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克力彩 畫布
100 × 80 cm. 39 3/8 × 31 1/2 in.
款識
Tan Ping 2018 (右下)
出版
2023年,《譚平1972—2022》,魏畫廊,香港,第468頁
展覽
2019年1月18日至20日,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魏畫廊展位,台北
來源
香港魏畫廊
現亞洲重要私人藏家直接購自上述來源
一圓復始,如炙如豔
譚平抽象世界裡的待續與重來
「當我面對一塊畫布,拿起筆的時候,沒有目的地的旅行就開始了。」
——譚平
譚平為中國當代抽象表現藝術翹楚,1984年從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畢業後,他選擇留校執教,後於而立之年獲「聯邦德國文化交流獎學金」赴柏林藝術大學攻讀繪畫碩士。留學經歷全面打開了他對「線」的理解,他不再拘泥於作品形式和類別,領悟到藝術應是對世界與生命的認知與感悟。五年後歸國的他,在其後的四十多年間不遺餘力地投入創作及教學,猶如書寫著中國抽象藝術史—始於自然主義的具象,發於超現實,後興於抽象表現,側重創作、社會、空間的三者連結,反思生死與時間。其作品被中外數個重要機構收藏,包括中國美術館,上海龍美術館,美國波特蘭美術館,德國科隆路德維希博物館等。
四時流轉,生生不息
「我覺得藝術這個東西,當你表達你自己感受的時候,當你內心無限貼近死亡的時候,你的表達會越來越直接。無論快樂還是痛苦,我畫了很多,包括黑色的、有一種生的渴望。像這樣的東西都非常直接。此時此刻特別重要。」
——譚平
2003年,父親的患癌經歷使譚平親眼目睹腫瘤被解剖後如魚子般的癌細胞,他大為觸動,將細胞的形態轉化成「圓」,散佈全畫宣洩內心的情感。「大圓」預示個體成長;「小圓」暗喻微觀世界中細胞的逐漸融合。父親康復後,他內心恐懼日漸消散,畫中的「圓」也最終被展開,解構成「線」,漂浮至邊緣,畫面也變得透亮開闊,由此在2010年誕生了如生命般質樸的「覆蓋」系列。受抽象藝術大師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與博伊斯(Joseph Beuys)影響,譚平深入研究點、線、面與色彩的關係,於2018年前後「覆蓋」系列漸以「色塊線條」呈現,條線相互連結,環環相扣,詮釋他對人生的哲學觀與熱情。
「藝術的終極目標,應該是將表象化的現實,還原至最本質的結構:平面、色彩、節奏與韻律。」
——蒙德里安
有別於大部分藝術家「留住初見之美」的理念,他一次次大膽「破壞」剛繪完的作品,如版畫製作中重複的工序,透過循環往復的塗抹、重疊,建構、解構,將最初的圖像層層深埋,再建構,作品在不止息的過程中煥發新生,充滿戲劇張力。《無題》即為其箇中力作,深蘊藝術家直面過去,重新開始的勇氣和激情。
驕陽似火,百折不催
有別於譚平作品中多數一貫的沉靜色調,此作打破寂冷,暖陽般的大圓由畫布中上迸發而出,熱烈綻放。線條如交響樂中各種樂器自由而暢快的重奏,分裂迴旋、層層遞進,最終抒情融合。正呼應著巴塞羅那當代美術館館長Dr. Bartomeu Marí Ribas所言:「譚平的作品從非常具有繪畫性的類型,過渡到一種劇場化的效果,他用來定義這樣一個變化過程的是他對圖像、物件、空間三者關係的完美處理。」 細觀作品,會發現被覆蓋的色彩下,暗含藝術家的想法,色彩由潤漸枯,突破繪畫的局限,被遮蓋的每一畫層,如樂章的終結與再現,瞬間消逝。
畫面中的鮮紅疊置於如水般的灰藍之上,每一處銜接縫隙中,依稀瞥見從前的透黑、霽藍、雪灰的痕跡,若隱若現之白安靜地訴說著底下曾經真實存在過,現今卻無從追溯的斑斕與幽暗。中心的亮橙如光源向外無限延展,幻化成銘黃的細圓飄向畫沿,照亮所有被深埋的色彩。畫作表面彷彿被刮刀滑過,光亮之下線條粗細相匯,顏料肆意流淌,在光芒下慢慢浮現,尤為輕透,如冷靜的生命底色下散發的無限熱情。正如譚平自言:「我的作品如人類歷史,經過了多次自然破壞和人為摧毀,我們依舊可以看到和感受到時代的痕跡與氣息。」藝術對他而言若是「進行時」,他在每一個聚散離合的瞬間實現著永恆。
人生的旅程曲折跌撞,但疼痛最終會成為記憶,埋在幸福的時光裡。萬物美好,暖在中央,若是《無題》向觀者傳達的終極生命之思,如《花田半畝》所言:「讓我們背負著,因愛而起的蒼涼與恐懼,坦然向前。」
估價 :
HKD 200,000 – 400,000
USD 25,600 – 51,300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