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 | 中國嘉德(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23 春季拍賣 > 中國書畫
觀想-中國書畫四海集珍

446
趙孟頫 (1254-1322)
《樂志論》書畫合璧卷

手卷 水墨紙本、設色紙本

全卷:約30×541.8 cm. 11 3/4×213 1/4 in. 約14.6平尺 畫:27.3×153.3 cm. 10 3/4×60 3/8 in. 約3.8平尺 書:27.3×99.1 cm. 10 3/4×39 in. 約2.4平尺

鈐印:趙氏子昂(二次)、趙孟頫印
題識:樂志論。凡游帝王者,欲以立身揚名耳。然名不長存,人生易滅,思卜居清曠,以樂其志。論之曰:使居有良田美宅,背山臨流,溝池環匝,竹木周布,場圃築前,果園樹後。舟車足以代步涉之難,使令足以息四體之役。養親有兼珍之膳,妻孥無苦身之勞。良朋萃止,則陳酒餚以娛之;佳時吉日,則烹羔豚以奉之。躊躇畦菀,遊戲平林。濯清水,追涼風,釣游鯉,弋高鴻。風於舞雩之下,詠歸高堂之上。安神閨房,思老氏之玄虛;呼吸精和,求至人之彷彿。與達者數子,論道講書,俯仰二儀,錯綜人物。彈南風之雅操,發清商之妙曲。消搖一世之上,睥睨天地之間。不受當時之責,永保性命之期。如此,則可以陵霄漢,出宇宙之外矣。豈羨夫入帝王之門哉!至元辛卯(1291年)三月十有七日書。子昂。
又跋:余自少時愛畫,得寸縑尺楮,未嘗不命筆摹寫。此圖是初傅色時所作,雖筆力未至,而粗有古意。爾來須發盡白,畫乃加進。然百事皆懶,欲如昔者作一二圖,亦不可得。右之要余再跋,故重書以識之。孟頫。
鑒藏寶璽:乾隆皇帝:乾隆御覽之寶、石渠寶笈、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石渠定鑒、寶笈重編、重華宮鑒藏寶、乾隆鑒賞、古希天子、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壽、八徵耄念之寶、個中自有玉壺冰、落紙雲煙、學鏡千古、得象外意、如水如鏡、丛雲、用筆在心、妙意寫清快、含味經籍、雲霞思、垂露、寓意於物、卍有同春、墨雲、研露、太上皇帝之寶、半榻琴書、齊物、追琢其章、心清聞妙香、天地為師、古希天子、重華宮寶(參見《清代帝后璽印譜·乾隆卷》,第7、28、116、29、94、106、112、131、86、33、48、26、40、39、87、48、47、35、43、37、196、265、266、34、175頁)
嘉慶皇帝:嘉慶御覽之寶、慎修思永、水月兩澂明(參見上書《嘉慶卷》15、57、47頁)
道光皇帝:朝日輝(參見上書《道光卷》44頁)
宣統皇帝:宣統御覽之寶(參見上書《宣統卷》6頁)
鑒藏印:王氏家藏、空(半印)、大司成章、慕(半印,二次)、林屋珍玩(兩次)、林屋山人、九逵、頤(半印)、廷(半印)、淡蕩(半印)、何氏元朗、玉堂中人、旌節名門、印渚山人、徐氏用理、墨池清興、碧浪庵、臣宗萬、衣園珍藏、之印(半印)、完□(半印)、馬□印、受賀樂齋珍藏、玩流珍賞、尋常百姓、關玩流印、曾在尋常百姓家(7印參見《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蔡羽》2印,1400頁;19印參見上書《勵宗萬》25印,1516頁)
引首:後先三絕。 鈐印:乾隆御筆(參見《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帝后璽印譜·乾隆卷》,第96頁)
前隔水:靜觀水晶道人圖,如讀高平所著論。及誦天瓶學士記,又似松雪畫重認。有記可以不須圖,披圖味論無余蘊。一而二而二而一,前三後三水乳潤。鄭虔三絕詎足云,獨擅藝林千古韻。然非山陽超世作,曰圖曰記何由問。緬想倡言發憤為,斯誠狂也可與進。丙申(1776年)仲夏月中浣御題。 鈐印:乾·隆(參見上書《乾隆卷》18頁)
後隔水1:鵲華秋色水村圖,皆晉王孫之佳作。此卷用意特精嚴,出之以逸博而約。二圖早入石渠珍,茲為殿允得其托。並山環溪構美宅,揖讓賓朋命僮僕。良田春種復秋收,奉親息體志堪樂。樂在斯意不在斯,圖斯意實筆難著。彷彿松雪老人言,原弗丹青詡般礡。同日又題並書卷後。 鈐印:乾隆宸翰、幾暇臨池(參見上書《乾隆卷》11、32頁)
高幹雄志及雄才,後果如言具先見。以此羶薌致令聞,詎止隱淪期獨善。文敏結構得此意,有斐君子瑟兮絢。四百餘年妙跡留,丁甲呵持永不變。裝池割裂失去名,名去實存神弗亂。文評書仿李北海,張學顏碑筆尤健。擬法斯圖亦匪難,則待廿年勤之倦。復題是什,並錄如右。 鈐印:乾隆宸翰、掬水月在手(參見上書《乾隆卷》11、 267頁)
後隔水2:右三詩,首章言高平樂志,寄託高遠;鷗波繪事,曲盡其妙;張照作記,水乳交融,合之可稱三絕。次章因內府舊藏《鵲華秋色》及《水村圖》,皆吳興傑作。此卷筆意特以精嚴擅場,石渠趙畫得此鼎峙矣。顧考歷代收藏家,若《清河書畫舫》諸書皆不載此圖,而畫幅中,子昂又未署名,幾無可徵驗。然審其筆墨,工整中具有秀逸之致,疑是千里大年家法,信非他手可辦。其失款或由割裂,實存固無礙乎名之佚也。故三章終及之。惟諦察卷後子昂書論及自跋,頗似雙鈎,疑為後人贋作。而張照之記,小楷則類平原麻姑壇,文筆則仿昌黎畫記,其於松雪稱許特甚。是山陽之論,得松雪之畫而益彰,松雪此圖,詎非賴天瓶之記,而益信乎。詩既分書各格水間,並識數語於後格水,附書之同日。御筆。 鈐印:比德、朗潤(參見上書《乾隆卷》91頁)
著錄:1.《石渠寶笈續編•重華宮》《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合編》第五册,第1563-1566頁,上海書店,1988年版。
2.《賞溥杰書畫目》(載《故宮已佚書籍書畫目錄四種》),第25頁,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1934年。
3.《國寶沈浮錄—故宮散佚書畫見聞考略》,楊仁愷編著,第421-423頁、550頁,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1年版。
4.《歷代著錄法書目》,朱家溍主編,第四九五頁,附錄•書畫合璧,紫禁城出版社,1997年版。
5.《乾隆與松雪書畫—清帝藝文觀小識》,李維琨,《中國宮廷繪畫研究》,第553-554頁,故宮出版社,2015年版。
說明:(一)乾隆皇帝《題趙孟頫樂志論書畫合璧卷三首》著錄於《御制詩文集》四集卷三十七。
(二)據《溥儀賞溥傑宮中古籍及書畫目錄》可知,此作由溥儀於宣統十四年(1922)十二月十二日賞溥傑,編號為一八百十七號。
(三)從東漢末到魏晉南北朝,隱逸之風大盛。東漢仲長統所作的《樂志論》,最早地全面描繪了隱逸生活的方式、環境、思想。仲長統(179-220),字公理,山陽高平(今山東金縣附近)人。曾為尚書郎。東漢末年哲學家、政論家、文學家。《樂志論》中提倡的注重生活享受的人生觀,轉向追求隱逸逍遙的生活情趣,對後來的士人產生深刻影響。此幅即是趙孟頫按仲長統《樂志論》所畫的一幅畫。
(四)卷後文徵明跋文稱,是卷曾為高太史舊物。1531年,與王守(履約)、陳淳(道復)同泛太湖時,在蔡羽(九逵)處有幸獲觀。
1.高太史應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高啓。高啓(1336-1374),字季迪,號槎軒,又號青丘子,長洲(今蘇州)人。元時隱居於青丘,以詩書自娛。楊基、張羽、徐賁齊名,稱「吳中四傑」。明洪武初,召修《元史》,為翰林院國史編修,故為人稱為高太史。能詩文,尤精於史。嘗賦詩有所諷刺,被太祖藉故腰斬於市。著有《高太史大全集》等。
2.蔡羽(?-1541),字九逵,自稱林屋山人,吳縣人,居洞庭山。諸生,與文徵明齊名。貢入太學,由國子生授南京翰林院。好古文辭,以詩擅名,亦善書法。
3.王守(1492-1550),字履約,號涵峰,吳縣人。嘉靖五年(1526)進士,授寧波府推官,累擢吏科都給事,又改理河道。與胞弟王寵同拜師蔡羽,居西山三年。與文徵明、祝允明交善。工詩,書法李懷琳,亦能篆刻。
4.陳淳(1482-1544),字道復,號白陽山人,長洲人。諸生。工詩善畫,為文徵明入室弟子。
(五)後紙張照的跋文模仿韓愈《畫記》所作,乾隆皇帝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在《題趙孟頫樂志論書畫合璧卷三首》之下,即注以「後有張照記絕佳」。
按語:趙孟頫是元代最偉大的藝術家。他擅詩文書畫,皆可稱當代第一。於畫,則山水、人物、花鳥、走獸、鞍馬、蘭竹無一不能,亦無一不精。書法則真、草、隸、篆俱善,當代無人能及。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元四家及曹雲西、盛子昭、唐棣、王淵、張渥等皆得其沾溉而成影響深遠的一代大家,文人畫由此攀上又一高峰。為中國藝術史譜寫了璀璨的一頁。
趙孟頫的山水畫風格多樣,或承繼李(成)郭(熙),或師法董(源)巨(然),大都以簡逸取意,高古雅致,自開生面。也有仿唐大小李將軍及宋趙伯駒、趙伯驌作青綠設色的,則明麗清雋、淵穆秀潤,繼者皆可不及。
趙氏《樂志論書畫卷》,畫的是東漢仲長統《樂志論》文中描寫的古代士夫悠閒富足的隱逸生活場景,一個遠離塵世的世外桃源。圖中山深林密,雲湧泉奔,山莊就建築在兩山夾峙的谷底,雖是茅舍瓦檐,卻有堂、有庭、有榭、有樓,有書齋居室,有庖廚園落。周圍竹樹環匝,長松如蓋。隔岸不遠處有軒亭水榭,可供主人遠眺出遊;轉過山腳,有果園臨水,其間花樹正盛,田疇中的農夫正荷鋤耕植。圖中主人則坐園中書齋據案吟賞。園外密樹之間,急流之上,有板橋曲徑通向山外,以待良朋佳客之偶訪。真是一個遠俗世,避煩囂,滿目美景,可以呼吸清和,自耕自作,豐衣足食的世外樂土。作者懷著對仲長統理想的嚮往,拓展想象,運巧思啓妙筆,精描細作,一筆不苟卻游刃有餘地畫出了若真若幻的人間仙境。畫筆參李成勾斫,以淡青綠設色,繁茂豐滿而不逼塞,清麗精工而力避拘刻,是引人入勝,足以游目騁懷的佳作。
後有小行書樂志論全文,書法圓潤,與畫堪稱雙美。
卷後有元人鄧文原等詩跋,並文徵明、張照的長篇題記,曾入清內府,前後隔水有乾隆四次長題,又大書「後先三絕」四字引首,可見是他經常展玩的珍愛之物。《石渠》收藏的趙孟頫字畫甚多,乾隆卻特別欣賞本圖及趙氏《水村圖》、《鵲華秋色圖》三卷。他在本卷第四次跋語中如此說道:「內府舊藏《鵲華秋色》及《水村圖》,皆吳興傑作,此卷筆意特以精嚴擅長,石渠趙畫得此鼎峙矣!」內心的喜悅是溢於言表的。
一九二二年,宣統皇帝以賞賜溥傑的名義將此卷偷運出宮,偽滿政府時藏於瀋陽「小白樓」,日軍戰敗,溥儀出逃,此卷與其他一分部石渠藏品被守軍搶出,楊仁愷先生《國寶沈浮錄》記載本卷被南京某私人購得。數十年後在海外發現,今重歸故土,亦一大幸事也。
後紙:1.鄧文原(1258-1328):翩翩公子是名流,丘壑都從筆底收。樂志能如仲長統,卻嗤軒蓋傲王侯。小齋松雪對青山,波上鷗群自往還。文采風流今寂寂,空余粉墨落人間。巴西鄧文原。 鈐印:鄧文原印
2.趙雍(1289-1360):右先公初年所作樂志圖。雍至正十四年冬,被召入京師,待制集賢。十六年秋,航海南還。十七年春,琴川鄒伯常攜以見示。拜觀之余,悲喜交集。仲男雍書。 鈐印:仲穆
3.趙宜浩(元代):伯常避難東徙,家貲如山,委棄不復顧戀,獨珍惜此圖,不忍使失去。客中時一展玩,輒欣然自慰。雅好異於流俗,深可敬也。並書二絕於後:萬金家產不復惜,特寶王孫山水來。行李只留三尺素,時時展玩旅懷開。知君雅志在丘樊,萬壑千峰映蓽門。此境人間何處有,便堪避世似桃源。山陰趙宜浩。 鈐印:眠雲山房
4.文徵明(1470-1559):右趙松雪樂志卷,畫法伯駒,書法北海,併入唐宋人之室,政壯盛時所作也。余生平見魏公片楮,輒欲下拜。此卷精妙絕倫,以己意兼古法,行筆設色,俱非人工可到。昔人評之云:上下五百年,縱橫一萬里,信非虛語耳。堪與《江山雪霽》《寒江獨釣》兩卷,鼎足而三。後跋語皆出名流,方之二卷更勝。此海外奇琛,一旦置之几席,安得不焚香頂禮哉。相傳此卷為國初高太史物,流落人間。今歸之九逵先生,為此卷慶得所矣。辛卯(1531年)十月六日,同履約兄弟、道復諸君泛太湖,憇天桂樓,出以相賞,為之神情朗快,謹識數語於末,以紀歲月云。後學文徵明書。 鈐印:徵明、徵仲父印、停雲生(2印參見《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文徵明》10印,176頁)
5.張照(1691-1745):紙本,高八寸,廣四尺五寸。中作高岩峭壁,連岡斷嶺,平台坡陀,側峰遙岫,竹嶼松坪,雲橫林掩,凡山之狀十有二。作懸瀑激湍,流泉洄淵,出峽周捨,巨港平溪,橋下石間,凡水之狀十。其草木之屬,為松、為竹、為高柯、為偃蓋、為疏林、為灌木、為雜樹、為嘉果、為枯株、為柔蔓、為芳草、為宿莾、為苔、為藤、為繞宅、為蔭庭、為倚山、為俯水,木勢欲千章,其可指數者,凡四十有八;竹勢欲萬個,其可指數者,凡百有二。其田宅之屬,有堂、有庭、有樓、有榭、有書室、有閨房、有庖、有厂、有門、有庭、有牆、有籬、有蓏架、有茅檐、有瓦稜、有闌干、有方疏、有圓牖、有灶、有突、有階、有磴、有址、有磚道、有石徑、有場、有園、有塍、有露積,凡三十。人,有丈夫、有女子、有童丱、有蒼頭、有丁男、獨坐者、共坐者、袒腹者、讀書者、坐語者、立語者、帣鞲治庖者、侯門望者、負筐欲歸者、理薪入筐者、擔而走者、田者、灌園者、掃者、篙舟驅鴨者、揚鞭牽羊者,凡人之事十有六,人十有四,而人之情狀,非可以泥陳。物,有雙雞、支羊、鴨十三。羊欲卻而強前,雞相呼啄於露積之下,旋呼旋爭,鴨近岸者狀欲登,稍遠狀欲逸,最遠於岸者,迫於舟,狀如驚如避,尾下而首高。器則若輕刀、若畫舫、若木几、若石案、若石床、若椅、若墩、若幔、若書、若硯、若筆、若硯滴、若筆斗、若酒罌、若醬瓿、若杯、若盒、若壺、若匙、若盤、若盂、若釜、若筐、若灌具、若檐、若耒、若耜、若篙、若帚、若折枝鞭、若繩,其類三十有一,數六十有六。夫為宅並山越溪而未止,宅廣矣;倉箱既盈而露積,田良矣。供給之人,各執其業,足以息四體矣。妻孥熙熙,讀書嘆語,無苦身之勞矣。繪羊不繪羔羊,羊必有羔。且繪舟而不繪車,繪羊而不繪豚,略所略也。雞鶩既具,瓿罌列陳,廚娘執作,肴嘉酒旨,養親宴賓可已。有平林畦畹,可以徜徉;坡於茅亭之外,可以垂釣;几於松林之下,可以彈琴;而不復繪其事者。全圖之意,在詠歸高堂之上故也。主人既詠歸高堂之上,則良朋達者,不具在矣。夕陽在山,樵歸牧返,軒窗戶牖,或啓或閉,皆若避夏日之西照。猶古人畫鍾馗食鬼,用力在大拇指,則通身筋骸皆從之,無一舛戾者。尺蹏之內,千種萬類,一時畢具,入彌勒昆廬之閣,在在化身,證華岩帝綱之門,重重無盡,松雪居士,藝進乎道矣。雍正十三年(1735))又四月初五日,張照記。 鈐印:照、得天(參見上書《張照》17印,986頁)

估價 :
HKD: 22,000,000-28,000,000
USD: 2,802,500-3,566,900

成交價:
HKD: 42,930,000

上一件 拍品 446 下一件

免責聲明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Wechat QR Code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