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心 設色紙本
44.5×51.5 cm. 17 1/2×20 1/4 in. 約2.1平尺
鈐印:張爰大千父、大風堂
題識:阿里山神木。爰。
出版:1.《張大千書畫集•第四集》,圖編1,歷史博物館(台北),1983年版。
2.《榮寶齋畫譜•十二•張大千繪山水部分》,第30頁,榮寶齋,1986年版。
3.《張大千書畫集》,圖編172,人民美術出版社,1991年版。
來源:張學良家族珍藏。
說明:張大千所作題為“阿里山神木”者迄今發現僅此一件,即為本幅。此作為1980 年5月送給好友張學良將軍的八十歲壽禮。
神木參天
奉祝壽禱
“阿里山神木”是一棵兩樹合抱、樹齡三千歲以上的紅檜,無論是樹齡或胸徑都曾是亞洲第一,位於阿里山鐵道六十九公里處旁,和阿里山的日出、雲海、高山鐵路與櫻花,並稱為五大奇景。1906年,日本技師小笠原富二郎發現了平均年歲在兩、三千年左右的阿里山巨木群,後來因為預計將森林鐵路貫穿其間,三十萬株通天檜木便被砍伐殆盡。而這棵被遺留下來的老紅檜,卻因為樹心完全被蓮根菌噬光,反而因“無用”而免遭斤斧,枝葉繁茂被世人奉為“神木”,甚至被當地居民結綵奉神。張大千1959年第一次壯游阿里山,得觀神木壯偉,煙雲變滅,襟懷開闊,蕩胸生層雲。事實上,大千曾創作多幅以“神木”或“神木老人”為題的作品。雖同為神木,卻分別取材於四個地點:阿里山、橫貫公路、梨山與溪頭,其中“阿里山神木”被譽為“亞洲第一神木”,最富盛名。
然檢索公私資料,大千所作題為“阿里山神木”者迄今發現僅此一件,即為本幅,於1980年5月送給好友張學良將軍的八十歲壽禮。且以嶄新畫風潑彩寫就,石青石綠氤氳變幻,真是盡得天機!
此神木枝幹粗壯蒼勁,借潑彩呈現入雲之恢弘氣勢,生機勃勃,頗有老當益壯之意。其構圖與形態於大千神木題材作品之中均為獨有。借樹之繁茂長青以喻好友樂享遐齡,深情厚誼可見一斑。已逾耄耋之年的張大千因目疾而不能工細,遂代之以放逸疏簡。此一時期張氏創作了諸多潑墨潑彩傑作,其晚年巨製《廬山圖》便是與本作同年開筆。彼時正值大千潑墨潑彩的巔峰期,加之返臺後受到傳統藝術的影響,相較於前一時期的抽象表現,傳統筆墨顯著增加,呈現出融匯創新的“細潑細筆”面貌。
觀此神木,張氏以枯墨渴筆繪古木亂石,用筆蒼勁老辣,至於拙樸。枝幹盤旋而上,直至畫幅上緣,佔據半幅的潑墨與青綠潑彩敷設其上,隱隱綽綽,似干雲蔽日,將盡未盡,給予觀者無限之畫外遐想。大千自謂悟得唐人王洽之潑墨遺法,而潑彩則是更進一步的推展。潑墨潑彩並非隨意為之,而是以墨與彩定形,雄秀清奇之至盡顯大千筆墨功力之精湛。
以畫交友往往成就佳話。張大千與張學良將軍的交誼緣起於1930年。少帥雅好丹青,偶然得知所藏的幾幅石濤墨跡實為張大千所作,甚為欣賞。遂將其奉為上賓,舉薦給齊白石、陳半丁等人,張大千因此在中國畫壇聲名大噪。二人相識之初,大千便作《華山山水圖》與《黃山九龍瀑圖》相贈,還因爭購華岩的《紅梅圖》而結下不解之緣。此去經年,二人再次於臺灣相見已是26年後。遲暮之年愈加惺惺相惜,張大千成了張學良漫長的幽居歲月中不可多得的藝術知己。《阿里山神木》創作完成後的第三年張大千便溘然長逝,徒留此圖作為二人相識相知半個多世紀的見證。是次幸得家屬信賴,推出此圖,與藏家共賞“二張“情誼之萬古長青。
估價 :
HKD: 1,200,000 - 1,800,000
USD: 153,300 - 229,900
成交價:
HKD: 4,320,000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