撇口,細長頸,頸部兩側雙耳捏塑如意狀,頗有清新玲瓏之氣,圓肩,腹部往下漸收,圈足微微外撇。外壁口沿飾黃地如意紋一周,頸部胭脂紅地粉彩繪纏枝蓮紋,其上蝙蝠銜馨,寓意福壽連綿,吉慶之至。腹部上下胭脂紅地垂頭如意紋飾帶,中央白地粉彩繪群仙祝壽圖,山林疊嶂,各路神仙攜帶壽禮,或駕鶴空中,或結伴同行,相對而語,其樂融融,表現出西王母慶壽蟠桃會的隆重富麗場面,喜慶祥和。外足飾卷草紋及藍料彩回紋。內壁及器底施松石綠釉,釉面勻淨。細觀整器氣勢宏偉,繪製精工,構圖疏密有致,遠近相映,施彩富麗濃豔,紋飾繁縟細膩,極具皇家供器風範,應為景德鎮御窯廠為配合每年十月初六日嘉慶帝生日「萬壽節」而特別燒製之器。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有一對清乾隆粉彩八仙祝壽圖尊(館藏編號:故瓷017239、故瓷017240)(附圖1),其畫片風格、紋樣制式與拍品極為相似,唯尺寸稍大,器型有異,但仍可見其傳承、延續前朝之勢。另外,同館藏有一件清乾隆粉彩春燈嬰戲圖雙耳瓶(館藏編號:故瓷017874)(附圖2),器型及耳部裝飾與拍品相近,腹部主題紋飾為嬰戲圖。還見一例,售於香港蘇富比2018年4月3日,拍品編號3205,清乾隆松石綠地粉彩安居圖如意耳瓶,尺寸、器型及耳部裝飾、紋飾風格亦與拍品相似,腹部繪安居圖,寓意祥瑞安康,當時成交價為17,520,000港幣。
乾隆官窯之琢器多喜置雙耳為裝飾,且式樣豐富,色釉多變,堪稱開一代未有之奇。尤其洋彩琢器,耳部式樣成為本身造型裝飾的重要組成部分,越是精巧別致,越見器物級別之尊貴高雅。嘉慶時期瓷器承襲乾隆的藝術風格,其造型創新式樣少,紋飾也多採用傳統寓意吉慶的圖案,耳部裝飾亦沿襲前朝舊制,不敢僭越。本瓶飾如意雙耳,正合帝意。如意原為佛教紋飾,但至乾隆一朝,已泛作禎符,與道教八仙等紋樣共飾一器,更顯此瓶珍罕異常,可堪寶藏。
此瓶侈口微撇,束長頸,豐肩圓腹,下承圈足,造型舒展而優雅。瓶身以粉彩滿飾紋樣,主體以通景手法繪眾仙慶壽,八仙各持法器,笑意盈盈,神采奕奕;麻姑攜靈芝釀酒,花仙手捧壽桃,乘槎翩然而至,恰逢劉海戲蟾;寒山、拾得和合二仙一持荷花,一持寶盒,寓意家庭和美、社會和諧;一仙者捧壽桃而立,腰間掛一葫蘆,象征福祿。眾人皆迎向乘鶴而來的壽老。周圍是青山翠林,潺潺流水,菊花盛放,如臨仙境。器身余處以胭脂紅釉為地,色澤濃麗,頸部繪壽桃、纏枝蓮、蝙蝠銜磬及萬字紋,有福慶萬年之吉祥寓意,口沿、肩部及近足處各飾如意雲一周,圈足以藍料繪回紋為飾,色彩繽紛絢爛。頸部兩側各飾一鉤形如意耳,造型秀巧端華。底部施松石綠釉,並於正中書礬紅「大清嘉慶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
八仙之神話故事最早或見於唐宋,但人物組成不定,直到明代才形成了如今家喻戶曉之八仙組合,其流行或與明代帝王崇信道教有關。時至清代,八仙的宗教意味漸弱,而更多地體現祝壽祈福之美意。八仙各有其寶物與神通:鐵拐李的葫蘆盛有丹藥,能行醫度人;鐘離權手執芭蕉扇,據載曾傳授呂洞賓劍法,「自稱天下都散漢」;張果老手持漁鼓,亦稱「道筒」,能奏梵音;呂洞賓得鐘離權所贈寶劍,「劍現靈光魑魅驚」;藍采和手捧花籃,人稱「花籃內蓄無凡品」;韓湘子,能空杯造酒,聚土成花,善作詩文,「紫簫吹度千波靜」;何仙姑持一笊籬,內似有仙桃;曹國舅得鐘離權、呂洞賓傳授密旨,引入仙班,據說玉板能使山川俱寂。
現知較早的世俗「八仙」圖或為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宋至元緙絲《八仙祝壽》軸(附圖1),其上同樣表現南極仙翁騎鶴駕雲,八仙於下作拱手相賀狀。此一題材在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明顧繡《八仙慶壽》掛屏中亦有展現,除八仙外,不僅同樣展現了南極仙翁乘鶴而來,亦見此瓶表現之和合二仙。以八仙慶壽為題材之劇在宋元時已見,盛行於明。清代宮廷承應戲中,八仙慶壽是最重要的一類,在帝後、皇子及公主壽誕時,常作為開場戲,以表帝王聖壽之時,神仙送仙物祝壽,得長生之喜,場面盛大華麗,並以此歌功頌德,贊頌太平盛景。
麻姑與花仙亦是祝壽常見題材。東晉《神仙傳》中描摹麻姑「年十八九許,於頂中作髻,余發散垂至腰,其衣有文章而非錦綺,光彩耀日」,並自述「已見東海三為桑田」,是為長生不老之仙。宋時開始出現三月三日,麻姑為西王母獻壽之說,並在清代成為家喻戶曉的傳說。傳說農歷三月三日,西王母壽誕舉辦蟠桃盛會,麻姑以靈芝釀酒,花仙獻上鮮花祝壽。本器上以壽桃替代花仙之鮮花,祝壽意味更為濃郁。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明陳洪綬繪《仙人獻壽圖》(附圖2),繪以相近題材,見《百卉清供》,台北:台北故宮博物院,圖版9。
本器造型端莊秀雅,肩部造型與慣常弧線有別,別具設計。與之造型極為相近例,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清乾隆青花番蓮八寶如意雙耳瓶一對(故瓷11697、故瓷11698)(附圖3),及大都會博物館藏清乾隆粉彩八吉祥紋如意耳瓶(附圖4)。大都會博物館所藏尺寸較大,高53.5厘米。但無論是整器造型,還是肩部、雙如意耳,上述三例皆與本器極為相仿,可見乾嘉之際,瓷器製式之傳承。
本器之款識書寫謹嚴端正,亦上承乾隆晚期之風格。與之款識寫法極為相似之乾隆例,參考國家博物館藏清乾隆綠地粉彩花卉紋包袱尊(附圖5),參見《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研究叢書·瓷器卷·清代》,圖版99。由此推測本器當為嘉慶初期所製。檢索清宮檔案,景德鎮御窯廠督陶官阿克當阿曾於嘉慶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進貢「紅地洋彩群仙慶祝如意尊成對」(附圖6)。據其燒製年份及檔案刊錄品名,皆與本器極為相符。本器極有可能是阿克當阿呈進之一。
嘉慶五年至嘉慶十年,阿克當阿曾任九江關監督,遙領景德鎮御窯廠瓷器的燒製。在嘉慶朝的督陶官中,其任職時長位列第二。他深得嘉慶帝賞識,曾被誇贊「人甚明晰,操守亦好,為江右之良才」,是「有才有為之人」,深蒙帝恩。本器若為前述阿克當阿於嘉慶五年所進貢,貢入日期為十二月二十四日,當屬年節或元旦貢物,而非萬壽賀禮。就嘉慶五年貢檔進單來看,九江關監督阿克當阿甚至未曾於當年十月,即嘉慶帝生日前後,進獻貢物。這反常現象或與嘉慶帝守孝以及其對年節貢物的態度有關。
嘉慶四年正月,乾隆皇帝去世,嘉慶帝親掌政權,便推行了一系列除弊革新的政策。懲治貪腐奢靡之風,是其中重要組成。有別於其父,嘉慶帝務實尚樸,並言「朕向來治家以崇儉為本,今治天下不易此心。」對於各省上貢物品,他有清晰透徹的認識,不願為此搜刮民脂民膏:「外省備辦玉銅瓷、書畫、插屏、掛瓶等件,豈皆出自己資?必下而取之州縣,而州縣又必取之百姓,稍不足數,敲撲隨之。以閭閻有限之脂膏供官員無窮之朘削,民何以堪?況此等古玩,饑不可食,寒不可衣,……朕視之直如糞土也。朕之所寶者,惟在時和年豐,民物康阜,得賢才以分理庶政,方為國家至寶」。
對於清宮三大節之萬壽節,嘉慶帝也並未表現出特別的熱忱。哪怕是其五十大壽,嘉慶也杜絕鋪張,命「此外諸王俱著仍照每年萬壽慶節,循例獻祝,毋許多備貢品,儻於例外加增,朕亦斷不賞收」。視古玩如糞土或有些言過其實,但從清宮檔案來看,嘉慶朝官員進貢的頻次及數量皆大為減少,前述嘉慶五年情形當為一例。
此外,相較乾隆時期,嘉慶一朝燒製貢御瓷器的數量也大為減少。阿克當阿於嘉慶五年上任後,即上奏將每年七八千兩銀的瓷器燒造限度,擬請降至五千兩,而得嘉慶帝回復「所辨甚是」(見嘉慶五年一月二十六日《宮中檔嘉慶朝奏折》)。甚至到了嘉慶十六年,大運圓器停燒。本器即使並非前述檔案所載,觀其制式,亦當為督陶官呈進的年節貢禮,品質當較一般大運瓷器和傳辦瓷器更高。鑒於嘉慶帝對年節進貢之態度,如本器之品質的貢御琢器,數量較少,所存甚稀。且其製於嘉慶早期,仍承繼著乾隆御窯品質,可與乾隆精品比肩,更為珍貴。
此種瓶身主體以通景手法繪飾,上下作色地粉彩花卉布局者,自乾隆時期已有,如故宮博物院藏粉彩綠地勾蓮紋仕女圖瓶,《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琺瑯彩·粉彩》,北京,圖122。嘉慶、道光時期皆有延續,紋樣多與賀壽節慶有關,如百子龍燈、龍舟競渡、歌舞升平等。除飾如意耳,亦見雙戟耳、方弧耳、雙環耳或無耳等。與本器制式相近者,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清嘉慶洋彩藍地百子龍舟圖雙耳瓶(故瓷2785)(附圖7),瓶身上下以藍彩為地,但所繪裝飾紋樣與本器相近,款識、尺寸亦相仿,出版於《嘉慶君遊台灣 清仁宗文物特展》,台北:台北故宮博物院,2016年,頁280。但如本器口部略作天盤口,肩頸銜接處突出,並繪以卷草花卉紋者,較為少見,製作別具匠心。
嘉慶時期以如意耳裝飾者較為稀有,且品級頗高。一例見上海博物館藏清嘉慶綠地粉彩螭龍穿枝花卉紋雙耳瓶(附圖8),頸部兩側飾如意萬代耳,出版於《清代雍正-宣統官窯瓷器》,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圖3-82。香港蘇富比1983年5月11日曾上拍一嘉慶時期綠地粉彩纏枝蓮如意耳瓶(附圖9),雙耳造型相仿,參見該場拍賣編號232,其後於中國嘉德(香港)2013年4月5日再次上拍,編號436。另如台北故宮博物院藏一清嘉慶綠地粉彩事事如意番蓮雙耳蓋罐(故瓷10402)(附圖10),罐身肩部亦飾如意對耳。
嘉慶帝廟號清仁宗,以其溫厚寬仁,施行仁政。親政之初,便整肅綱紀,廣開言路,黜奢崇儉,不願剝削民脂民膏,故嘉慶時期官員貢禮顯著減少,御窯廠瓷器燒造規模也不斷縮減,如本期之精品更顯珍罕。本器或為嘉慶五年九江關監督阿克當阿所進之年節貢物,承襲乾隆時期御窯燒製之巔峰水準,群仙賀壽繪製惟妙惟肖,各色釉彩絢麗,造型端莊,如意耳秀巧靈動,寓意吉祥,為嘉慶初期御窯精品,等級頗高,相似者稀。
對於清宮三大節之萬壽節,嘉慶帝也並未表現出特別的熱忱。哪怕是其五十大壽,嘉慶也杜絕鋪張,命「此外諸王俱著仍照每年萬壽慶節,循例獻祝,毋許多備貢品,儻於例外加增,朕亦斷不賞收」。視古玩如糞土或有些言過其實,但從清宮檔案來看,嘉慶朝官員進貢的頻次及數量皆大為減少,前述嘉慶五年情形當為一例。
此外,相較乾隆時期,嘉慶一朝燒製貢御瓷器的數量也大為減少。阿克當阿於嘉慶五年上任後,即上奏將每年七八千兩銀的瓷器燒造限度,擬請降至五千兩,而得嘉慶帝回復「所辨甚是」(見嘉慶五年一月二十六日《宮中檔嘉慶朝奏折》)。甚至到了嘉慶十六年,大運圓器停燒。本器即使並非前述檔案所載,觀其制式,亦當為督陶官呈進的年節貢禮,品質當較一般大運瓷器和傳辦瓷器更高。鑒於嘉慶帝對年節進貢之態度,如本器之品質的貢御琢器,數量較少,所存甚稀。且其製於嘉慶早期,仍承繼著乾隆御窯品質,可與乾隆精品比肩,更為珍貴。
此種瓶身主體以通景手法繪飾,上下作色地粉彩花卉布局者,自乾隆時期已有,如故宮博物院藏粉彩綠地勾蓮紋仕女圖瓶,《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琺瑯彩·粉彩》,北京,圖122。嘉慶、道光時期皆有延續,紋樣多與賀壽節慶有關,如百子龍燈、龍舟競渡、歌舞升平等。除飾如意耳,亦見雙戟耳、方弧耳、雙環耳或無耳等。與本器制式相近者,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清嘉慶洋彩藍地百子龍舟圖雙耳瓶(故瓷2785)(附圖7),瓶身上下以藍彩為地,但所繪裝飾紋樣與本器相近,款識、尺寸亦相仿,出版於《嘉慶君遊台灣 清仁宗文物特展》,台北:台北故宮博物院,2016年,頁280。但如本器口部略作天盤口,肩頸銜接處突出,並繪以卷草花卉紋者,較為少見,製作別具匠心。
嘉慶時期以如意耳裝飾者較為稀有,且品級頗高。一例見上海博物館藏清嘉慶綠地粉彩螭龍穿枝花卉紋雙耳瓶(附圖8),頸部兩側飾如意萬代耳,出版於《清代雍正-宣統官窯瓷器》,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圖3-82。香港蘇富比1983年5月11日曾上拍一嘉慶時期綠地粉彩纏枝蓮如意耳瓶(附圖9),雙耳造型相仿,參見該場拍賣編號232,其後於中國嘉德(香港)2013年4月5日再次上拍,編號436。另如台北故宮博物院藏一清嘉慶綠地粉彩事事如意蕃蓮雙耳蓋罐(故瓷10402)(附圖10),罐身肩部亦飾如意對耳。
嘉慶帝廟號清仁宗,以其溫厚寬仁,施行仁政。親政之初,便整肅綱紀,廣開言路,黜奢崇儉,不願剝削民脂民膏,故嘉慶時期官員貢禮顯著減少,御窯廠瓷器燒造規模也不斷縮減,如本期之精品更顯珍罕。本器或為嘉慶五年九江關監督阿克當阿所進之年節貢物,承襲乾隆時期御窯燒製之巔峰水準,群仙賀壽繪製惟妙惟肖,各色釉彩絢麗,造型端莊,如意耳秀巧靈動,寓意吉祥,為嘉慶初期御窯精品,等級頗高,相似者稀。
來源:
香港懷海堂珍藏
出版:
《機暇清賞 - 懷海堂藏清代御窯瓷瓶》,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7 年,頁378-381,編號137
《聚道傳承 - 敏求精舍六十周年》,香港藝術館,2020年,頁296-297,編號141
展覽: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機暇清賞 - 懷海堂藏清代御窯瓷瓶》,2007年11月11日至2008年3月30日
香港藝術館,《聚道傳承 - 敏求精舍六十周年》,2020年12月18日至2021年4月28日
估價 :
HKD: 800,000-1,200,000
USD: 101,900-152,900
成交價:
HKD: 2,100,000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