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 | 中國嘉德(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23 秋季拍賣 > 瓷器工藝品
旃檀林-佛教藝術集萃

548
明萬曆
絹質男相觀音畫像

畫芯 :177 × 102.8 cm (69 5/8 × 40 1/2in) 約16.4平尺 外框:186.7 × 112.7 × 4 cm (73 1/2 × 44 3/8in) 約19平尺

明萬曆晉作男相觀音水陸畫
西藏書畫藝術研究院 喜馬拉雅藝術中心主任 劉鍇
自從2014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一幅明永樂宮廷御製紅閻魔敵刺繡唐卡以3.5億港幣創造佛教藝術品價格歷史最高紀錄以來,明代宮廷相關佛教繪畫類作品的價值開始被市場重新認知,作為代表漢地佛教信仰的高等級水陸畫作品,格外受到關注。本場拍賣之「明代晉作男相觀音佛畫」是近年難得一見的珍品。
這張水陸畫為典型明代風格,題材為男相觀音坐像。觀音菩薩以偉丈夫貌坐於蓮台之上,身披天衣瓔珞,頭戴寶冠,為菩薩裝飾。種類眾多的菩薩是大乘佛教的特色,而菩薩當中,影響最大的毫無疑問當屬觀音菩薩。在最早出現佛教造像的犍陀羅地區,觀音菩薩即以審批瓔珞、手持蓮花的男子形象被描繪。
「菩薩」一詞,為菩提薩埵的略稱,菩提為覺,薩埵為有情,義即追求究竟覺悟的有情眾生,也就是一切大乘佛教的修行者。以大乘教義而言,修行的過程,就是針對內在報身的各種問題「因病施藥」,亦即闡述為菩薩地的修道,菩薩不僅僅是勇猛精進求證佛果的外在模範,其內義更是六度萬行的修行道路本身。大乘佛教把從剛剛發願脫離苦海的修行人,到成就正等正覺的出世佛,這之間的漫長過程分成十信、十行、十住、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等五十二個階段,其中等覺、妙覺分別是成佛前的一世和究竟佛果狀態,所以第十地法雲地就成為了菩薩最高的形態。而佛經中所稱大菩薩,如觀音、文殊等都是十地菩薩。《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羅尼經》上則進一步說:「觀世音菩薩,不可思議之神力,已於過去無量劫中,已作佛竟,號正法明如來,大慈願力,安樂眾生故,現作菩薩。」——更是把觀音提到已達佛位的高度,而又乘願再來以菩薩身相度化眾生。
無論在早期大乘經典還是造像遺存上,菩薩都是以男性形象出現的,古印度的工匠借鑒貴族和神祇的樣貌,將菩薩塑造成面容威嚴安和,身披瓔珞天衣,觀音菩薩也不例外。隨著佛教東傳,尤其是西晉竺法護將《正法華經》譯為漢文,以慈悲為核心的觀音信仰,因其所具有救度苦難的現世功能,迅速被中國人接受。南北朝戰亂之中,後秦邀請的西域名僧鳩摩羅什大師,認為竺法護所譯晦澀不通,以《妙法蓮華經》為題重譯了此經。由於鳩摩羅什譯本文辭暢達思想準確,其中專述觀音功德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特別受到歡迎和重視,甚至單出為《觀世音經》,真正開啓了漢地觀音信仰的大門。可惜由於年代久遠,南北朝時期觀音造像遺存大多為隨葬金銅小立像,唯有河南青天河北魏永平二年摩崖石刻,是帶有明確題記的依據普門品所作造像,主尊觀世音菩薩頭戴華冠,冠中生蓮,托異摩尼寶珠,是這一時期漢地觀音形象的代表。
印度佛經中本述觀音數種本生故事,雖然身世各異,但是都是男身,早期流傳到漢地的觀音造像也是帶有濃郁西域風格,如敦煌所出壁畫和帛畫,菩薩就是如本作中的形象,長眉深目,留有捲曲小胡之相。
《普門品》、《楞嚴經》中依據觀音的救度功能,凡舉觀音有三十二或三十三種化身,而中國佛教徒創造性的將觀音的各種功能顯相化,將婦女、孺童、龍王、老翁等世俗親和力的形象賦予觀音,伴隨故事的傳播,終於使得千機應化的觀音家喻戶曉。特別是到了中晚唐,有人假托南山律宗鼻祖道宣大師之名,偽造出一位妙善公主是觀音菩薩前世的故事,在唐宋時期大為傳播,和水月觀音、楊柳觀音、送子觀音等一起,反而使觀音菩薩的女性形象成為了主流。
與觀音有關的經典中,除了《法華經》以外,還有一部非常重要的《悲華經》,為北涼時期曇無讖譯出,主要宣說釋迦牟尼佛為何於娑婆穢土中成佛的義理,為了說明出淤泥而不染的成佛路徑,這部經詳細講述了觀音菩薩的本生因緣,以及他和阿彌陀佛的關係。在經中,觀音菩薩被描述為刪提嵐國無諍王的太子,名為不眴。不眴成年後與父王一起跟隨寶藏如來修行,無諍王被授記未來成佛為阿彌陀佛,不眴太子被授記為觀世音菩薩。經中曾記太子發願:
「願我行菩薩道時,若有眾生,受諸苦惱恐怖等事,退失正法,墮大暗處,憂愁孤窮,無有救護,無依無捨,若能念我、稱我名字,若其為我天耳所聞,天眼所見,是諸眾生等,若不免斯苦惱者,我終不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與此大願相稱的,自然是太子勇猛威武的善男子偉丈夫形象,也就是觀世音菩薩應有的形象。非常可惜的是,這部重要經典流傳並不廣,雖然一千多年內並未散佚,但是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直到明末,作為淨土九祖的藕益智旭大師為《悲華經》作序,並極力推崇經中的觀音大願與阿彌陀佛淨土思想,他說:
「大悲釋尊,能為難事;較十方三世佛,偏稱勇猛。而悲華一經,敘述尤詳……吳興唐宜之,甫讀是經,不禁感泣。山東耿闇然,適聞是經,便誓流通。此皆釋尊真實眷屬,一切人中芬陀利華也!」
明清兩代,漢地佛教已經式微,可以說七宗俱寂,唯有淨土宗信眾廣泛,在淨土祖師的影響下,描繪悲華經中男相觀音的造像一時風行。
觀音菩薩在藏傳和漢傳佛教繪塑中都有表現,但具體形態有所差別,此幅釋迦像為漢式風格,所戴寶冠式樣獨特,寶冠之毗盧五葉為如意雲頭狀,雜飾以繁多的珠花,此種裝飾未見於以往的明代水陸畫或壁畫。不過珠飾的繪製方式是紅綠相間,顆顆以暈染加高光的手法展現,立體感很強。冠正前方有線繪小化佛一尊,為阿彌陀佛形象,直身跏趺坐,雙手結定印。畫面正中的菩薩面容溫和,雙眉似弓,眼睛細長呈波浪狀,鼻准方直,口小唇豐;唇上有髭,頜下有須,為男子容貌,故稱男相觀音。主尊身披天衣,外金內紅,胸部敞露,衣紋線條描繪極為流暢,有畫論中「銀勾鐵線」之感。可見此水陸畫繼承延續了吳道子開創的蒓菜條與鐵線描,線條富有節奏感,達到謝赫「氣韻生動」的效果。尤其衣紋線條的剛柔動靜和疏密關係,在畫面中都體現出用心安排,技法純熟,造型穩定,可謂是意存筆先,格調高逸。此畫有著自己獨特的色彩體系,除了藍、綠的冷色調以外,亦用青、黃、赤、白、黑五方色來隱涵的表達五方佛界。
袈裟內下著藍色襖裙,內襯寶相花紋錦衣,寶相花以紅綠藍白四色勾勒,明快沈穩,有著鮮明的明代宮廷審美意趣。裙上束白色絲帶,伸於前後飄動,展現出仙界之感。佛像身下蓮台寬大厚實,台面以竹節敷設,殊為罕見,當為表現觀音菩薩經典中紫竹林之意。
菩薩蓮台下方是六角形須彌座,是明代傳統式樣,須彌座各角垂出瓔珞,有童子攀附,活潑可愛;須彌座前方有二力士托舉,肌肉健碩表情乖張,極具藝術感染力。
畫面上方繪製珠花傘蓋,極盡奢華。傘蓋兩側各有一天女,身著白色寬袍漢式服裝,左側天女捧香爐,右側天女手持水瓶,身姿各不相同。
這張精彩的佛像作品應為整堂水陸畫中的一幅。水陸畫為佛教舉辦水陸法會時設立道場所用之佛像畫。水陸法會全稱「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盛會」或者「華嚴法界聖凡冥陽普利水陸大齋盛會」,是佛教中最為隆重的經懺活動。法界代表諸佛與眾生安住於平等之中;聖凡為一切眾生之屬,包括佛、菩薩、聲聞、緣覺四聖眾和六道凡眾。「水陸」指天、地、水三界所有苦難眾生所生之範圍,有普通周遍,毫無遺漏之意。水陸道場一般分設內外二壇,內壇佈置於寺院大殿之中,外壇設於配殿或空曠場所。內壇需在中央懸掛毗盧遮那大日如來像(或繪畫),安置供案,精挑供品;四周掛布幕,分為三間,各掛佛、菩薩、諸天畫像,這些畫像即為水陸畫。水陸法會一般舉行要七晝夜,中間不停歇,進行灑淨、建幡、發符、上堂、奉浴、請敕、下堂、送聖等繁復步驟,中間還要進行齋僧、說戒、放生等活動。外壇分六個壇場,晝夜分誦不同經文,一般有《法華經》、《華嚴經》、《楞嚴經》、《無量壽經》、《大般若經》、《藥師經》等等。還設瑜伽壇場對餓鬼道眾生施食,名為「放焰口」。
從以上簡要描述可以看出,水陸法會規模極為宏大,所供水陸畫繪像是其核心,極為受到重視。從梁武帝創製水陸儀軌以來,歷朝歷代繪製整堂的水陸畫,都是佛教寺院的重要目標,因為水陸畫的繪成,才代表著此寺院擁有開展水陸法會、接引信眾的能力,寺院才能得到發展。但是整堂水陸畫內容浩繁,花費巨大,並不是一般寺院所能承受。頂級水陸畫的繪製,到底有多昂貴呢?2010年北京拍賣公司拍出一件萬曆四年四大天王水陸畫,其上有題記寫明是郭氏全族「奉銀五百」所繪,經台灣藝術大學陳俊吉研究,五百銀相當於銀錠五十兩,而明代一品官員月俸才二十四兩,一張水陸畫相當於部長級別官員兩個多月的薪水,需要全族分擔才能繪製供奉,可見其珍貴。
隋唐以前的水陸畫大多繪製於牆壁,宋代以後開始出現捲軸樣水陸畫,而元明以後水陸畫幾乎全部成為布面畫作的形式。目前市面可見的水陸畫以清代為主,而且其中大部份是道教題材或佛道混雜的民間信仰題材作品,價值與佛教正宗水陸畫相差較大。而明代或以前的水陸畫由於年代久遠存量稀少,幾乎件件堪稱國寶。山西寶寧寺水陸畫是博物館系統內現存最為完整的一套水陸畫,整套為一百三十六張,明中早期繪製,後經清代康熙、嘉慶兩次重新裝裱、添加題記,可知其為官方認可的敕造之物。寶寧寺水陸畫在構圖、畫風、用色等方面,與本幅男相觀音水陸畫非常相似。甚至本幅水陸畫左下角出現康熙朝重裱題記這一特徵,也是一樣的。說明山西地區水陸畫作為日常佛事活動的重要工具,多有損耗,後世重裱成為常例。
畫幅左下方粉色題記,為重裱時所加,部分遮蓋了原有題記。從少量露出的原題記可以隱約看到,原畫為明萬曆六年(1578年)所繪。新題記為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所作,並有重裱者姓名——僧炫清、徒妙雲。此二人查典寂寂無名,應為當地寺院僧人。畫面右下角另有一塊題記,書寫有重修供養人名字,為周氏一族,其下亦有明代原題,僅能識別「曲沃縣富貴人…」等等字樣。特別重要的是,這塊題記標明瞭畫作所在地「曲沃縣」。曲沃縣為山西南部的一個重要地區,現屬於臨汾市管轄。曲沃為古晉國要地,史稱「天府雄風,三晉重地」,晉昭侯封公子成師於此,成師的後人武公發動曲沃克晉,成為晉武公,使以曲沃為中心的臨汾地區在幾百年間,成為晉國政治文化中心。因為臨汾深厚的文化淵源,詩書昌明,名家輩出,也受到歷代朝庭的重視。東晉名僧法顯,就誕生在臨汾,他曾從長安出發,經西域至天竺,遊歷20多個國家,收集了大批梵文經典,前後歷時14年,此行比玄奘西游還早兩百多年。受歷代高僧的影響,臨汾地區成為山西佛教的昌盛之處,著名佛寺眾多,例如山西省隰縣鳳凰山顛的小西天千佛庵,藏有稀世之寶明代官版《永樂北藏》經書;還有臨汾市西南國家級文保鐵佛寺、洪洞縣廣勝寺、曲沃龍泉寺、壽寧寺等等。所以如此珍貴的有宮廷敕造遺風的水陸畫作出現在此地毫不意外。
水陸畫分為南方水陸和北方水陸,山西是北水陸畫的發源地,目前發現的公私收藏的北水陸中,精品畫作大多出自山西。除了前述國寶級寶寧寺水陸畫以外,可以和此張水陸畫比較的還有首都博物館藏水陸畫,首都博物館藏水陸畫有800多幅,其中部分為明代作品,尤其是一些宮廷作品,根據題記顯示出自北京附近的寺院,也屬於北水陸系統;其中萬曆三十七年慈聖太后敕造水陸畫尤為精美,其上雲氣和花卉的繪製方法,可以在本次拍品上見到類似的展現。其實國外無論是學術界還是博物館,很早就對水陸畫,尤其是類似此幅的明代敕造性質的水陸畫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也有不少精品流失海外。如美國佛利爾美術館藏「五百羅漢渡海圖」和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蓮池觀音圖」,就是明代內府畫的重要標本。
隨著佛教藝術品市場的發展,獨具慧眼的藏家已經前瞻性的將目光從單純的雕塑類造像投到了更為廣闊的範圍,對水陸畫的認知和收藏也悄然興起。早在2007年,香港佳士得拍賣的清中期描金絹本佛教水陸畫就以一百多萬成交,水陸畫的市場發展開始走上了快車道。2011年澳門拍賣公司釋出一張巨幅明代西域風格觀音侍女水陸畫,最終以三千八百多萬元成交。2012年北京拍賣公司推出的普照寺水陸畫鏡心也拍到了六百三十萬多萬的價格。
公立機構近年來大力度的展陳和研究活動,也助推著一進程。2019年3月,山西博物院從館藏水陸畫中,精選八十幅頂級作品,舉辦了《蓮花與世相:山西博物院藏明清水陸畫藝術展》,這次集中性、專業性的古代水陸畫展示,大幅度提高了人民對水陸畫的理解和興趣,也為水陸畫市場的發展打開了光明的前景。
參閱:明景泰五年宮廷水陸畫兩幅——等覺位十地菩薩和天龍八部羅認(叉)女眾,款識:御用監太監尚義王勤等奉命提督監造,大明景泰五年八月初三日施
明崇禎十六年釋迦牟尼畫像、楊柳觀音畫像,見《佛教慈悲女神-中國古代觀音菩薩》,首都博物館編,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年,24、158頁。

估價 :
HKD: 3,500,000 - 4,500,000
USD: 448,700 - 576,900

成交價:
HKD: 4,200,000

上一件 拍品 548 下一件

免責聲明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Wechat QR Code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